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基层是理论武装的重要阵地,是难点,也是“短板”。去年以来,市委讲师团进一步加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点——线——面”结合,先后以“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基地”“六上六进”“打造基层理论宣讲小分队”等具体活动为载体,组建理论宣讲队伍,开展分层次、大众化宣讲。
在组织开展的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市集中宣讲中,通过开展集中巡回宣讲和“六上六进”宣讲活动,全市共完成近6000场次的集中宣讲报告,受众达到93万人次。一场场生动的报告会,成为一次次学习的“及时雨”,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爱上了学理论、谈理论、用理论。
坚持一个理念,以创新精神引领理论宣讲
市委讲师团通过宣讲工作理念的创新,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在基层宣讲小分队到基层宣讲时,让群众唱主角,只要导向正确、群众认可,鼓励大众主动走上讲台,从“我讲你听”到“大家讲大家听”,改变了以往宣讲中存在的“自说自话、上热下冷”的状况,宣讲活动收到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基层宣讲小分队已深入基层宣讲200多场(次),成为理论宣讲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释放出理论宣讲强大的正能量。
本着创新的理念,理论宣讲中还改变传统大讲堂宣讲模式,变“大讲堂”为“微课堂”。发挥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媒体作用,将理论学习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为了深入总结探索基层宣讲工作规律,加强工作指导,市委讲师团今年在全市收集整理了十佳优秀理论宣讲稿件,汇编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以先进文化铸造灵魂》一书,下发基层党支部5700余册。同时,市委讲师团把课堂搬进学校教室、搬进工厂车间、搬进农家小院和田间地头,并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盂县腰道湾村打造“阳泉市委讲师团理论宣讲基地”,使理论宣讲实现常态化、大众化。
探索两个微平台,宣讲阵地向网络延伸
市委讲师团组建“阳泉市理论骨干微信群”“阳泉市县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群”“三区两县各工委单位宣讲群”,微信群由专人负责管理,每天在群里发布党建理论文章、微信宣讲视频、时事在线讨论等内容,使相关工作迅速“落地”到基层。通过建强市级核心群、联通县级骨干群、沟通乡级基础群、贯通“农村党员之家”群,开辟了“互联网+”的基层理论宣讲新阵地,为基层干部群众开展学习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同时,市委讲师团积极推动理论微广播,通过我市广播电台的专栏节目,选派理论骨干做客直播间,开设理论解读专栏,适时宣传政策、理论知识,对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进行理论性的解读、分析,为群众在政策上解“渴”、思想上解“惑”。
建设三支队伍,引导优秀人才投身理论宣讲
建立理论宣讲专家库。针对理论宣讲受众文化水平不一的实际,市委讲师团分层次组建了“六上”理论宣讲队伍。一是吸纳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组建了高水平的理论宣讲“党政库”;二是借助外力,组建了高层次的理论宣讲“专家库”;三是从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等“五老”群体中挖掘模范带头人,组建“先进模范库”;四是发挥基层党支部书记的标杆作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五是发挥党代表的先锋引领作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六是发挥基层宣传委员、理论骨干等的作用,组建了理论宣讲“骨干库”。目前,全市已形成“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大宣讲”理论宣讲骨干队伍网络,各类宣讲员已经达到2900多人。
组建理论宣讲小分队。2017年,市委讲师团坚持面向基层群众原则,在全市发起了招募志愿者的行动,在严格遴选后组建了送理论到基层宣讲小分队,精心打造一支由群众身边的“小人物”构成的基层“微宣讲”生力军。小分队一组建,就开展了一系列集体学习充电的“锻造行动”,通过理想信念、宣讲沟通技巧等专题的强化培训和相互交流,努力打造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能力过硬的基层宣讲队伍。队伍组建后,市委讲师团对小分队成员实施动态管理,不断发现新人才,保证小分队队伍“血液常新”。
组建基层理论宣讲团。市委讲师团积极打造全市理论工作的培训平台和交流平台,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学习培训体系,组织宣讲员深入机关、学校、乡镇、社区、企业、军营,对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部署进行全面解读。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邀请上级部门领导专家、市级资深理论学者等前来授课,从理论功底、发展目标、政策形势、市情把握、宣讲技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全市宣讲队伍整体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搭建四级体系,形成全覆盖的理论宣讲大格局
建好四级理论宣讲工作网。市委讲师团整合理论宣讲资源,以自身带头宣讲为标杆,层层示范、层层参照、层层跟进,搭建覆盖全市的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理论宣讲网络体系。目前,四级理论宣讲网络体系共有理论宣讲员2700余人,推动了理论宣讲全面覆盖。
打好四级理论宣讲特色牌。各级宣讲网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打造各具特色的宣讲品牌。一是抓牢市级中心组理论学习,市直各单位重点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宣讲,把省市的重大决策、重要部署、重点工作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好,推动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上下一心、全民动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抓好县(区)级大讲堂,凸显品牌效应。各县(区)级依托基层大众,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打造各自特色讲堂,如打造“道德讲堂”“社科讲堂”“网络讲堂”等专题讲堂。三是抓实乡镇(街道)小课堂,延伸宣讲触角。如在乡镇、街道组建由产业致富带头人、民营企业开拓人、回乡创业成功人、道德模范人物等“百姓讲师”组成的“乡土能人宣讲团”“草根宣讲团”“百姓宣讲团”,向群众开展面对面、点对点、人对人的宣讲,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理论大餐”,通过“理论+政策”“文艺+政策”“文艺+故事”“政策+技术”等多种形式定点滴灌赢得民心。四是抓活村(社区)流动学堂,突破时空限制。在村(社区)设立学习小园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灵活、方便的优势,采取线下线上宣讲相结合,使理论宣讲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制作“口袋书”,方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随时随地学习。
唱好四级理论宣讲服务戏。四级理论宣讲体系宣讲成员坚持灵活宣讲形式,线上线下同向发力,通过构建线上“三微”、线下“三小” 模式,切实做好理论宣讲“供给侧”改革,实现理论宣讲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通过线上“三微”,即微视频、微论坛、微题库等形式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一是制作微视频,制作前,召开座谈会,共谋共话理论热点,确定宣讲主题;录制中,利用新媒体、云技术实现多点连接、网络直播;结束后,第一时间推送图文并茂的高质量微视频,引导基层群众自主点击观看、下载收藏,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第二,开启微论坛。通过设立微信群、qq群、民声热线、民意邮箱、意见箱等渠道,开启基层群众能发声、敢发声、想发声的论坛平台,实现“民声最先晓,民惑最直疏”的宣讲新常态。第三,设置微题库。根据基层不同需求,设置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微题库,方便群众自我检测、基层单位自主选择,从而巩固提高基层宣讲效果。
通过线下“三小”,即小课堂、小橱窗、小读本等载体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一是深入基层一线,打造精品小课堂。结合市委讲师团“六上六进”等活动,深入全市、县(区)开展理论大讲堂、理论骨干培训班,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以理论宣讲小分队的形式建立理论宣讲工作站,真正发挥出“四级理论宣讲网络体系”线下小课堂的作用。二是定期联系一线,展示基层小橱窗。针对不同级别、不同条件的基层组织设置理论宣传小橱窗,利用传统的报刊亭栏、宣传板及借助新媒体的电子滚动大屏、官网专栏等载体,打造基层理论宣讲的灵活小橱窗。三是精准服务一线,有序发放小读本。今年组织编写并发放了贴近本地实际的十佳优秀讲稿,助力干部群众抓好理论学习。(郝转琴 李荣霞)
泾县琴溪镇创新干部“住镇值班新模式”
古城寿州的变奏
科技进校园
我市新增5家国家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灵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四步骤”、突出“四重点”开展民营医疗机构在用设备类医疗器械专项检查
创新思想建设新理念 构建理论武装大格局
韩美林诉"钞氏兄弟"侵权 当庭要求道歉索赔50万
选房时交10万元订金,能全退吗?
“博士高铁霸座”引众怒 座位被强占怎么办
庆元县百山祖镇:借助景区优势打造“避暑乐氧小镇”
再也不怕五谷不分!食农专家送课到大朗这间小学
“道歉新政”施行两年,深圳500余企业因环保问题道歉
市商务局举办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备案业务培训会
白水湖街道:赠红色家书 传经典力量
奏响新时代招商引资最强音——我市推进“双招双引”系列评论(上)
成都五环路第三次环评公示 计划今年6月开工
乡村小故事,宣讲“大平台”
昌江分局鱼山派出所利用绿色通道为高考考生迅速办理身份证
前9月常德空气质量综合排名湖南省第7
让干部在脱贫一线“大熔炉”中百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