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大新技术为土壤“增寿”调节剂让使用年限增加60%

    “施用了调节剂以后,我的黄瓜苗都长出来了,长势非常好,苗比以前壮多了。”今年,苏北地区不少农民的大棚经历了黄瓜绝收,但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老师盛海君团队研发的“生物强化碳调节剂”,给农民带来了希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菜地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导致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经过多年研究,盛海君团队成功配制出有效改良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生物强化碳调节剂,为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提供了一条经济、环保、简便的新途径,平均能使保护地设施使用年限增加60%。
    塑料大棚等设施栽培
    带来诸多种植问题
    “上世纪70年代设施蔬菜栽培在中国得到了大面积普及推广,如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园艺设施栽培方式,特别是到上世纪90年代形成了塑料大棚与日光温室等设施发展的高潮,但与此同时,设施农业高投入、高强度的生产方式也带来了诸如土壤元素N、P富集、养分失衡、土壤酸化、微生物区系改变、次生盐渍化严重等问题。”盛海君告诉记者,这种栽培方式下,由于表层土壤盐分积累所形成的次生盐渍化程度随种植年限增加而日趋严重,在许多地区已成为最大的土壤障碍因子,严重制约了设施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土壤会引发多种问题,不仅会导致瓜果蔬菜存活率低,还会造成作物大面积减产、品质恶化,直接影响瓜果市场供求和百姓健康。”盛海君介绍,目前国内已有施肥预防、生物除盐等多种缓解蔬菜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的方式,但都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盛海君解释,这些措施要么操作起来成本太高,要么不符合当地农民的操作特点,不利于大面积推广,有些措施的应用甚至会给周围环境带来二次污染,如灌水洗盐虽可将硝酸根向下淋洗出表层土壤,但增加了它们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迁移污染,从养分资源的角度考虑,这也是对氮素资源的极大浪费。
    独门创造“调节剂”
    使土壤使用年限增加60%
    “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是由于过量施用氮肥造成了硝酸盐在土壤表面的累积,对于这一类土壤的修复要对症下药。”盛海君团队的研究方向正是从养分平衡角度出发,根据碳氮互作原理,在农作物秸秆等组成的高碳固体有机物中,加入促进分解的快腐菌剂,配制成生物强化碳调节剂,并向土壤中添加。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短期培养还是长期培养,通过向土壤中添加由农作物秸秆及促进其分解的快腐菌剂,土壤溶液中硝酸根的浓度均明显下降,且在一定范围内,下降幅度随碳调节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最多可以在原有浓度上降低97.86%,同时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降低肥料使用量,从根本上解决了设施菜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据了解,在实际应用中,该技术能有效改善作物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平均能使保护地设施使用年限增加60%,平均降低生产成本13%,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目前该技术项目通过与该公司推广合作,已建立核心技术基地1个、技术示范点3个,示范区域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可降低20%以上。
    据了解,该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在南京、无锡、宿迁等江苏省内各地进行技术示范与推广,今年年初,盛海君团队与江苏沃绿宝有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已建成生物强化碳调节剂生产线1条,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10万元。目前,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正在对该技术进行总结推广。
    通讯员 甘琪 陶天云
    记  者 乔云

诏安四都镇:开展铁路安全隐患排查 方便群众安全出行
把百姓评价看得重如泰山
青春无悔树师表,不忘初心铸师魂 ——记唐河县桐河乡砚河小学名教师申付生事迹
一旦失信将处处受限 法院提醒:履行法律义务是不可逾越底线
“活铜人”现身龙沙公园 市民对此看法不一
扬大新技术为土壤“增寿”调节剂让使用年限增加60%
王小东出席南宁市纪委十二届四次全会
家长只顾看热闹,孩子丢了不知道 泽州交警帮走失孩子找到家人
界集———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国家宪法日市检察院送法进社区
市人才交流中心四条“硬杠杠”规范人事代理档案管理
沾化区:全区“清河行动”推进会议召开
安达汽配:“搭车”智能制造实现产销两旺
建始县畜牧兽医局“五结合”纠正“四风”
2018“创客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云南赛区复赛名单出炉
《嘉兴内河港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2017旧金山·成都美食文化节”举行开幕式
一切工作往前赶 确保年内完成主体工程
记者探访川藏线上的“网红桥”——汶马高速克枯大桥
我市组织百家非公企业实地观摩新区产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