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长江豚类科考队考察扬州江段 润扬大桥附近发现一头江豚
核心提示
昨日下午,农业部两艘长江豚类科考船驶入扬州段,展开江豚科考。据悉,这是农业部时隔5年再次开展的全流域长江豚类大型科考,也是“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后的首次长江生态大型科考。昨天,科考队在长江扬州段观测到一头江豚。
江豚科考
两艘科考船驶入长江扬州段
“科考船靠岸次数不多,扬州是为数不多的城市之一。”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陈宜林介绍,此次科考也是农业部时隔5年第三次进行大规模科考,更是“长江大保护”战略实施后的首次长江生态大型科考。
一直与科考团队保持联系的陈宜林表示,昨日下午1时许,两艘科考船驶入长江扬州段。昨天傍晚,其中一艘科考船靠岸扬州港,科考团队将与扬州的江豚保护志愿者代表互动交流。
据了解,这次大型科考将持续约40天,涵盖从宜昌到上海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洞庭湖、鄱阳湖以及主要的叉江河支流,行程共约3400公里,江苏段除了南京,扬州是省内第二站。
参加此次科考的队员总共30多人,除了来自中科院水生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还有来自湖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江豚自然保护区的技术人员。
再次邂逅
润扬大桥附近发现一头江豚
随后,记者从科考团队处获悉,此次扬州段科考观测到1头(次)江豚,是在润扬大桥附近水域目测到的。
对于一些科考队员来说,他们时隔5年再次在润扬大桥附近水域邂逅江豚。2012年12月6日下午,中科院长江江豚科考队科考船经过长江扬州段时,在润扬大桥附近水域的上游,观测员目测到两头嬉水的江豚。
这次科考与以往几次不同。据此次科考负责人郝玉江博士介绍,此次科考参考了2006年和2012年的考察方案,主要采用目视观察、声学考察、环境数据采集等方法,尤其是首次尝试用无人机遥感镜头监测江豚栖息地环境。
“时隔5年,再次在该水域观测到江豚,也在意料之中。”陈宜林表示,扬州的志愿者曾多次组织观测,也在该水域频频观测到过江豚。
在陈宜林看来,江豚出现最多的水域是洲头洲尾等有回水区的位置,而这一条件,长江扬州、镇江段也基本符合,尽管长江里的江豚很少了,但这一水域一直是长江中下游江豚最活跃的水域之一。
期待奇迹
今天将考察出没最频繁水域
“考察工作将于12月20日结束,计划2018年3月公布考察结果。”昨日,记者从科考团队获悉,这次科考仍将持续。
对长江扬州段来说,江豚活跃最频繁的水域是北叉至三江营水域,今日将迎来两艘科考船的科考。江都区江豚保护协会会长李华荣说,志愿者在三江营水域有个观测点,经常观测到江豚出没。
“前两次科考,没有观测到白鳍豚。”李华荣与科考团队交流得知,这次科考团队仍没有放弃对白鳍豚的寻找。事实上,寻找白鳍豚,扬州志愿者也没有放弃过。目前在三江营等江岸,仍有志愿者在观测寻找白鳍豚。
“寻找白鳍豚,绕不开扬州段。”陈宜林说,有记录的最后一头野外白鳍豚在扬州段发现。2001年11月,李典新坝段,一头白鳍豚被发现死亡,后被扬州大学制作成标本保存下来。从那时起,白鳍豚再没出现。
这次科考长江扬州段仍将持续,很多志愿者也期待着奇迹的出现,不过在专家们看来,观测到白鳍豚的希望渺茫。
“大家也可到江边观测,说不定就与江豚邂逅了。”陈宜林说,对长江水面来说,一般就是通过发现“黑点”锁定江豚活动区域,若看到“黑点”在不同地方出水,这时应判断是江豚,然后再在附近水域持续搜索,就可看到其多次出水。
另外,对市民来说,想观测江豚,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较为容易观测到江豚,因为这是进食的时间,出水频次较高。另外,如果江豚在野外捕食,也可以观察到顶上有水鸟飞旋,伺机偷食,看到这一景象,也有可能是江豚出没。
通讯员 严雪雯 记者 孟俭
丹阳学生获世少锦标赛女子摔跤亚军
【文事风信】《中国共产党山西省泽州县历史》《泽州年鉴》出版发行
深化粤桂大协作 携手共圆致富梦
不满车辆违停贴单 女店主暴打辅警
当涂县政协召开十届八次常委会议
长江豚类科考队考察扬州江段 润扬大桥附近发现一头江豚
业主欠缴物业费“怪圈”怎么破?
新一轮污染有点“怪”上下叠加 重点防沙
洛宁村民刘改苗曾与婆婆不来往如今成了“好媳妇”
慈利县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启动
遂川国税地税联合开展税收宣传
工青妇要在各自领域力争上游
提升院前急救能力 鞍山市红十字会发放自动体外除颤器
十面锦旗背后的暖心事
市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10次主任会议
马集开展校园食品安全整治 有效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
市妇幼保健院召开“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
25年村里诞生首位连任书记
昌邑区哈达湾街道积极推行“互联网+党建”学习新模式
消费维权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