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样一首传唱千年的诗歌,让杏花村名扬天下。5月17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池州市的杏花村景区采访,探访这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景区在生态发展的大环境下走过的路径。
因为一场猝不及防的雨,初夏的杏花村更加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记者注意到,除了景区里五彩斑斓的各种植物外,在进入景区的甬道两旁也开满了各种花卉。景区的导游高杨是个美丽的当地姑娘,熟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各种掌故,她不仅详细介绍景区里的各个景点,对于路边的花花草草她也没有放过,一一指着向大家介绍。
雨后的杏花村景区山林幽静、空气清新。秋浦河从一旁缓缓流过,秋浦河不仅是长江一条重要的支流,这还是一条流淌着诗歌的河,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凭吊、吟咏。进入为纪念杜牧建造的牧之楼后,高杨讲述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和池州的点点滴滴渊源。
杏花村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品牌和池州最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公元845年,时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行春遇雨,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诗,从此杏花村名扬天下。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记载有杏花村十二美景,使杏花村流传千古,后人也把杏花村称为“天下第一村”。
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党工委委员、工会主席黄杰告诉记者,他就在这里长大,是杏花村标准的土著。在他小的时候,这里是完全原生态的景色。“虽然原生态的景色别有味道,但是荒山野岭的,游客多是其他景区顺便来游玩的过客,专程来游玩的很少。”
2012年3月,池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的意见》,拉开了复建杏花村的大幕,景区建设走上了快车道。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以杏花村旧址为基础,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公里,空间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坚持“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发展思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模式,累计投入资金7.5亿元,逐步完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
近年来,杏花村景区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省级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成功创建了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湿地公园等品牌,并精心筹办了杏花村文化旅游节、龙舟嘉年华、绿色生态嘉年华等系列营销活动,杏花村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量突破240万人次,吸引了韩国、美国、德国、英国、柬埔寨等国外和台湾、香港等地区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赵明玉
虹口区城管执法局不惧雨雪严寒 多措并举保障市民平安
卓尔集团投资10亿元建长阳通用机场
上虞区坚持“三原则”致力于打造新时代民主法治村(社区)
19岁小伙雨夜跳下仙居盂溪 下水后试图回头却不幸被水冲走
镇江食品药品检查执法迈向便携式智能化 今年为全系统执法人员购置130套移动检查执法装备
[安徽网]【美丽中国长江行】 池州杏花村:生态为根 文化为魂 还原古意诗情
平塘乡多措并举推进“爱心公益超市”
安徽百强企业发布会在我市举行董磊出席
16名赤坎跳水新星跻身省运跳水赛
银川公共资源交易实行积分考核制
亳州一酒店傍名牌 被判改名并赔20万
1—3月我市累计完成投资175.3亿元 首季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开门红”
草莓采摘正当时
雨山区陈永红区长调度市级棚改征收项目
开展节后市容市貌管理,持续助力小城镇整治
别让微腐败拖脱贫攻坚“后腿”
组织“护校安园”技能培训 营造和谐平安校园环境
花溪大学城联合两家企业助力脱贫攻坚
兰溪20家公立医疗机构上线“智慧医疗”
舆论环境整治 宝鸡再加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