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市气象局成为市妇儿工委授牌的儿童友好实践基地,每周六向全市儿童开放参观。图为小朋友在体验风速风向传感器。 深圳晚报记者刘姝媚 摄
原标题: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从“概念”萌发到“实景”铺开
深圳:城市怎么建儿童也有发言权
深圳新闻网讯 每天放学回家路上,家住福田区红荔社区的侯佳鑫都会透过工地围栏,瞅一眼社区公园建得怎么样了。
去年6月,一群规划师来到红荔社区,说要听孩子们的意见,建一座他们喜爱的社区公园。一共38位儿童代表参与到了公园规划中。如今,公园规划完成,开始动工。
在侯佳鑫的印象中,从来没有大人这么“用心地听孩子讲话”。孩子得以参与社区建设,得益于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一大背景。2016年,深圳将“积极推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纳入市委全会报告和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并于去年启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区红荔社区、园岭小学、市少儿图书馆4个试点,从与儿童息息相关的不同领域,探索建设路径。
今年2月,深圳发布《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和《深圳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行动计划(2018~2020年)》,各区(新区)也陆续推出建设方案,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步入更为全面、系统的阶段。
2015年底,当深圳市妇女联合会主席、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下称“市妇儿工委”)副主任马宏向时任市领导提议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时,没人清楚究竟该如何建设。如今两年多过去,深圳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从一个“概念”,发展为全面铺开的“实景”。
儿童参与社区公园规划
一件新鲜事儿让老社区红荔社区再度活跃起来。老人们聊家常时多了个话题,那座由儿童提想法改建的公园动工了,现在孩子的“地位”真是不一样了。
坐落在红荔社区中央的街心公园已经被封闭。围栏内,公园原址被铲平,不久后,这里将建成深圳首个由儿童参与规划的社区公园。
一年前,当社工刘爱受委托召集儿童参与社区议事时,她心里是有些怀疑的。“让孩子来议事,可操作性强吗?”去年,深圳启动4个儿童友好型城市试点建设。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社区和图书馆的建设指引编制,周雪瑞是规划师之一。“我们是深圳首个做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规划的单位,红荔社区又是第一个项目,都是摸索着在做。”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起源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意指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履行儿童权利公约,在公共事务中给予儿童优先权,将儿童纳入决策体系。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强调,要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注重培育孩子的自立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圳市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吴以环曾从家长角度通俗易懂地解读这一概念:一是儿童活动多,建立儿童的参与机制;二是儿童的发展空间多,让城市里带有儿童标志的地方多;三是儿童的福利多,让孩子们感觉很幸福。
规划师需要在试点社区探索一条儿童参与社区建设与决议的途径。但周雪瑞发现,受以往教育模式影响,孩子们欠缺主动发现问题和表达建议的能力,需要成人花心思引导。通过开放式提问、模拟建设微型社区等游戏,规划师一点点启发孩子,挖掘他们对社区生活的感受。一开始,孩子们的参与有些无序,但慢慢地,他们说出了很多被成人忽略的问题。
家长胡茜(化名)对孩子的表现很震惊。“他们以前一直接受封闭式提问,当束缚放开了,竟有人说出想‘毁掉某某地方’这样的话。”胡茜明白,这是孩子们对周围不友好环境的反击,而家长平时很少关注到这些。
胡茜的孩子成成(化名)上三年级,他认为参与社区议事的活动很有趣。“以前的活动都是为家长设计的,我们看不懂,也不感兴趣,这次真是以我们小孩为中心。”
议事活动一共办了两次。规划师从孩子们的建议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再制作成3d效果图。当效果图投映出来时,成成当场有种“想跳进去玩”的冲动。以前,很多孩子不爱在社区里活动,社区大大小小的公园中,只有老年人感兴趣的健身设备。公园的改造规划按儿童提议,增设了秋千、沙池、蹦床、攀爬墙、轮滑场等兼顾儿童不同喜好的设施。公园早日建成,成为孩子们最大的期待。
尽管起点只是一个公园,但红荔社区的探索已经让人们看到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刘爱的观念也有了转变。她想,经过时间培养,这一代孩子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发展起来,很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更好的改变。
成人与儿童“共情”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本质是什么,或者说,成人究竟该如何理解儿童的需求,这是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牵头单位市妇儿工委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今年的深圳设计周上,市妇儿工委、市妇联联合相关部门、企业、社会组织,推出“儿童参与设计的可能”活动,以莲花山公园为场景,探寻儿童心理与设计的结合点。
在红荔社区的实践中,孩子只能挑选规划师提供的玩具搭建公园。这次的莲花山设计活动,设计师转变思路,引入沙盘游戏这一心理学方法,让孩子们可以运用沙子和橡皮泥,自由创作。
通过沙盘游戏,设计师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了孩子的需求。一个孩子捏了一棵树,树下躺着小人,周围是柔软的草地,灯光照着,这让设计师很直接地感受到了孩子亲近自然的需求。另一个沙盘里放了很多盏灯,设计师联想,它的小作者怕黑,或是心里有特别想要守护的事物。
周雪瑞是现场规划师志愿者之一。看到这些作品,她感觉跟孩子们建立起了人类最基本的共鸣。“原来,儿童的需求很简单,跟成人相通。只是需要成人与他们‘共情’,平等看待他们。”
忽略对儿童的尊重,似乎是绝大多数成人的惯性。2015年11月,当马宏从一位国外回来的设计师处听说“儿童友好型城市”这个概念时,她感觉像是“被击中了”,深受震撼。“我们太多时候忽略了儿童作为独立主体的地位,觉得他们没有发言权。但事实上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他们一定会呈现让人惊叹的一面。”
彼时,全球已有800多个城市获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友好型城市”认证,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尚处空白。马宏认为,这个概念正是为深圳“量身定做”的。“它与深圳多年来的儿童发展规划,及未来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建设目标高度契合,也能很好地回答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据深圳市统计局统计,2017年底深圳常住人口中有195万名儿童,他们如何在城市中融入、成长,事关城市的未来。“未来二三十年,现在的孩子就是主力军,他们是不是足够有想象力、创造力和开放的胸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看我们怎么培养他们,能否给他们提供好的成长空间。”马宏认为,城市建设应该尊重孩子,为儿童而建,为未来而建。
2016年1月和5月,“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被正式纳入深圳市委全会报告和“十三五”规划。随后,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启动试点建设、举办儿童参与等活动,从改进硬件空间、优化软件服务,到倡导理念、形成社会共识,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探索全面展开。
九江城市发展论坛活动启动 开启全民共话“新时代新九江”
杭州市民政局关于市人大十三届三次会议建3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菱湖中学西藏班开展“感知菱湖,快乐成长”主题活动
市政府召开八届十九次常务会议
国际小姐中国(宁夏)大赛初赛开赛
儿童友好型城市怎么建?深圳:儿童参与社区公园规划!
一台缝纫机,让时间慢到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奉化警方破获特大网络赌球案 63名犯罪嫌疑人落网
污水莫流“外人田”
河北省私营个体企业协会对深州市企业进行调研
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安陆干部知责奋进干事创业
“一号港湾城有人抢小孩”系谣言一女子发布虚假信息被警方控制
“护老”行动,莲花在路上
自治区不动产登记局 督查托县不动产登记绩效及窗口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宁波老夫妻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看看老人的长寿秘诀
迎江区开展第40个“世界高血压日”宣传活动
武宁县森林公安局水上派出所积极开展国家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
2017年度全市工程专业中级职称资格评审工作园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