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青年新闻人基层共学十九大”联合采访活动宁德线采访团前往福安市溪尾镇溪邳村,感受连家船民“上岸”后的幸福生活。
崭新的房屋、宽敞的道路、完善的配套……如今溪邳村已不见当年穷困潦倒的景象,但村史馆却记录了那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在溪邳村原村民主任刘明福的讲解下,采访团参观了村史馆。
“一条破船挂破网,祖孙三代挤一舱,捕来鱼虾换糠菜,上漏下漏度时光。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溪邳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刘明福告诉笔者,过去,溪邳渔民终生漂泊于水上,祖祖辈辈以讨小海为生,以“船”为房、以海为家,往往是祖孙三代挤在一条船上捕鱼、生活、住宿。因为贫穷,岸上流传着“有女莫嫁船上汉”的民谚,船上的女孩子也千方百计往岸上跑,结果许多年轻船民娶不到媳妇。此外,老船民在海上漂了大半辈子,落下一身病,老年时常常贫病交加。船民们都盼着早日结束这样的生活,过上安居生活。
上世纪80年代末,溪邳村与全地区同步启动连家船民大规模搬迁上岸“造福工程”。经过多年努力,2013年,最后一批137户661名渔民“上岸”。溪邳连家船民真正圆了“安居梦”。
回忆起过去的生活,村民翁友铃仍记忆犹新。那时,他家三代10口人挤在一条小船上,日夜漂泊,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破旧衣服,生活别提多艰辛了。得益于连家船民“造福工程”,翁友铃一家成为第一批“上岸”的连家船民,盖了30多平方米的一层石头房,摆脱了居无定所的生活。后来,在政府的补助下,他又投入30多万元盖了三层砖瓦房,住上了“海景小洋房”。
“现在的生活我以前想都不敢想。新房子不仅宽敞舒适,而且离我的渔排很近,真正算是宜居宜业了。” 翁友铃说,有了新房,心也安定了。如今,他自力更生发展渔业养殖,养殖规模达到200多网箱,一年收入就有近20万元。
像翁友铃这样“上岸”后发展养殖业的村民在村里还有很多。“我们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带动村民致富增收。”溪邳村党支部书记刘光介绍,为了推动产业发展,溪邳村改变过去“破船加破网”的生产方式,实行大力发展养殖业、扩大海上运输业、深化产品加工业、引资创办新企业、富余劳力广就业的“五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我们村不仅要摆脱过去贫困的生活,更要努力奔向小康生活。”刘光说。解决了居住和产业的问题,溪邳村还在新农村建设上加大投入,建起了村级养老院、村委综合服务中心、渔民公园等,不断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如今,溪邳村人均年收入从上岸前的850多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17678元,村财收入从零发展到了106万元。该村还于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郑雨桐 郭欣 李奕彤 蔡枫苗 梁培鑫)
全市县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期集中轮训班开班
【打造“六最”营商环境】晋城市工商局七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潮南区部署2018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截至18时15分 红城湖路金花新路口双向积水20-25cm
“处理机动车违章新规”引发关注 交警部门辟谣:苏州尚未施行
连家船民“上岸” 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毁一片林,赔218万,判1年半!野生荔枝林也不是想砍就能砍
七夕之“巧”
携手共创全国文明城市——致市民的一封信
今日霜降这一时节养生保健很重要
上半年我市工业节能形势严峻
【民政】淮上区开展老人意外死亡赔付工作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统一标识发布
贯穿广州等四市的南沙港铁路预计于2020年通车
砀山梨花节获评省级“十佳特色农业节庆活动”
为我们家乡打call!舟山这两个村镇通过国家监测,示范全国!
十堰公交希望卡年审月底结束
最高法:适时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鼓励正当防卫
新城区安监局组织辖区内重点危化企业参加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
紧盯节点 倒排工期 全力推进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