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传说,天上的织锦巧手七仙女,此夕,会跟凡人老公相会。凡间女怎肯坐失良机,葡萄架下悄悄听,或许能偷得“巧手”练就的机宜。
旧时的女人,一双巧手,太重要了。在娘那代,针线还被称作“营生活儿”,一家老小衣装鞋帽,全靠当家女人缝缝连连,乡里有句俗话“男人满世界走,带着女人一双手”,一个男人的穿戴,便是一个家庭的面貌。女人一双巧手,不仅是过日子的必备,还是一个家庭的风光和门面。
“手作”的技巧,第一靠习练,再就是靠一颗慧心领悟了。姑娘们从捏得住针的年龄,便从处女作——一个缝得歪歪扭扭的“荷包”,一个绣得皱巴巴的手绢起步,走上了修炼手艺的漫长道路。十二三,缝被褥,十五六,纳鞋底,一双手,越来越担得起养家的重任。
我小时候,女孩们对针线女红已经疏离,但我经常遭遇姥姥的嘟囔:“十二三的大姑娘了,还不学做鞋,以后怎么过日子噢?”我任性不理,看比我大几岁的姑姑们做这做那,而自己可以脱逃出来,做喜欢的事,心存侥幸。
姑娘们的恋爱,往往也在针线活儿上透露出来。她们手上总是缠绕着琐琐碎碎的针线玩意儿:绣了半拉的花鞋垫,勾了一半的衬衣领,钻来钻去的毛衣针……那彩线修成的鞋垫上有“白头偕老相爱一生”的字样,那白洋线勾织的衬衣领,横竖斜都是扇形的小花朵儿。
她们一有点闲暇,就掏出来,飞针走线间,陷入一种安静,神态定定的,眼神儿幽幽的,心思一会儿就飘得远了。
她们好像不是跟心上人谈恋爱,而是跟手里的针线谈。谈得温柔,耐心,任性,看上去很缠绵,很古典,很感人。
那些温柔的镜头,比地铁上的接吻,美得多。
据说我奶奶嫁到老米家,穿针引线的媒人竟是一双“婴儿鞋”。那时,老米家还算大户,爷又是独苗儿,在讨媳妇这事儿上,祖奶奶颇费周章。二姑奶奶头生儿子过百天,作为姑表远亲的奶奶娘家过来随礼。礼物当中,有双巴掌大的红色婴儿鞋,亲戚们纷纷称赞。那鞋底儿软绵绵,针脚匀称称,且针法讲究:虎额用个“挑花”,虎眼用个“打籽”,虎牙用“齐针”,虎眉用“滚针”;鞋底中间呢,纳上九个菱形破花。九个破花称为九颗圆子,意思是“九子十成”。鞋脸整个儿一张老虎脸,咧嘴呈现笑模样。
祖奶奶,一眼就相中了这双“巧手”,托三托四地打听做鞋姑娘。这一打问,才知,那丫头个子不高,白,小脚儿。虽说论辈分,爷爷奶奶五服之外还算姑侄;可毕竟远亲了嘛!遇到个合意的姑娘,不能错过。
一双巧手,先于颜值什么的,成为婚嫁的重量级筹码。于是,六十年前,那个巧手姑娘,吹吹打打中,成了我的奶奶。
奶奶生了五女一子,中年的她,年年七夕指导着姑姑们在庭院里,供瓜果,摆针线,让她们对着月亮跪下,拿线头在头顶穿过针眼。姑姑们像考试也像游戏,顺利穿过的,是“巧”手,针线啦,婚姻啦,会顺心如意;一穿再穿穿不过,呵呵,葡萄架下待着,跟织女学艺去。
针线活儿,到我,已基本掉线;到我女儿这代,已基本绝迹。姑娘家“巧”不“巧”的,没人再去过问。跟大工业流水线相比,巧手不堪一击。
七夕,成了情人节,兴起了小熊鲜花巧克力;七夕之巧,渐成往事。也许,随之消失的,是女孩儿家穿针引线那曼妙的氛围,是温婉沉静的女儿心。唉,谁知道呢。
米丽宏
潮南区部署2018年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
截至18时15分 红城湖路金花新路口双向积水20-25cm
“处理机动车违章新规”引发关注 交警部门辟谣:苏州尚未施行
连家船民“上岸” 谱写幸福生活新篇章
毁一片林,赔218万,判1年半!野生荔枝林也不是想砍就能砍
七夕之“巧”
携手共创全国文明城市——致市民的一封信
今日霜降这一时节养生保健很重要
机器人擂台赛
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统一标识发布
贯穿广州等四市的南沙港铁路预计于2020年通车
砀山梨花节获评省级“十佳特色农业节庆活动”
为我们家乡打call!舟山这两个村镇通过国家监测,示范全国!
十堰公交希望卡年审月底结束
最高法:适时出台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鼓励正当防卫
新城区安监局组织辖区内重点危化企业参加化工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
紧盯节点 倒排工期 全力推进自治区成立60周年重大公益性项目建设
宁远县公安局破获4起销售假药案
他开套牌出租车,两块假牌换着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