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带火“一座城”。36年来,洛阳与牡丹的情缘难解难分,洛阳牡丹文化节更是一个重要平台,助推洛阳整个城市发展成长;它也是一个特别的“窗口”,折射出洛阳整个城市的奋斗轨迹。
国色天香醉游人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将于4月盛装开幕。36年牡丹花开,36年常办常新,36年精彩不断。在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第36个年头,千年古都将再次以“花如海、车如龙、人如潮”的节日盛景,迎接四海宾朋。
“一朵花”带火“一座城”。36年来,洛阳与牡丹的情缘难解难分,洛阳牡丹文化节更是一个重要平台,助推洛阳整个城市发展成长;它也是一个特别的“窗口”,折射出洛阳整个城市的奋斗轨迹。
千年古都洛阳城
花开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近年,洛阳积极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9+2”工作布局,奋力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目标,加快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踏上决胜全面小康、加快洛阳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
在新时代的春天里,请君再看洛阳城。
1 牡丹芳华,绽放新时代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硕大的花朵、绚丽的色彩、端庄华贵的姿容,象征着富贵吉祥、繁荣昌盛。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新时代,牡丹绽放出新的芳华。
从最初的市级到省级再到今天的国家级,从最初的“花会”到今天的“文化节”,在不断的脱胎换骨中,洛阳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发展“全面开花”,一路走来,洛阳牡丹文化节的魅力愈加璀璨夺目。
变中求新,新中求进。从起初的“大包大揽”,到探索节会与市场结合的“以会养节”,再到今天的把更多节会活动交由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市场创新机制,让牡丹文化节从简单的赏花观景,成为“节庆盛会”“经济盛会”“文化盛会”。
以牡丹文化节为平台,牡丹延伸出一条条产业链:牡丹花茶、牡丹精油、牡丹化妆品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先后在洛阳研发成功、批量生产;洛阳三彩、洛阳牡丹瓷、牡丹画等文化产品更是享誉神州大地。
十里画屏老君山
以牡丹文化节为平台,洛阳抓住机遇、捕捉商机、“走出去”、“引进来”,牡丹文化节投洽会集中签约硕果累累,洛阳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交流合作,先后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吸引了格力集团、美国惠普、法国迪卡侬、美国霍尼韦尔等27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兴通讯、恒大集团、万达集团、深圳华强集团、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等47家国内500强企业在洛投资。“让洛阳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洛阳”的大门越开越大。
以牡丹文化节为平台,洛阳坚持“以节促建、以节惠民”,一个个城建领域的新项目、好项目依次落地、开工、投用,在提升洛阳城市形象的同时,也不断改善着市民的出行和生活环境。一项项惠民措施的实施,让牡丹文化节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
36岁,对一个人而言,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对于日渐成熟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来说,通过历久弥坚的历练和创新,正在走上一条出新出彩的发展之路。
2 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
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及竞争力,洛阳着力发挥优势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基础能力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四张牌”。
打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牌”。洛阳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五大主导、六大新兴、五大特色的“565”现代产业体系,走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双轮驱动”之路。2017年,洛阳市经济总量首次超过4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7%;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50%、全省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2075.4亿元,增长10.8%,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比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大幅增长,成为发展新动能……
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
打好“创新驱动发展牌”。洛阳市积极实施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双倍增”计划,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河洛工匠计划”,着力打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通道、军民企地对接转化通道、市场化运作通道和人才成长通道“四个通道”,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创新格局正在形成。
打好“基础能力建设牌”。洛阳市加快建设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协同推进航空、铁路、公路和城市交通建设;加快“三横三纵三环”高速路网建设,构建以“十”字形高铁为骨干的铁路交通网络,形成现代空中交通通道,畅通市区交通网络,积极构筑公铁集疏、陆空衔接、内捷外畅的综合交通新优势;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序推进,城市综合承载力明显提升。
打好“新型城镇化牌”。加快构建中心城区、县城组团、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四级联动”现代城镇体系,实施“一中心六组团”城市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承接、交通连接、生态对接,强化南部四县的生态保育和经济联系,统筹做好规划、建设、管理“三篇文章”,着力打造居者心怡、来者心悦的幸福宜居现代化城市,坚持城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双向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任务全面完成,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经验在全国推广。
近年,洛阳谋划实施了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创新体系、现代城镇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等9大体系60个重大专项,着力发挥优势打好“四张牌”。如今,一批国家战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落地,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发展优势不断厚植,洛阳率先发展的“牌”将越打越好。
释源祖庭白马寺
3 接续奋斗,开启新征程
花开花落36年,牡丹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洛阳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世人看到了洛阳的美丽,也让洛阳看到了世界的精彩。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洛阳市从1983年开始举办“洛阳牡丹花会”。36年后的今天,“一朵花”与“一座城”的故事也融进了洛阳的宏大叙事: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洛阳片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洛阳落地生根,“两区叠加”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洛阳成为如今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带动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
走进中信重工新建现代化高端装备产业园,企业“二次创业”进军新兴产业,创新研发的消防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列;在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出口铁路轴承正在批量生产中,时速350公里高铁轴承样品已完成120万公里台架性能试验,公司营业收入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洛阳制造”焊接机器人
从传统工业到新兴领域,中信重工、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等企业“老树发新芽”,源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引擎,源于深化国企改革后的轻装上阵,也源于深化地企合作的共赢发展,同时也折射出洛阳坚持改革、创新、开放“三力联动”,推动传统产业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的转型路径。
改革是发展的活力之源。近年,洛阳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n”政策,有力、有度、有效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以“去”促优、以“降”促效、以“补”促强。与此同时,国企改革蹄疾步稳,分类分层推进市属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全力支持驻洛央(省)企深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轻装上阵,活力迸发。
随着河南自贸区洛阳片区、郑洛新国家自创区的落地,“双区联动”效应逐步显现;围绕实施“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行动”,洛阳着力抓好中信重工国家环保设备工程实验室、洛耐院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七二五所国家钛合金产业工程实验室等一批“国字号”平台建设,加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霞光云影定鼎门
洛阳国有企业、军工企业众多,地企合作、军民融合优势明显、空间广阔。近年,洛阳着力推动地企合作,建立地企合作双月联席会议制度,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有效推动了产业升级、产销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地企合作双赢、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富矿”不断挖掘,地企一条心、军民一家亲的氛围日益浓厚、成效已经显现。
洛阳市以自贸区建设为牵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文化合作交流,力促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开放发展步伐铿锵有力。2017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9%,创2012年以来新高,其中,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占比接近50%。
坚持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洛阳筑起创新、开放高地,让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当下的洛阳,正阔步走进新时代、新征程。
芳菲四月,洛阳有约。第36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将于2018年4月5日至5月5日举办,花香四溢的牡丹花城和热情好客的洛阳人民,盛情迎接海内外游客的到来。
潍坊市交通运输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
扎根乡村 带病坚持工作的好校长——罗建民
鼓楼区采取“两手抓”有力措施积极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两个精准”打造决战利器桑植县纪委监察局帮扶小记
油价频频上涨开支明显提高 车主:“买车容易养车难”
《人民日报》发文:请君再看洛阳城
市编办实现机构编制资源优化配置
确保美观 消除安全隐患 龙文拆除210块违规户外广告牌
3·15临近,这些消费忠告请收好
邦普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柳叶湖管理区召开基层党建工作交流会
平山县长董晓航到温塘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2018年吉林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 春季大型公益招聘会3月28日举行
荆州马拉松大数据:金牛座最多两岁小孩也来跑!
我市集中开展除隐患防事故保安全专项行动
双庄街道召开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观摩现场会
东营市中等专业学校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询价公告
泸州没收“地沟油”近一吨 江阳区花屿餐厅等被处罚
相城举办2018苏州·全球跨国公司投资环境说明会分会场活动
十一届市委第七轮巡察工作月底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