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五个维度”建设“五高中山”


   在广珠澳高速中山城区出口处交通路网交汇(2018年3月10日摄)。 本报记者 文智诚 摄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3月21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迅速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 “两会”精神。会上强调,要不断完善我市改革发展各项举措,努力在新起点上再创新局,交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优异的中山答卷。
   拥抱大湾区,中山怎么干?中共中山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从“中山的中山、广东的中山、湾区的中山、中国的中山、世界的中山”五个维度,积极拥抱大城市、拥抱大湾区、拥抱高科技,主动谋划和推动新一轮发展。可以预见,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位置的中山,将以更加高远开阔的视野审时度势,更加高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为基础,引进培育更加高端精尖的新产业和更具权威性的高端平台等,努力实现经济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转变,打造“五高”中山。
   
■高视野 跳出中山看中山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一员,中山提出了立足“五个维度”的发展坐标:从中山的中山、广东的中山、大湾区的中山、中国的中山、世界的中山五个维度 “跳出中山看中山”。
   中山的中山,是以时间为轴,审视过去,比较现在,展望未来。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经济获得了持续发展,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等措施,外向型经济的特点愈发明显,“广东四小虎”留下了宝贵经验,而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中山市升格地级市30周年的历史节点,专业镇的动能转换至关重要。
   广东的中山,意味着中山的规划和发展,要站在全省的高度去统筹。广东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则对中山城市发展提出了 “四个定位”,即建设 “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随着中山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创新发展动力加快形成、发展新平台不断壮大,“四个定位”的提出也意味着广东把中山放在全省发展版图的重要位置,进一步明确了中山未来发展方向。
   湾区的中山,不言而喻,中山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几何中心地理位置的优势,对接广深港等创新资源,是中山跟上新一轮发展的关键。
   中国的中山,要将中山的建设放眼全国,既要借鉴东莞等没有市辖区等同类地级市的经验,也要学习大城市的先进做法。
   世界的中山,作为外向型经济城市,中山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良好的经济合作,这些国家的城市在经济发展中有哪些值得中山借鉴,如何推动中山企业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助中山加强对外合作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提升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高速度 形成1小时内湾区交通圈
   纵观世界其他三大湾区的发展历史,交通基础设施由始至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以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基础,中山要协同推进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实施交通强市战略是第一步。市委书记陈旭东在省两会中山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指出,2018年中山要着力推进交通外通内联,努力实现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一小时对接,这种“高速”度,包括高速路、高铁、轨道、港口等交通网络。
   交通强市建设各项举措,是站在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角度而谋划的,所以要充分利用深中通道、深茂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等重大战略通道,加快建设高铁、高速、快线、轨道、港口等无缝对接的高品质快速交通网,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让中山作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承东启西的交通枢纽地位得到充分突显。
   目前,中山高速路网建设快速推进,并加快中开高速、广中江高速、香海高速、深中通道等跨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对接,还积极推动东、西部外环高速及中开高速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高铁方面,中山站开通高铁一年多来,已开通至北京、上海、长沙、贵阳等多个城市的高铁,随着中山站的标准化改造,未来中山高铁更加便利。
   光打通外部的交通网络还不够,根据省“十三五”规划纲赋予中山建设 “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定位,中山要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铁路在密切城市联系上的重要作用,才能发挥更好的枢纽作用。因此,中山一方面加快市内轨道交通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广州地铁18号线延伸至中山的工作,并在推进深茂铁路建设的基础上,谋划研究广中澳高铁、深肇铁路等高快速轨道交通,使中山的中山、湾区的中山、广东的中山以及中国的中山实现“高速”度通勤。
■高技术 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如何“拥抱高科技”?自2014年以来,中山共引进亿元以上装备制造项目131个,目前拥有中山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基地、中山电梯特色产业基地两个国家级装备产业基地,拥有光电装备、风电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汽车、航天北斗物联网五个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2017年,全市共签约项目176个,投资总额1119.6 亿元,共动工项目235个,投资总额394.6亿元,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动工82个,随着一批人工智能、健康医药、新能源等高精尖项目亮相,如新松机器人、哈工大机器人、比亚迪云轨和智能终端、忠旺铝业等一批高端项目相继落地、投产,为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8年“3·28”经贸洽谈会将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靶向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处于科创前沿、检测权威、团队领先、教育高端类领域的高精尖项目,如从事智能网联无人车项目,将带动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等周边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从而带动中山智能交通产业发展。
   同时,我市还以公共技术平台为抓手,强化质量供给体系为支撑。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支持公共检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设立3个亿的专项扶持资金,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快检验检测平台建设,为抢占战略性产业技术话语权奠定基础。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质检机构和实验室9家。打造“政府+专业机构+服务平台”模式,建成集科研、标准、检验检测、信息、人才、商务、金融等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如小榄镇政府通过土地、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培育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市场化运营,组建和引入各类服务机构,对企业产学研检销质量提供精准支持,实现锁具行业质量明显提升。至今共制订6项高于国家标准水平要求的锁具联盟标准,参与18项锁具产品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拥有省级以上名牌名标数量18个,锁具产品出口占全国比例超过30%。大力推动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目前全市已有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93家。中山市火炬开发区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以色列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落地,哈工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挂牌,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至385家。
■高平台 九大产业平台成中山智造新引擎
   近日,参加全国两会的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山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中山正在打造高层次战略发展平台,规划了面积达153平方公里的九大产业平台,去年已引入项目68个,投资额达645亿元,着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若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同时,中山还加紧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加快产品及生产过程智能化改造。
   我市着力建设9 个重大产业平台为火炬开发区园、翠亨新区园、民众园、三角园、黄圃园、坦洲园、板芙园、小榄园、古镇园九大市级产业发展平台,分布在东部组团、东北组团、南部组团、西北组团,总规划面积达153.36平方公里。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梁士伦表示,新规划的产业发展平台不是单一的生产型园区,而是将建设产业平台作为组团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全市将集中要素资源对平台进行重点开发,按产城融合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招商,高效率推进项目落地,成为支撑全市产业发展的新高地。这些产业平台完善 “园区管理中心+开发公司”管理架构,推动传统产业向效益挖掘向内涵提升。建成智能制造、智能产品、智能裁剪快速加工等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向企业提供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关键共性技术联合研发、专业人才培训、设备融资租赁、典型案例展示体验、智能制造情报和技术资讯等六大服务。
   目前,已为170多家企业提供290多个智能制造一体化解决方案。继成功建立中山市国家级供港澳水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山市国家级出口焙烤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后,去年12月,中山市出口灯饰质量安全示范区以高分通过国家级验收,成为全国首个出口灯饰类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今年2月份,中山小榄出口五金制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省级考核,成为广东省首个以镇一级区域申报的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正积极创建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区。同时,中山通过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促进 “产城人”融合发展,提高专业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产业内涵。
■高质量 以品牌建设带动发展质量提升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提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上走在前列。我市上下正在努力为“四个走在全国前列”贡献力量,品牌建设便是其中努力的方向之一。
   以“高速”度为基础,放大视野,着力引进新技术和高端平台,在此基础上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近年来,我市围绕支柱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企业自主品牌和区域品牌建设工作。引进广州市中标品牌研究院在中山设立分院,帮助企业开展质量品牌建设。目前,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59件、省名牌产品213个,培育中国出口质量安全示范企业6家、aa信用企业17家,拥有黄圃腊味、中山脆肉鲩、神湾菠萝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镇轻工(灯饰)、火炬开发区生物医药等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古镇灯饰、中山美居等2个国家产业集群品牌试点区,小榄镇获批成为 “全国制锁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南头镇获批创建“广东省家电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同时,以标准制订为抓手,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建立“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模式,引导、扶持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扩大产业标准“话语权”,巩固产业优势地位。目前,全市产业集群研制发布联盟标准93项,企事业单位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修订613项,主要工业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910项,88家企业获得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称号。小榄、大涌成为全省第一批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示范区(镇)。全市承担国际、国家和省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标准制定工作组(tc/sc/wg)12个。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
安溪县被列为全省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县
东莞市质监局关于灯具等76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的公告
刘文福:30多年捐赠爱心款物6500多万元
市人社局开展“送法进企业”服务活动
大咖作家齐聚贵阳 铁凝莫言贾平凹等悉数到场 【原创】
立足“五个维度”建设“五高中山”
龙海:2个社区获评福建省2015-2017年度文明社区
佛山CHS工厂为新能源汽车“造芯”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方案获批
“多机油”比“烧机油”危害更大!杭州多辆东风本田出现机油异常增多
十年 重生 | 记录和地震波“赛跑”的人
多地环境监测部门来湘潭交流
小区泳池游完泳 眼睛又红又肿
全国工会就业创业服务月河南省启动仪式在我市举行
让安全境外新药更早惠及中国患者——国家药监局详解我国境外新药审批新进展
防城港市正逐步完善物业管理制度体系
湘阴集中拆除南洞庭下塞湖矮围
汕头一医院科主任误将中秋收礼清单发至工作群被行政记过
全市公共机构带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市助困难女职工成才脱贫 市总工会启动“金秋圆梦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