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执法引发隐私保护担忧


原标题:“刷脸”提高了执法的精准度,也引发了关于隐私保护的担忧
“刷脸”执法能否整治闯红灯?(事件新闻)
“凑足一波就走,不管红灯绿灯”,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交通乱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近期,一些地方采取“刷脸”执法,以期根治这一“顽疾”。北京市通州区试点推行了实时抓拍、循环播放的高科技系统;深圳市则启用了“智能行人闯红灯取证系统”,实现从管车到管人的转变。目前,“刷脸”执法等高科技手段处于试行阶段,这一做法在显现出较高效率的同时也引起了关于隐私的担忧。
“刷脸”执法引发关注
“干外卖这行,时间是最要紧的。碰到路口,不管红灯绿灯,但凡能过就过了。现在电动车都没有证,拍也拍不着,交管部门上哪儿查去呀?”一名李姓外卖配送员说。不过,在深圳,这样的想法可能行不通了。
近日,深圳交警在国内率先推行“刷脸”执法,即利用高清设备拍摄行为人违法过程,并对行为人脸部特征进行人像比对,通过人工审核后确定违法行为人身份信息,作出处罚。
据深圳市交警局局长徐炜介绍,天气和光线变化等室外因素基本不影响取证,设备的算法和算力等软硬件条件能够支持对侧脸、低头、遮挡、逆光、高亮度、高人流密度等的识别。“非机动车即使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进,我们也能够进行有效的抓拍识别。”
“您已闯红灯,请退回停止线内!”北京市通州区九棵树东路和梨园北街十字路口4月起装上了实时抓拍的高科技设备,只要行人抢行或者闯红灯,人行道一侧的喇叭就会发出这样的语音提示,路口西北角的大屏幕还实时播出行人闯红灯的画面。
“这套系统效果挺好。有些年轻人不注意往前一走,系统一报‘闯红灯’,他就退回来了。”在路边执勤的辅警翁成武对笔者说。
高科技手段整治闯红灯乱象有着现实背景。据相关部门统计,在每年的交通事故中,53%的致人死亡交通事故是由行人和非机动车过马路闯红灯引起的,这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主要杀手之一。除了北京、深圳两地,全国不少地方也相继推出整治闯红灯乱象的高科技手段。在江苏宿迁、陕西西安等地,一些车流、人流密集的路口安装了人脸识别抓拍系统,有的还设立了行人非机动车的教育处罚站,以规范交通秩序。
“当前各地利用高科技治理闯红灯的探索有积极意义,这对于提高执法效率、减少违章发生都是有益的。”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对本报表示,这些不同地方的探索和摸索,不管是技术手段还是惩治手段,过去是没有先例的,所以在一定时期里引起大家的探讨也是值得鼓励的。
高科技手段重在规范
高科技手法看起来“炫酷”,收效怎么样呢?
以深圳市福田区新洲莲花路口为例,数据显示,该路口启用这一系统半年后,行人闯红灯违法行为从每小时约150宗,下降到每小时8宗。笔者多地探访得知,路口的提示或抓拍设备会在一定程度给行人以心理警示,从而降低闯红灯的概率。“以后过马路要更当心了。”一位深圳市民说。

琅琊将整治8类非法社会组织,举报渠道公布
坚持为民情怀 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发展
【两会声音】安徽省人大代表梅耐雪:抓好美丽乡村建设 实现百姓富生态美
洛阳四级河长体系已建成
马云:创新 让人类不可取代
“刷脸”执法引发隐私保护担忧
团市委专题学习传达贯彻中国共产党佳木斯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精神
苏州12岁女孩得罕见病 妈妈含泪表示要器官捐献
我市百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转型项目建设情况
市属幼儿园招生昨开始报名
石门县子良镇水田中学:召开党风廉政建设暨师德师风专题会议
昂刺鱼个头大还掉色 市民怀疑是染色的
【两会·漫新闻】王瑞军: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新邵加强县域基层专利工作的几点做法
“国家政务服务投诉与建议”小程序开通
天全县副县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曾勇到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热点不断涌现 消费更有底气芜湖居民消费迈入“新时代”
国际在线:峨眉山再次成为全国最佳旅游目的地
航拍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渠 全长49.3公里
萧山要打造新阅读风尚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