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发现调控甜高粱茎秆持汁特性基因


在植物进化历程中,维管组织的产生是一次重大的事件。维管植物通过产生木质部导管、增厚次生细胞壁及成熟期细胞程序性死亡,为茎秆提供结构支持和水分运输功能。茎秆持汁性是作物的重要性状,与木质部发育过程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发现,在拟南芥和小立碗藓中存在特定的NAC转录因子调节木质部发育,调控植物组织水份运输。但由于茎秆持汁表型并未被广泛重视,目前在作物驯化中受选择调控茎秆持汁基因的报道极少。甜高粱是普通籽实高粱的变种,茎秆持汁性是甜高粱的典型特性,直接影响茎秆含糖量、总生物量和抗逆性,100多年前就受到关注,但其调控基因尚未克隆,分子机理一直是个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景海春研究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图位克隆方法,鉴定到控制甜高粱茎秆持汁性的Dry基因。研究人员发现,该基因编码植物特有的NAC转录因子,其功能缺失是甜高粱茎秆富含汁液的重要原因;该基因在甜高粱的起源与驯化过程中受到选择。群体基因组学分析表明,Dry基因从野生高粱驯化为栽培无汁高粱受到瓶颈效应,导致遗传多态性降低;筛选dry突变体是选育有汁甜高粱的关键一步。
该研究首次揭示单子叶植物中NAC转录因子在茎秆水分运输中的作用。该基因在禾本科作物家族中的保守性,有助于促进作物的茎秆持汁表型的遗传改良,为作物育种上获得籽粒及秸秆“双丰收”提供了可能。
该成果于10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PlantCell,得到了期刊评论员的高度评价。同时,该成果获得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协会的题为Acrucialgenecontrolsstemjuicinessinsorghumandbeyond的报道。报道援引德克萨斯大学博士ThomasJuenger的评价,认为该工作是甜高粱标志性基因的重大发现,是综合运用遗传图谱、自然变异和转基因手段来理解重要驯化事件中关键遗传因子的范例。
景海春研究组张丽敏、冷传远、罗洪、吴小园和刘智全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景海春和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才宏伟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倡议项目的支持。

社区服刑人员“入矫第一课”
培育行业领头雁 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绵城市平天湖三站工程开工
敦煌“曲子戏”走进校园
李智远:坚定理想信念 压紧压实责任 风清气正心齐劲足抓经济促发展
植物所发现调控甜高粱茎秆持汁特性基因
始兴县博物馆新馆开馆 馆藏文物5300余件
西安市召开公证行业协会三届五次理事(扩大)会 暨业务研讨会
关公大道维修
李建辉前往深圳招商
房租10年180万?房企变房东 行不行得通?
平远中行镇在仲石村启动驻村律师法律巡讲
吉林省‘凝智·聚才’就业择业洽谈会24日召开 人力资源服务业落实‘人才新政服务年’活动
建房子就像搭积木——探访瑞丰年产10万立方米PC构件生产线项目
国网邵阳供电公司开展“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
汴河街道优生优育知识送上门
初中文化的花甲“诗农”王国富 编纂《实乐古村落史籍》
资兴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十里街道多措并举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市委组织部举办“数字经济” 与创新发展能力专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