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播种班”学生毕业 带着北京的关爱回家乡


又是一年毕业季。今年,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迎来了一届特殊的毕业生——首届“播种班”学生毕业啦!三年前,学校为他们免除学费,让他们有机会从西藏和新疆来京求学,本报曾以《西藏孩子进京免费上大学 打开新世界的一扇窗》为题做过报道;三年过去了,如今他们学有所成,准备带着北京的关爱回到家乡,支援家乡建设。
“我们孩子变化真是挺大的,从三年前说不好普通话、写不好汉字,到现在能演讲、在学生会担任干部,甚至入围学校评选的‘十大杰出青年’,特别为他们骄傲。”首届“播种班”班主任王焱一路看着孩子们成长起来,深感欣慰。要知道,三年前,孩子们都来自西藏和新疆建档立户的贫困家庭,别说没摸过电脑了,有的家里连电话都没有;如果不是学校实施“精准扶贫”计划,设立“播种班”,给他们免除三年学费,并每月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走出家乡。
说起“播种班”,离不开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院长杨波的公益助学计划。早在1995年,杨波就曾立下了“十万工程”的志愿:在有生之年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培养和资助老少边穷地区的10万名贫困学生。三年前,他来到西藏和新疆老少边穷地区,经过入户走访,在当地政府部门帮助下认定了40名建档立户的贫困生,帮助他们进入“播种班”,免交学费来北京学习广告、动漫等专业;三年间“播种班”为学生减免的费用约200万元。
在北京的生活给了孩子们新的视野和方向,如今学有所成,他们大多选择回到家乡,支援家乡建设:普布单增已经坐上了回家的火车,学习了三年的广告设计专业之后,他对未来有着满满的信心,“在北京学会了网络和技术,这些在老家那边都比较吃香。”他准备先一点点尝试,期许着最后能在老家“打造属于自己的天地”;曲丁已经考取了当地的公务员,准备在新的领域有所作为;多吉扎西开始在当地的农畜产业公司设计组顶岗实习,期望利用专业所长为当地企业助力……
与“播种班”的大部分同学不同,吉美曲珍选择继续留在北京,“在北京比老家学到的东西多多了,想努力多学一点东西再回去。”目前,她已经递交了留校申请,她直言,自己享受了三年的优惠政策,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很想为母校做点儿什么,“希望自己能有能力帮助身边更需要帮助的人。”实际上,她已经这么做了,平时放暑假、寒假,她总会向身边同学收集一些旧衣服,带回藏区,送给家乡有需要的人;放假在家的短暂时间,她也会去敬老院帮帮忙,“希望自己可以有所回报。”

海珠老旧小区微改造,“面子”“里子”齐提升
安乡城北小学兴趣社团助力学生快乐成长
佛山市消委会启动手机终端和解功能 市民可随时线上维权
肖超英到颍州区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泸州与昭通建立合作关系 共谋港口发展共享自贸红利
首届“播种班”学生毕业 带着北京的关爱回家乡
关于《常州市房屋安全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的反馈报告
开封重点民生项目完成投资6.87亿元
滁州市“三清”措施促“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到位
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二次会议
江西矿疗举办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
迁西县汉儿庄乡杨家峪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辉南县全力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
我市危废综合处置中心危险废物处置工作全面展开
陡山乡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汉中在通推介特色产品
十一届市委第三轮巡察情况反馈
三轮车发车起步突然起火,消防员到场将火势扑灭
同织一张就医网 共筑百姓健康路
昆明公交4月内将实现“扫码乘车” 61路等率先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