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购物app,商品的“原价”2199元被一道横线狠狠“划去”,只需1799元即可购得,在此基础上还有“满200元减5元”店铺优惠。对于熟悉网购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
然而,这道横线划掉的是商品原价吗?消费者真的享受到实惠了吗?“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夕,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报告,对电商价格呈现的问题进行梳理。
划线价划掉的不是原价 法院认定电商价格构成欺诈
2016年3月,冯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的一家数码专营店购买了4件台式电脑内存条。购买时,冯先生注意到,商品详情页面上标明:“价格2199.00元,促销价1799.00元。今日特价,本店活动满200元减5元。”在咨询平台在线客服2199元是否是商品原价并得到肯定答复后,冯先生付款1794元购买了内存条。
在购买商品并签收后,冯先生认为,“2199.00元”并非商品原价,而是电商任意标注的价格。随后,冯先生以涉嫌价格欺诈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退货、返还购物款并予以赔偿。
最终,一审法院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认定数码专营店构成价格欺诈。该数码专营店上诉至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这是一起典型的电商虚构商品原价、对消费者进行价格欺诈的案例。”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侯军介绍,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虚构原价是指经营者在促销活动中,标注的原价属虚假、捏造,并不存在或从未有过交易记录等情形。
侯军介绍,本案中,数码专营店主张其标注的2199.00元价格是“标牌价”“上货价”而非原价。然而,却并没有以该价格进行销售的实际交易记录,也没有在商品详情页面对标注的价格和促销价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同时,在线客服回复也表明该价格是商品原价。最终,法院认定其属于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构成价格欺诈。
侯军介绍,“3·15”前夕,三中院民三庭对近三年全国法院审理的涉电商价格欺诈类案件进行梳理,筛选了部分以划线价为代表的价格标注不规范引发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中,消费者均以经营者虚构原价等构成价格欺诈为由起诉,被诉主体涉及多家知名电商平台及入驻平台的经营者。
闻过则喜是一种境界
武陵源区举行“一家一”助学就业·同心温暖工程捐赠仪式
四川"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取得哪些成果?彭清华强调五点经验启示
老昆明老同学
83岁老人心脏病病危 重庆医生用“黑科技”为其换“心门”
划线价划掉的是原价?电商价格“猫腻”您中招没?
陈冰冰在太湖县开展扶贫慰问时强调尽锐出战 全力以赴 攻克坚中之坚
雨山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深入开展劳务(派遣) 企业专项检查
洪江市2018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举办“新时代、新气象、新担当”演讲赛
泰政办发〔2017〕37号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体育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乐昌市委全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研究10个重大问题
泉州摘得国家森林城市桂冠的幕后故事
中国品牌500强 绍兴制造占7席
宁波81890加盟企业信用评价结果近日公布
宁波—库车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举行
禅城发布工业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
常州日报蝉联省新闻出版政府奖,全省仅2家地市级报纸获得该奖
泉州中心市区16个老旧住宅小区 本月底前启动整治
骑山望海•自在海沧 厦门自行车爬坡挑战赛在天竺山举行
市领导到从化调研古田小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