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摘得国家森林城市桂冠的幕后故事

   绿色接力 让森林走进城市
——泉州摘得国家森林城市桂冠的幕后故事
   爱树、育树,是泉州古而有之的传统。早在五代时期,泉州就因节度使留从效扩建城廓环城遍植刺桐树,而得别名“刺桐城”。
时光流淌千年,泉州人民发扬传统,将依山临江、环湾面海的泉州,一步步建设成“城中林阴气爽、村庄绿树相映、山区鸟语花香、河流水清鱼跃”的花园式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2014年,泉州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2017年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国家森林城市是目前我国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最具权威、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时任市创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林华伟、市绿化办主任黄国勇在回溯创森历程时表示,荣誉称号的获得,正是一代又一代泉州人爱树、育树的成果。□记者 颜雅婷
我市绿道水线建设注重绿植保护,图为市区白水营公园里,大片的原生态龙眼林被保留下来。 (陈起拓 摄)
   孕育国家级 森林城市种子
   在林华伟看来,泉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就如同培育一株苗木,先在沃土上埋下一颗种子,浇水施肥,将它培育成擎天大树。
这颗种子的孕育,始于2011年。市绿化办主任黄国勇回忆,那年泉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会上提出要“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加快造林绿化,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目标提出之后,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泉州是座沿海城市,民营经济发达,但土地资源相对贫瘠,要建设森林城市就需要平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这一对矛盾。“这是泉州未来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林华伟说,令人欣慰的是,泉州自古就有造林、爱树、护树的传统,森林植被丰富。同时,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并提出少用林地、增加森林覆盖率等具体措施。多年来,全市的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
“种树,一定要有耐心,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到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泉州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2012年,泉州开始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泉港、晋江、永春、德化、安溪等有条件的县(市、区)拟先开展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2013年,市政府向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递交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的申请报告,同年秋天获得批复;2014年,泉州正式开始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成立了以时任市长为组长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并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编制《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我市“创森”工作。林华伟回忆,为让规划更贴近泉州实际,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调查研究,提出项目构想——将林业工作融入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全局,而这也成为泉州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最大特色。
2015年,《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完成编制并通过评审,全市上下积极地投入创森工作中,围绕创建目标实施城市森林生态体系、产业体系、文化体系、支撑体系等4大体系23项工程建设。
打造“山城江湾”相融绿地格局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穿行在泉州城里,但见一街一树,步移景异,古城墙上的爬山虎、道路两侧的绿化树、公园里四季芬芳的鲜花……近年来,随着森林城市建设的推进,“森林泉州”的美丽图景逐步呈现。
“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普惠民生的公共福利事业。”林华伟介绍,以晋江为例,20多年前,这座地少人多的滨海城市,仅有一座敏月公园。2009年,民营经济已经高度发达的晋江,开始有意识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发展经济要与绿化相适应”的理念,每年植树造林超过1万亩。不仅如此,晋江更是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黄金地段,开辟出大地块,进行“绿肺”建设,位于晋江主城区北大门入口处(即梅岭街道与池店镇的交界处)的“绿洲”公园,便是一个典范。这座位于晋江市中心的公园,所在地块若拿去搞房地产开发,至少能挣20多个亿,然而,当地政府却投资近2亿元,打造大型城市公园,并邀请市民认种园内苗木,播种一片“同心林”。如今,晋江已建成世纪公园、八仙山、竹树下、罗裳山、安平桥等多个大型公园。2013年,晋江荣获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是较早一批得此殊荣的县级市。
“晋江并非林业大县,但林业工作却开展得有声有色,形成独特的‘晋江经验’,也是全市创森工作的一个缩影。”黄国勇回忆。
以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为载体,泉州大力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和生态敏感区绿色质量提升工程,逐步完善“山、城、江、湾”相融的绿地格局,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升城乡绿化水平。创建期间,全市新造林面积22205.47公顷。同时,通过连续3年向社区、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等赠送珍贵树种苗木1.2万株,补助150个村种植珍贵乡土树木,引导乡土树种回归;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乡村风景林”建设,完成乡村生态景观林149个片(村),面积1834亩,建设省级示范绿色村庄12个,累计完成绿色村镇绿化3.35万亩;建成森林公园38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22处,市级1处,县级14处,总面积38273.26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47%,森林人家有59处,其中,滨海森林人家休闲游路线被评为全省8条最受群众喜爱的“绿色之旅”特色线路之一;实施高速公路两侧一重山生态修复6995亩,在山美水库库周建设水源涵养林6022亩。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山水相连、林城相拥、林网相通、林居相依、城乡一体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
林下经济成“绿色生产力”
森林城市建设,除了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还包括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建设。近年来,泉州以城市森林产业体系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花卉苗木基地、林下经济基地、设施林业、近自然经营等11个工程,基本形成以油茶、毛竹、花卉等产业基地,铁皮石斛、金线莲等林下种植基地,棘胸蛙林下养殖基地为主的特色富民产业,林业产业总产值连续十几年位居全省首位。其中,尤以永春制香产业及德化棘胸蛙林下养殖最具亮点。
林华伟兴奋地告诉记者,前不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2018年认定命名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15家园区入列,国家永春香产业示范园区榜上有名。“过去,永春蔑香产业就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之一。”林华伟介绍,2007年开始,永春县依托这一优势资源,积极建设永春蔑香产业城园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香产业绿色融合发展,通过转型升级,现已形成加工制造、贸易、服务等全产业链。
而在森林覆盖率78.4%的德化,林业产业亦呈现出其地域特点。当地在保护好森林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大力推进生态资源产业化,探索“不砍树也致富”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种植铁皮石斛、金线莲,养殖棘胸蛙等,形成特色林下产业,其中,棘胸蛙已成为国家林下经济产业的特色产品之一,并在2017年底在北京举办的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论坛上高调亮相。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将林下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在增加林业产业附加值的同时,实现了森林生态的有效保护。”林华伟表示,如今,林下产业已经成为泉州的“绿色生产力”。一组来自林业局的数据显示,创森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实施林下经济基地建设2.83万公顷,推动林药、林菌、林花等林下种植业和林蛙、林禽、林蜂等林下养殖业快速发展,林下经济产值年均增长38.9%。
支持率满意率分别达100%和94%
回忆创森历程,黄国勇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令人激情昂扬的创森氛围,“本来是一个行业的事,当各个部门主动、共同投入,合力推进工作,就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黄国勇感慨颇深。
2014年起,市委市政府就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列为全市的重点工作,同时将创建任务纳入各级各有关部门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市政协也专题督查调研,形成“高位推动、部门促动、市县联动、政民互动、督查促动”的全民共建机制,并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方案,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加强舆论宣传、科普教育和生态文化宣传,引导市民参与到城市森林建设中。
“森林城市的创建,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林华伟介绍,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入森林文化和乡风民俗,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题公益宣传短片,组织开展“爱鸟周”活动、摄影比赛、盆景展、古城文明骑行等丰富多彩的创森宣传活动,市民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提高,创建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随着创建成果的逐步呈现,城市发展品位得到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成果惠及城乡居民,公众对于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分别达到100%和94%。2017年,在《泉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4—2023年)》实施满两年后,泉州顺利通过验收,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责任编辑:赖闽荣】
冯韶慧在市主城区项目建设工作调度会议上强调   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以昂扬精神状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平出席并讲话
给迷途的心灵一次改过机会 南通港闸检方对8名盗窃学生集中训诫
石家庄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
雨花区召开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题交办会
乐昌市委全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深入研究10个重大问题
泉州摘得国家森林城市桂冠的幕后故事
中国品牌500强 绍兴制造占7席
宁波81890加盟企业信用评价结果近日公布
宁波—库车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举行
禅城发布工业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
1801名幼儿参与派位,402人“中签” 市直三所幼儿园电脑派位
凌晨三点, 熟睡中 她被掐住了脖子……这起入室抢劫案,3小时被破获
推进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效增长
形成合力攻坚克难
泸县玄滩镇开展网格化环境监管培训
绵阳六旬老人吃樱桃不吐核 肠梗阻大出血
市区鹏润·格林上郡小区储藏室污水横流 居民苦不堪言
昆区“四步曲”奏响职业培训促就业乐章
我省出台《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
贾玉梅来我市调研就业创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