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青龙、一条黄龙,18名身材魁梧的舞龙大汉手持龙具,按照鼓点节奏变化,时而起伏翻滚,时而追逐宝珠……3月1日傍晚,平定县巨城镇移穰村的舞龙手聚在一起,为即将开始的龙灯舞表演进行最后排练。
移穰龙灯舞别称跑龙灯、耍龙灯,既是当地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也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移穰龙灯舞起源于清代,因为表演集体育、舞蹈、音乐于一体,且参与广泛、红火热闹、寓教于乐,百年来表演从未间断。尤其是每年元宵节前后,这项活动更是必不可少。
晚上7点半,天色大黑,前来看热闹的市民早已等候在移穰村。18名大汉拿着两条长18米的舞龙出现在街道上。细细观察,每条舞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组成,分别配有9根龙具。随着鼓点响起,舞龙手们开始表演,在场的市民也跟着欢腾起来。跟随绣球引导,舞龙手们以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舞动着彩龙穿、腾、跃、翻、滚、戏、缠,为现场观众展示了踩河沿、碰头、龙开四门、凤凰展翅、卧龙搅珠等多个套路阵式,两条彩龙或翩然游荡、或翻转腾挪,展演现场一片欢腾,好不热闹。舞龙手们娴熟的动作、默契的配合,赢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
“上次看到这么精彩的舞龙表演还是小时候,能把我们传统的民俗文化延续至今并完整展现出来,应该为他们点赞。”一位市民看完龙灯舞表演,边说边竖起大拇指,不停夸赞。
龙灯舞表演看着精彩,但背后的辛苦却不为人知。村党支部书记邵义明说,每年农历正月初六,村里就开始为龙灯舞忙活了。两条彩龙需要用竹圈编扎成龙头、龙身、龙尾,外面还要罩上龙布,并在龙身里装上蜡烛,制作至少要七八天时间。在此期间,舞龙手们需要聚在一起排练“四门阵”“八门阵”“长蛇阵”等。
近年来,移穰村组织龙灯舞传承人李成聚等将表演套式编写成校本读物,在移穰示范小学推广。如今,移穰村几乎每个青少年会制作彩龙、表演龙灯舞,使这项民俗活动得到了很好地传承。(张泉东 王淑慧)
图证·40年对比:从屠揆先看病成新闻,到专家门诊林林总总
南风古灶片区将提“颜值”增“气质”
匠心精神走进校园 烟台万科工程师节走进烟台大学
孟津县供销社认真贯彻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
阳西县:阳西县纪委通报春节期间干部职工典型问题15个
百年龙灯舞起来
封山禁牧唱响森林资源保护的最强音
遂宁市部署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桑梓镇庆祝第34个教师节 55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获表彰
500多名留在石狮过年的来泉务工人员欢聚一堂欢度除夕
广州南汽车客运站迎来节后返程第二波高峰
我市务实推进通汉合作助力脱贫攻坚
省戏剧学校“武进锡剧班”招16人 免学费包分配
宣城第15届“绿丝带在行动·爱心助考”公益活动举行
丰泽法院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上线 开启司法便民“ATM模式”
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民生在我身边”系列报道--任刚 一条路打开脱贫致富之门
南谯:专家送技术到田头
端午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润童心
安邦乡加大力度推进土地确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