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事件
阳江核电站开工
走进东平沙环,看见耸立的核岛,陈雄超不禁感慨万千:昔日,这里是荒丘滩涂,如今道路纵横,厂房林立,绿树掩映,一座现代化核电厂蔚然屹立在南海之滨。作为曾经的“守址人”,陈雄超见证了阳江人民孜孜以求的核电梦变为现实的全过程。
2008年12月16日,第一罐混凝土浇入阳江核电站1号机组工地,这一中国迄今一次核准机组数量最多和规模最大的核电项目正式开工。漠阳儿女20年翘首企盼,终于一朝梦圆。自此,阳江核电站工程建设稳步推进,1号、2号、3号、4号机组分别于2014年3月25日、2015年6月5日、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15日相继投入商运,为阳江发展增添了源源不断的“核动力”。
在阳江核电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核电、火电、风电、水电和太阳光伏等重点能源产业,逐步完善电力生产、输送和电力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一个国家级的新能源基地已初现雏形。
回忆 二十载执着追梦
阳江人盼核电、追核电,始于1988年。
那年夏天,一群神秘的陌生人来到阳东东平大海边。他们带着仪器、设备,登山头、走村庄、看海湾,风餐露宿,不辞劳苦忙碌着。他们不是游客,而是来为当时广东二核考察选址的专家和技术人员。
沙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专家们一见钟情。阳江核电项目开始进入省领导、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广核集团的视野。也正是这时起,阳江被载入中国核电的史册。
陈雄超是阳江核电最早的一批创业人之一。1993年,从部队转业后入职阳江供电局不到半年,他便调离供电局,转到阳江核电项目筹建办工作。陈雄超回忆,阳江核电项目从选址到动工,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
陈雄超说,直到2000年,核电站从选址到征地已经过了七八年的时间,但依然没大的动静。项目到底能不能上,东平镇的人心里没底。面对各方的怀疑,陈雄超与同事们不仅守卫基地现场,还经常到村里去宣传项目进展情况,消除村民的顾虑。
历史给了阳江好机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和科技事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国家调整能源政策,将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核电摆在优先位置。万事俱备,又得东风,阳江核电项目的进程加快。2003年4月,阳江核电站厂址表土剥离工程开工,拉开了前期工程的序幕,也标志着在经历了15年的漫长筹备后,阳江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
“那时候的阳江核电基地,周围全是荒山野岭,办公环境非常简陋,要进到厂区,还得骑着摩托车走山路,遇上下雨天泥泞不堪,车辆根本走不动,只能推车子徒步前行。”陈雄超回忆道。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此,昔日农耕渔作的东平镇不再寂静,施工车辆浩浩荡荡开进现场,一部浓缩中国核电发展的史诗拉开大幕。
见证 六年奋战终圆梦
在经历了5年披荆斩棘的前期工作之后,2008年12月16日,在全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阳江核电项目迎来了1号机组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的历史性时刻。
那是全体核电站建设者们斗志昂扬的一刻。陈雄超回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开工。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广东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相关单位代表出席了开工仪式。阳江核电站的开工,成为国家批量化、标准化、系列化建设核电项目的标志。
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群操着不同口音的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这里,同心同力,共同谱写阳江核电之歌。阳江核电最早的运行人员,现阳江核电运行一部五值值长王攀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22岁的王攀从陕西西安来到阳江,投身到核电建设中。
“记得刚到阳江的时候,有一次在街上的小店买东西,还差5毛钱,老板知道我们是核电的员工后挥手说算了。老板说,他很支持我们过来给阳江搞建设。”阳江人民的热情,温暖了这位初来乍到的小伙子。作为阳江核电站第一拨机组操纵员,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接下来10余年,王攀先后参与了1号、2号等机组的建设,虽然程序编写工作繁重,但他常常和同事们通宵达旦地工作,干劲十足。
许许多多和王攀一样的核电人,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挥洒着汗水。他们开山、填海、建水库,他们扎筋、浇砼、扣穹顶,他们安架、焊管、验设备,他们调机、测数、交系统……
汗水终会换来收获。2009年6月4日,阳江核电站2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2010年11月15日,阳江核电站3号机组主体工程开工……2013年12月23日,6号机组开工,至此,阳江核电6台机组全部开工。
横跨两个世纪,历经26年,在2014年春暖花开之时,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运,阳江人的核电梦终于实现了。
影响 阳江发展
增添“核动力”
拔地而起的楼房、热闹的渔港码头、人潮涌动的珍珠湾景区……随着阳江核电的入驻、建设,东平镇从一个传统渔业小镇逐渐转型成为一个新能源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综合发展的中心镇。
阳江核电新闻发言人叶志强介绍,多年来,中广核以“发展一个项目,带动一片地区”为思路,在推进阳江核电项目建设运营的同时,积极在项目周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奖学助教与精准扶贫等工作,积极服务于阳江市经济社会发展。
2012年至今,阳江核电先后支持三核公路、迎宾路、飞鹅岭核电科普公园等项目建设,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2012年起,每年出资15万元支持东平镇开展奖教助学活动,获奖教师学生近1000人次;2016年起,对口帮扶阳春市崆峒村委精准扶贫,已累计投入760多万用于扶贫建设项目……
阳江“以海兴市,绿色发展”发展增添了“核动力”!据介绍,6台机组全部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80亿千瓦时。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1497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92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2.7万吨、氮氧化物排放11万吨,相当于造林9.7万公顷,为南粤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了大量清洁、安全的能源。
除产业带动外,阳江核电带来的还有人才带动、观念带动。在核电1万多员工里面,有9成是外地人,且大都是高精尖技术人才,他们落户阳江后,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为阳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推力。
“阳江核电成了沟通南北往来、阳江对外的一个窗口,这里汇聚了各地的人才,因为他们,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阳江、走进阳江。”核服阳江公司员工张智军笑着说,“我在核电工作了15年,看着核电站一天天的变化,看着家乡一天天的变化,我心里由衷的高兴。”
发展 国家新能源基地
初具雏形
阳江核电建设的30年,也是阳江能源产业跨越发展的30年。
记者从市发改局了解到,建市前我市能源产业非常薄弱,全市仅有几座小水电站和一座小火电站,由于水电站规模有限,当时的全社会用电量也只有1.12亿千瓦时。建市30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阳江的资源环境优势,调整发展思路,把能源产业作为我市支柱产业之一培育,并以规划为引领,出台了阳江市能源发展规划、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等一系列能源专项规划,全市能源总规划装机容量达3000万千瓦。
经过多年努力,在南海之滨,一个国家级的新能源基地已初具雏形。
阳江核电站作为我市能源项目的头号工程,将在2019年底前全面建成投产。此外,在阳江核电站的带动下,我市先后建成投产了广东华夏阳西电厂1、2、3、4号机组;海陵岛飞鹅岭等8个陆上风电场;阳春河口等10多个光伏电站。目前,在建的能源项目还有阳春抽水蓄能电站、阳江核电站5、6号机组、阳西电厂5、6号机组、阳江lng调峰储气库以及阳春陂面扶贫光伏等10多个光伏电站。
去年12月,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粤电沙扒项目、三峡新能源沙扒项目、中广核南鹏岛项目、中节能南鹏岛项目先后进行了海上打桩施工。这标志着我市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正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据介绍,海上风电开发总规划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目前一期300万千瓦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批4个海上风电场去年内已全部实现开工,规划建设的7.4平方公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加快推进,已有18家风电制造企业陆续进驻,计划总投资60亿元,其中三峡新能源风电产业制造、明阳智慧风机叶片制造、粤水电装备制造等3家国内外领先的海上风电制造企业已动工建设。
核电、风电、火电、水电,光伏发电……伴随着源源不断的电力输出,阳江将实现一次新的跨越和腾飞。到“十三五”期末,全市电力能源装机容量将达2000万千瓦,阳江打造国家新能源基地的发展蓝图必将成为现实。
长沙县通过“三个三”全链条机制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投资公司与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召开PPP项目运营座谈会
20位清华、北大学子回到母校晋城一中宣讲
荷乡社区亲子跳蚤市场第二季开市
青岛蝉联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 区市创建覆盖率全省第一
横跨两个世纪 终于一朝梦圆
社区居民的“大管家”
串串街灯映新春
摆擂台赛成绩 找问题找对策
曲江新区管委会主任姚立军会见上海敦鸿资产管理公司CEO袁国良一行
怀远县召开2018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
电子政务馆:政务有了“数” 服务迈大步
志愿者团队发起募捐 到医院看望张兴凤
乐平南联三庄候车亭工程加快施工
全力救助受伤落水黑天鹅
全市脱贫攻坚整改问题反馈视频会议召开
外修“颜值”内主“气质” 君山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青山区青福镇做好春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工作
嘉兴粮油副食品新市场开业庆典活动中标公示
白马镇召开2018年涉农整合资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