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贫困户危房改造款每人补助2万元,用于保证住房安全。2万元危改款能干什么?是在原址上拆建还是简单地翻个瓦、刷个墙?如何才能真正地把这笔款子用好,让贫困户从本质上脱去穷根?中秋小长假,笔者一行来到歙县霞坑镇霞坑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走进一家家易地扶贫搬迁户,详细了解该镇易地搬迁贫困户的新生活。
  霞坑镇位于歙县东南部,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境内群山环绕,是歙南老徽杭线上举足轻重的商业重镇。霞坑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就坐落于镇政府所在地,临靠徽杭高速公路、315省道,交通十分便捷。
  “党的政策好,政府关心我们,贫困户的日子越过越好了。”吴培根今年82岁,老家在石潭村石汰自然村,走山路来回一趟要4个小时,生产生活用品都要肩挑背扛,极不方便。笔者到安置区的时候,吴培根正在公寓楼一楼的家中炒菜,油香四溢。“路是平的,屋是亮堂的,买东西只需走几步路,卫生院就在安置区边上……太方便了。”吴培根是村里的孤老,按照规定安置在一间25平方米的住房内。住房隔为三进,一厨一卫,一室一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是我在新房子里过的第一个丰收节,也是第一个中秋节,一切都是新的。”吴培根乐呵呵地说。
  吴金桔今年69岁,一家4口,分得一幢建筑面积近100平方米的两层小屋,屋前还有个十来平方米的小院子。照顾吴金桔的是她的女儿吴爱仙。说起母亲家的新居,吴爱仙坦言,“政府贴了土地,还投入了不少基础设施的建设资金。你看,我们的新村,整齐美观、窗明几净,多好啊。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据了解,安置区坚持“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的原则,按照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网络“五通”标准和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五化”要求,在其内部或周边设置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住房面积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标准,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充分体现当地徽派建筑风格,满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搬得出,还得稳得住。百姓离开了熟悉的生产状态,离开了固有的生产资料,如何在新村开启新的生活,其关键的一点,就是提升搬迁贫困户的生存技能,改变原有的劳作模式,从而在新村扎下新根。
  里方村溪上自然村村民朱年琴年过半百,4年前她还在杭州一大学食堂打工,体检时查出患了肾病,医疗费花了10多万元,成了村里的贫困户,安置进了霞坑新村。“丈夫做油漆工,我得病后,他为了照顾我,不能出远门打工了。”住进新村后,朱年琴的丈夫在镇上及周边的村里就能找到活做。“树挪死,人挪活,丈夫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我,真是太好了。”
  石潭村民叶松春,今年51岁,常年患有低血糖症。其女叶明芬告诉笔者,有几次父亲因送医不便差点危及生命。为了确保不出意外,今年叶明芬和丈夫一起放弃了嘉兴一服装厂的工作,把缝纫机带回新村家中。“现在我们在为织里的厂家做订单,在家里也能赚到在外打工的收入。在家里加工,开支小了不说,还能照顾家人。要是家还在山里面,原料运不进去,成品也运不出来,那就没法子了。现在,我们是真正脱掉穷根了。”
  笔者了解到,霞坑镇在脱贫保障上一直在尝试多措并举。在产业扶贫方面,大力支持搬迁户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业等,点对点开展实用技术和职业技术培训,让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扩大公益性岗位面向搬迁贫困户招工的范围,继续组织搬迁户劳务输出。“今年我们又新建了扶贫驿站,项目建设面积2000多平方米,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标,项目建成后将组织服装加工等企业入驻,届时可增加200个工作岗位,既可满足安置区内有劳动能力或意愿的搬迁户就业,也可以吸纳周边贫困户就业,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霞坑镇常务副镇长田雪峰介绍。
  霞坑安置区规划面积20亩,分三期建设,共11幢,计划搬迁安置90户。到目前,已建成10幢,85套搬迁安置房、5950平方米,已安置搬迁对象85户238人。余下5户13人,现已完成房屋建设,近期验收后即可交付搬迁贫困户使用。

醉酒男子熟睡机动车道上 幸遇民警及时救助
副省长何树山来马调研“四送一服”活动
把手机卖给未成年人,合不合规?
濠城镇多措并举加强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覃塘区人民法院五里镇法庭挂牌成立
搬出来的幸福生活
甘肃康乐:“引进来走出去” 精准扶贫另辟蹊径
开阳县南龙乡田坎村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
滦县开展3.15联合执法检查
黑河市市场监管局采取三项措施强化行政审批工作
最毒“断肠草”原为外敷灵药 有镇痛等神奇药用价值
谨防免费旅游成为传销新道具
长江干线披绿装
善堂镇集中学习新党章
东风区“一把手走流程” 继续深入推进“流程再造”
大批河鲜上市!珠江禁渔期结束,中山街坊有口福啦
张敬华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
上半年广元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5.4%
市领导视察棚改项目建设安全工作
东莞:大力实施专项重点整治 合力促进安全生产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