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经开区试水“证照分离”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改革”100项业务审批
九江新闻网讯 在九江经开区创业再迎重大利好!近日,浔阳晚报记者从该区“证照分离”培训会上获悉,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文件精神,经市政府批准,《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九府厅字〔2017〕254号)日前正式发布。参照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内容,九江经开区对应改革事项有100个。其中,完全取消审批的有5项,取消审批改为备案的有4项,实行告知承诺的有22项,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的有36项,加强准入监管的有33项。此举主要是通过先行先试“证照分离”,更好地释放创新创业活力,打通企业进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解决“办证难”,经开区获准复制上海“证照分离”改革经验
“浦东新区在‘证照分离’改革前,国际一线品牌化妆品企业只有10多家,而在改革后,因为审批简便,一下子就迅速增加到了200多家,许多国际大品牌在国外与国内是同步上市,而在以前,国内至少要延迟两三个月的时间。有的企业在办证办照审批前得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最快只需要1天就可完成,这就是改革带来的便利。”培训会上,九江经开区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这次的试点就是将上海自贸区“证照分离”的好做法在九江经开区复制推广。根据省政府的部署,试点期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1日。
这也就是说,如果想创业的人,只要先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到相关审批部门办理许可手续。该负责人表示,统筹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目的是进一步破解“办照容易办证难”、“准入不准营”等突出问题,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切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证照分离”改革降低了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可以更好地激活公众的创新创业活力,实际上也是把事中事后监管的“麻烦”留给了政府部门,政府管理部门要将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的方向转变。目的就是要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激活创新创业活力,经开区“松绑”100个审批事项
在《实施方案》明确改革试点的100项行政审批事项中,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外,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进一步简化许可程序,放宽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
“有5项行政许可是直接取消审批,实行行业自律管理,允许企业直接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有4项是由审批改为备案,企业将相关材料报送政府有关部门后,即可开展相关经营活动,政府部门不再对备案材料进行核准或许可。”据介绍,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产生严重后果的22项改革事项,简化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度;对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也不适合采取告知承诺制的36项改革事项,提高审批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对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的33项改革事项,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加强风险控制,强化市场准入监管。
《实施方案》还明确要充分发挥诚信制度在确定告知承诺对象、实施批后监管中的作用。对于有不良记录的,不实行告知承诺;对承诺不实的,依法记入不良记录,并对该申请人、被审批人不再适用告知承诺的审批方式。
链接:“证照分离”本质是“先照后证”
“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照”,是指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证”,则是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在“证照分离”改革之前,许多行业主管部门将自己的审批置于工商登记之前,且规定了很多严格条件。举例来说,要开一家餐馆,必须先到食药监部门办理餐饮经营许可证,然后才能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取得市场主体资格。
然而,企业在取得营业执照之前,因资金筹措、员工招募等面临诸多困难,往往难以具备经营许可证设定的条件,而领取营业执照要求必须先具备这些许可条件,于是陷入互为条件的死结,极大地影响了效率。
“证照分离”就是先赋予市场主体资格,而后申请相关的经营资格。目的是把商事主体的经营自主权还给商事主体本身,从而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尹瑜 记者 包四华
中华优秀戏曲节有戏有趣梅花奖得主将与学生同走红毯
林彬杨调研检查污染防治工作,并对这些工作提出要求……
中航工业611所十部等5家爱心单位持续12年资助名山区75名贫困学生
毕赣《地球最后的夜晚》汤唯黄觉造型首曝光
注重细节 强化督查 进一步推动提升环卫作业质量
九江经开区试水“证照分离”
省国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首站在古港镇举行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市委党史办集中学习各项财经纪律
社区上演救援应急演练
春节出游,注意市旅游执法支队的提示
五大循环模式,富有荆门特色
“小豆包”要开学家长急备货 文具档口人满为患
市高新区四校学生同上“航模课”
江城区:建设中的双捷大道
多元化阅读符合时代潮流
常州大学举办第四届国际文化节
滨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明确“1+1+10”方案编制分工
市领导调研东雷高速项目建设情况
全省首座全地埋花园式 污水处理厂披上“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