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新闻网(江德斌)
近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发布,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比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略低于2016年的3.21本。一成以上国民全年纸质图书阅读量超十本,5.4%的国民全年电子书阅读量超十本。两成以上国民有听书(有声阅读)习惯。
从统计数据看,纸质书阅读量略有回升,电子书反而微跌,总体表现相对平稳,说明纸书和电子书的阅读量进入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平均水平提高了5.8个百分点,说明听书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跟这两年订阅语音知识节目增多、碎片化时间利用等有关系。显然,国民阅读呈现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模式,这也符合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发展潮流。
长期以来,我国国民阅读量都不太高,远低于部分发达国家,随着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纸书阅读量亦出现滑坡,令很多人担忧。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越来越多人在使用电子阅读器看书,因其具有方便携带、储存量大、性价比高、碎片化时间利用等优势,由此呈现纸书阅读量下降、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跷跷板效应。而经过多年的对冲后,目前两种阅读量开始稳定下来,说明国民阅读习惯基本成型。
不过,隐忧还是存在的。总体来看,我国国民阅读量还是偏低,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低于国际平均阅读量。而且,仅有一成以上国民全年纸质图书阅读量超十本,5.4%的国民全年电子书阅读量超十本,说明高阅读量的群体占比很小,国民阅读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在1小时及以上的比例为12.1%,年龄越大的群体,日均读书时长整体越少。长时间阅读群体的占比也不高,这说明国民整体放在阅读的时间不够,被其他娱乐项目分流掉了,也跟时下的生活节奏紧张、工作压力大、无暇看书等有关系。而且,年龄越大的群体读书时间越少,则说明阅读的黄金时间段,还是在学生时期。
而阅读时间少,意味着缺乏足够的深度阅读和思考,多是泛泛而读,或者是出于娱乐休闲、补充专业知识等。很多人阅读的功利性较强,没有养成深度阅读和终身阅读的习惯,一旦毕业后,就放弃了主动阅读的习惯,这跟社会现状也有一定关系。相信等到社会全面富足,国民休闲时间更加充裕之后,阅读的功利性就会随之下降,更多人会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更多的时间沉浸在图书里,并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春节出游,注意市旅游执法支队的提示
五大循环模式,富有荆门特色
“小豆包”要开学家长急备货 文具档口人满为患
市高新区四校学生同上“航模课”
江城区:建设中的双捷大道
多元化阅读符合时代潮流
常州大学举办第四届国际文化节
滨州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明确“1+1+10”方案编制分工
市领导调研东雷高速项目建设情况
全省首座全地埋花园式 污水处理厂披上“绿衣”
宣城市召开全市粮食工作会议
体验赠票助清远两彩民中大乐透大奖
8所幼儿园将晋级升等
旭日东升展风采 刚柔并济扬武威——记嘉兴市华清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
“非遗有戏”哑目连专场开演受热捧
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15日起开始报名
麻阳和平溪乡大坡村举行首届桃花节
烟台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解读职工长期护理保险政策
安乡县领导调度城建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鹤壁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党建知识培训 夯实党建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