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学子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广东仅2名

   记者昨日从团市委获悉,日前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上,市一中学子陈子龙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广东省2名获奖者之一。
现年15岁的陈子龙从小就对科技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喜欢探索研究一些小发明、小创作。他从2016年开始申请专利,目前已申请了四个专利,其中一个已获专利证书。
据悉,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邓小平同志亲属根据他的遗愿,捐献出他生前全部稿费,委托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共同设立的,旨在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是引导和激发青少年创新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崇高荣誉。2018年度全国共奖励100人。
陈子龙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爱动手
科技夏令营打开发明创造之门
“老师告诉我们,生活中哪里有不便,哪里就有发明的种子。这句话对我来说,如同一个走向成功的指南针。”陈子龙说。
陈子龙从小就表现出强大的动手能力。“三四岁开始喜欢拼积木,一拼非得把整套积木拼装好才肯罢休,也喜欢拆装玩具,家里的闹钟、手表都给他拆坏了好几个。”陈子龙的妈妈说,“有一年,给他买了一个几百元的机器人,他好奇机器人到底怎么动,就拆开来看究竟。”在宽裕的家庭环境中,陈子龙对科技的兴趣愈发浓厚。
2016年夏季,陈子龙的父母为他报了一个科技夏令营,打开了他的发明创造之门。“在夏令营里,我学习了十大发明创新方法,这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欣喜若狂!”陈子龙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用此次所学的知识,研究出一项对人们有益的发明。
参加夏令营的第三天下午,老师讲到了废物利用法,引起了陈子龙的思索。父亲从车上更换下来的废旧轮胎一直堆放在角落里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能把它们合理运用起来吗?应用到哪些地方?在休息的时候,一位同学随口说,要是能有一张床让他躺在上面就好了。“这时,我突然茅塞顿开!把废旧的轮胎利用到床上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晚上回到宿舍躺在床上,陈子龙怎么也睡不着,一直在思考着白天的问题:轮胎+床怎么才能对人身体健康起到很好的效果呢?
第二天,陈子龙向老师请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发明设想:用一种名叫托玛琳的养生材料和轮胎设计一款既能改善亚健康又能废物利用的床。这张床,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旧轮胎架空做支撑,既有弹簧的效果,又实现了废物再利用,且架空部分可以收纳棉被等,另一面嵌上一层“小围棋”(托玛琳),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起到保健功效。该项发明在2016年11月参加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时,荣获国际发明展 “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和“中国宝武”青少年发明奖,当年他就将此申报了第一个发明专利 《一种新型结构的床》。
后来,通过学习并了解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后,陈子龙还对此发明进行了改造:床板仍为一种托玛琳材质的构件;床四周的灯为人体感应,方便起夜的人;床的内部结构为收纳箱;床上有感应装置,在不需要时可以收入墙内,节省空间。目前,陈子龙也为这个改造方案申报了专利。
有灵感
游学旅行中诞生第二项专利
拥有了第一项发明后,陈子龙更是狂热地爱上发明创造。2017年,热爱科技的陈子龙又满怀期待地参加了贵州游学夏令营。到贵州平塘射电望远镜建设基地观看射电望远镜,经历诸多震撼后,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地势险要,将来建成开放后,清理游客留下来的垃圾将困难重重。“很多地方如果掉进了垃圾,很难清理得到,保洁员清理也会有安全隐患。”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后,一个解决方案成竹在胸:发明一个多功能抓手。这个抓手可自由伸缩长度,通过替换不同类型部件,可以清理各类型的垃圾,还可以擦玻璃打扫卫生等。就这样,在游学旅行中,他的第二项专利诞生了。目前,这项专利顺利拿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陈子龙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有一次,他到父亲工厂去玩,在车间看到工人为了确保制作出来的灯罩产品精美,通过一道道工序打磨玻璃,并用最原始的方法把打磨好的小玻璃片一片一片焊起来。“整个过程要非常谨慎小心,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工作流程终止,老师曾说过‘哪里有不方便,哪里就有发明的种子’。”看到制作过程如此不便,陈子龙准备把这一复杂的工艺制作过程创新一番。他把想法跟父亲一说,父亲对此很支持。在有多年制作工艺经验的父亲和导师的帮助下,《一种制造灯罩的新工艺》诞生了,目前这个专利正在申请中。
“科技兴国,创新强国。祖国的强大离不开发明创造!在发明创新的路上,我一定要再接再厉!”陈子龙说,他的梦想是考上中国科技大学,为祖国的科技创新作贡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对话陈子龙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困难促使我学更多知识
记者:你申报了四项专利,搞发明创造有什么经验?
陈子龙:创新无处不在。多观察,从生活中找问题,多思考,找到了问题再设法解决,就会有成果出来。有好的想法要积极付诸行动,并要有好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
记者:你是如何平衡学业和发明创新之间关系的?
陈子龙:两者没有矛盾冲突,反而能互促互进。学业上学到的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遇到困难,促使我去学更多的知识,而时间就像鲁迅先生说的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记者:你平时爱看一些什么书,喜欢玩游戏吗?
陈子龙:我经常看《环球科学》等科技类书籍和科幻小说,也玩游戏,但严格遵守约定,一次只玩半小时。
记者:父母支持你的发明创新吗?
陈子龙:父母很支持我搞发明创新,从小就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特别是母亲,当我发明创新遇到瓶颈时,她还会专程带我登门拜访我市这一领域有名的科学家,是我发明创新路上坚强的后盾。 (马海菊)
文/图 本报记者马海菊 通讯员沈小媚

文峰区召开扶贫工程推进会
民权党建主题公园:把党建工作融入群众
春节杭州将成人口迁入最多的城市
汉十铁路孝感段即将完成架梁施工
依法履行职责扎实开展工作 推动增城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之城建设
惠州学子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广东仅2名
李小豹在县区委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强调:全面加强党委执政能力建设推动萍乡新一轮“大变样”实现良好开局
禁毒专员进校园讲解毒品危害
淮北市国庆节期间交通保卫工作圆满完成
市地税一分局着力破解新“存量房交易估价系统”上线面临的征收和纳服难题
东营市卫生监督执法局签订2018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龚朝明深入天旅投公司调研
中国东方爱情节引人入胜 99对情侣慕名拜谒“天梯”
宣传系统抓好全会精神宣讲工作
开展教育学习 疏导婚姻家庭纠纷
市政协副主席敖考权带队赴安吉、淳安县考察乡村振兴工作
城区军民共建示范点挂牌
深圳盐田一12岁女孩沉迷网络直播 竟疯狂充值近万元
锡博首次自主申请文物定级 元代服饰将修复
胡衡华调研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