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离不开个人文明,而且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个人文明。也正因为如此,城市文明从来不仅仅是政府或相关部门单位的事,它更是我们每一位市民的事。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从我做起,做文明人,办文明事,那么,和谐之风就会吹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文明之泉就会滋润每一个人的心灵。
社区新变 能看可摸
文荣今年46岁,在甘肃兰州长大,于1998年来到江门工作生活至今。作为一名新江门人、一名居委工作人员,文荣深入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文荣说,近几年见证侨乡楼变高了、路变宽了,尤其是文明城市创建以来,基层社区里的新变看得见摸得着。
文荣向记者展示其在石湾直街给居民出的宣传黑板报。
“1998年刚到江门时,我在蓬江区双龙广场附近一酒店当文员,当时建设路两旁仍然有许多空地和平房。2007年,我到象山社区居委会工作,又于2013年被调到石湾社区任居委会任至今。”文荣介绍,我市于2011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时,石湾社区也曾接受过工作组的明察暗访,获得了良好评价,此后,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也一直以高要求开展工作,与辖区居民关系相处良好。
为证明所言不虚,近日,文荣带记者走访社区大街小巷。据介绍,石湾社区的特色有几个“老”:一是地处旧城区,老街老巷众多、四通八达;二是老房子多,有大量华侨遗留下来的空置老房子,容易引发治安、卫生问题;三是老人家多,该社区的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占比达25%。文荣介绍,近年来尤其是2017年以来,根据文明城市创建的相关要求,结合社区的客观条件,其与同事们为辖区群众做了不少实事,例如,申请经费升级了监控摄像头,帮助治安环境改善;在社区狭窄的拐角处加装凸面镜,减少车辆碰撞发生;升级了社区文化活动室,丰富了居民们的精神生活;此外,还组织了大量集体活动,鼓励党员居民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例如,今年雷锋月,文荣便与同事们组织了社区第十五届学雷锋志愿活动,与志愿者们一起给近百名老人家送上了义剪、义修、义诊。
文荣告诉记者,即使是路过石湾社区的群众,也能发现这里的街道特别干净,辖区居民的文明素质也明显提升了,希望借助此次文明城市创建的契机,让石湾社区变得更舒适宜居。
(文/图 李千帆 黄珍娟)
市民李源:困扰少了 品位高了
李源是一位90后政府单位工作人员,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江门人,他全程参与了江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在和记者的交流中,他常说,文明城市应该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而这名片所标记的不是“一时文明”,更不是“表面文明”,而是建立在完善制度和公民素养之上的长期文明,是蕴藏于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之中的实质文明。
从日常生活上,李源告诉记者,最明显的感觉在平时去的菜市场整洁干净了不少。平时市场外乱摆乱卖现象现在基本很少见,市场上经常可以闻到的臭味也少了,少了这两个困扰,提升了他不少生活品位。
在上下班时,李源也感受到来自市民素质提升带来的舒适感。在过马路时,前行的汽车会主动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行人走过时也会礼貌地和司机示意感谢。李源说,这可能是小事,但无论是自己在开车时,还是自己在步行时,这小小的文明之举让他很舒服。“有一种江门越来越好的感觉。”李源想了想说。
李源认为,判断一个城市是否文明,除了从市容市貌上看外,最重要的还是城市的核心:市民。只有市民的素质提升了,文明城市的招牌才会越擦越亮,而文明城市的发展也能推动市民素质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李源说。
不过,李源也和记者表示,我市创文工作仍需努力,经常看到有流动宵夜摊在街口等地方出没。“他们的食材没有保障,不卫生之余还容易扰民,烧烤的味道、吃宵夜时聊天的声音都不好受。”李源表示。另外,他也认为,市民的素质还应进一步加强,虽然目前创文工作已深入人心,但仍有一部分人喜欢我行我素,如冲红灯、贴“牛皮癣”等仍不时可见,为我市创文工作抹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李源笑着说,“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让文明城市成为一张长期的保质的名片。”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好景社区居民黄丽华:河水清了 环境好了
“我家窗外现在河水清、花儿艳,还有一个小树林,环境可好了。”家住蓬江区好景社区的居民黄丽华说,这都得益于创文,让她这个普通居民有了很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现在的好景社区,环境宜人,居民友爱,生活于其间,颇为惬意。
十几年前,黄丽华购买了好景社区的一套住房,房屋位于2楼,窗外就是天沙河。“早些年的时候,天沙河就是一条臭水沟,气味很难闻。”黄丽华说,江门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动后,天沙河变了,河水变清了,也不再有臭味,河边还进行了绿化,种上了树木花草。每天早晚,居民们在天沙河边散步,别提有多惬意了。而住在2楼的黄丽华心情也跟着好了,“我现在每天推开窗,外面就是一片小树林,环境好得不得了,我丈夫说,我们就像是住在树林里”。
不光是天沙河有变化,黄丽华说,她家附近的垃圾中转站也有变化。“以前,这个垃圾中转站散发着臭味,居民绕着走,大家还投诉,希望这个垃圾中转站能够搬走。”黄丽华表示,经过治理,这个垃圾中转站现在干净了很多,也不再那么臭了。
有人说,好景社区是个老社区,为啥不搬家呢?对此,黄丽华说,现在,创文让环境变得这么好,她不舍得搬走,而且附近交通便利,对于她这个60多岁的老人来说,很是舒服。“我家出来,有十几条公交线路可以去各个方向。政府的政策好,我今年68岁,乘坐公交车是免费的。每天在小区有好环境,出门可以和朋友们聚会,我怎么舍得搬走呢?”黄丽华说,是江门创文的多方努力,让她这个普通居民有了很强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普通市民,我也应该为创文出一分力。”黄丽华说,她不仅是楼长,还是志愿者,她愿意为江门创文发挥余热。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韩玲群 通讯员 李蕾)
创文先锋
环卫班长谭月英:互相理解 共创文明
谭月英
育德片区环卫班长谭月英的工作比较复杂,同事谢群燕说她“基本二十四小时都在上班”。她除了要安排班里差不多40多位环卫工人的上班当值时间外,还要经常从育德社区走到丰雅社区、万达广场、五邑华侨广场等地巡查,只要有卫生死角或是不配合环卫工人工作的地方,谭月英要主动和相关人员沟通解决。这巡查的一路,不能快,因为快的话可能会错过一些角落;也不能太慢,否则一天下来都不能把自己的区域巡查完毕。
这个工作听上去似乎不难,但谭月英却苦笑着表示,并不容易。她告诉记者,自己曾遇到一些不理解甚至很野蛮的人。“曾经有一个人说要拿扫把打我,还有人说我一个扫大街的有什么资格管他们,还有更难受的事情。”她说,沟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曾经的经历确实有吓到过谭月英,但她咬了咬牙坚持了下去。
在谭月英负责的育德片区,有商家喜欢把店铺垃圾直接塞进垃圾箱里,但垃圾箱容量有限,某些商家就用蛮力将垃圾塞进去,从而让垃圾袋里的一些废水、小件废物从垃圾袋里流出来,让垃圾箱附近充斥着异味。谭月英发现这种情况后,第一次与附近商家沟通未果,甚至有些商家不让她进门,认为她是在“找事情”。但谭月英并不气馁,屡次沟通,商家终于被谭月英说服,表示不会再把垃圾塞进垃圾箱里,而谭月英则给这附近的每一家商铺送上一个铁桶,让他们把垃圾放进铁桶,然后让商家和负责这个区域的环卫工人约定好,环卫工人在经过这些地段做保洁时一并把商家的垃圾收走。
“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互相理解,只有互相理解了,才会为对方着想。”谭月英说,“我觉得,我们最近一直在说的创建文明城市,也应该这样,大家互相理解,一起创建美好文明的城市。”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环卫工人谢群燕:文明城市 大家共建
谢群燕
谢群燕是蓬江区北郊环境卫生管理站育德片区的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她每天5点30分匆匆起床,简单洗漱后赶在6点前到自己打扫的地方,首先用大扫帚将路面上比较大的垃圾清理好,然后再拉着保洁车,车里放着小扫帚和垃圾铲,不间断地巡查卫生,从发展大道到怡康华庭上,只要有一点垃圾,她都会马上把它清理好,保证所负责的区域整洁。这样的工作,她要坚持到下午5点钟结束。
环卫工人除了要在日晒雨淋时也要做好保洁工作外,大自然也经常出各种难题考验他们。谢群燕告诉记者,这段时间,落叶成为她主要的敌人之一。最近风大,谢群燕常常刚把落叶扫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吹过,谢群燕就要再重复一次之前的工作。
记者问她工作辛不辛苦时,谢群燕很爽快地承认了:“辛苦!但这就是工作,总不能说辛苦就不干了。”谢群燕告诉记者,以前因为是环卫工人的原因,经常碰到有人捂着鼻子从身边快步走过的尴尬,但现在这种情况有了初步改善。
作为为奋斗在城市建设一线的人员,对创文有什么理解?这位自称学历不高的环卫工人说,文明城市的内核应该是市民的文明素质,核心是人。谢群燕举例,她负责的区域,虽然兢兢业业地负责区域的卫生,如果有人经常不顾他人,乱扔垃圾,那她再怎么努力也很难保证清洁卫生;而如果每个人自觉,甚至见到有人打算乱扔垃圾时适当制止,那么即使没有环卫工人经常巡查,也能有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百姓感悟
市民记者孙科:创造文明,享受幸福
近日,在蓬城街头上多了一道风景:志愿者头戴小红帽,身穿志愿者标识马甲,手拿小红旗,站在人流、车流集中路口进行文明引导。在执勤活动中,志愿者通过劝阻横穿马路、乱闯红灯等不文明行为,并对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人进行劝阻,纠正其不文明行为,教育引导广大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文明行路、文明行车。
市民由不理解,到对志愿者的尊重和理解了。“有些市民会冲着我们微笑,还有的为我们送上矿泉水;有些市民会主动向我们求助,电动车主很自觉地将车停在白色禁止线之后……”文明引导志愿者庄镇雄向笔者讲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经常在红绿灯路口帮助残疾人推车护送过马路,“这一幕让我觉得特别温暖。”他说。
在文明引导志愿者中不少是党员志愿者,还有亲子志愿者,周爱莲与女儿小馨就是其中之一,每逢节假日,在发展岗往往看到她俩的身影,“做一名‘马路天使指导员’参与创文,我觉得很光荣。”小馨开心地说。
作为妈妈的周爱莲则讲出她最感人的事:“每次设法帮助迷路小孩找到父母,最令人感动;领回孩子的家长,甚至感恩得向志愿者跪下……”
现在电动车闯红灯的现象大大减少,机动车礼让行人,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市民不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整个城市在文明创建下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创文,从细节做起。笔者认为,文明是一阵清风,洗涤了人们的心情;文明是一场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灵。市民不仅享受着创文带来的幸福,还一起以行动去创造文明,值得点赞。(孙科)
文明从我做起
别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
漫步街头,你会不会随手将果皮纸屑扔进垃圾桶?碰见红灯,你会不会自觉驻足?坐公交车,看见老人小孩或残疾人,你会不会自觉让座?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文明已在你心中。
其实,很多时候,文明就在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过马路时遇到礼让行人的机动车,一个感谢的手势就能让司机如沐春风;在商场乘手扶梯,伸手扶一把没站稳的顾客,然后相互会心一笑也感动;漫步街头,随手将路人扔偏的垃圾捡起来重新扔进垃圾桶,可能也会赢得一个情不自禁的点头赞许……这些不经意的文明,才是最弥足珍贵的。
文明蕴藏于我们生活的小细节,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最能体现城市的文明。
当然,从我做起,还要敢于与不文明现象作斗争。有人张贴“牛皮癣”,你得敢说,至少也得勇于举报;有人闯红灯,你得敢制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其放弃;有人爆粗口,你得和他讲道理……
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份坚持,都有这种“多管闲事”、不怕得罪人的主人翁精神,相信,我们的社会就会和谐很多,别人就会在你的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影响,进而逐渐文明起来。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那么,创文明城,胜利就在眼前。
我的城市,文明“我”话事。 (化雨)
胜利油田诞生首批社区居委会 剥离办社会职能大突破
孟津县送庄镇以基层党建“逐村观摩”助推“乡村振兴”战略
冷空气来袭厦门气温大跳水 降雨将维持到17日晨
莱西市:我市召开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动员部署大会
高考体育类专业考试3月16日至19日进行三亚共有202名考生参加
石湾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文荣: 城市文明 “我”话事
首次在正线区间完成“热滑”试验 济南首列地铁车驶上R1线高架段
老年趣味运动会情暖重阳
上楼取餐的功夫外卖车丢了警方提醒:停车请及时上锁
“千方百计”助力精准扶贫
首届市旅发大会助推“高兴白”跨越发展
省考报名人数已超3万热门岗位竞争比例达98:1
东港市领导调研禁毒宣传教育工作
市农机局召开全市“三秋”农机化生产现场会
深圳: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医院妇产科医护人员坚守岗位迎接新生命
教育部“拔尖计划”交流会在肥召开
市档案局党支部召开2018年第一次支部委员会
人生五线谱
市民一周接同一楼盘推销电话近10次 楼市改善需求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