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民用知识改变命运

4月底,春回大地。4月23日,一早就钻进育苗大棚的张明瀚,一边给工人布置工作,一边和记者打招呼:“春天最忙了,要栽苗、剪枝,活儿太多,你先歇会儿。”38岁的张明瀚语速很快,像是生怕耽误一分钟。
“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劳碌一生却赚不到多少钱。我希望能用知识与科技的力量,帮助那些和父辈一样种地的乡亲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这是张明瀚的理想,如今变成了现实。
2001年,张明瀚从辽东学院园艺专业毕业。同学们有的报考公务员,有的应聘大公司,张明瀚却选择留在农村,与土地长相厮守。他找到了一家专业对口的花卉繁育企业,七年间共为该企业繁育了百合、杜鹃、非洲菊、蓝莓等十多个品种、两千多万株种苗,并获得一项国家专业技术专利。此时的张明瀚,在植物组织培育领域已成长为知名专家。
“把知识转变为财富,让农民家家户户都种上致富果。”张明瀚的小浆果研究基地落户龙泉村后,村民们不仅免费领到了种苗,还能在基地里打工赚钱,到基地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现在,张明瀚是龙泉村响当当的“植物医生”,每个星期都要抽出时间为附近村民讲解种植知识。“一开始,俺们以为又是什么骗局,巴掌长的苗儿能长出果来,哄谁呢?”说这话的,是在基地打工的龙泉村村民尹庆凤。当初他半信半疑栽下的软枣猕猴桃种苗,如今绕满了自家院子里的小长廊,漂亮不说,还不用管理,去年秋天卖果收入六千多元。“俺还在小张的基地打工,挣工资。”尹庆凤笑着说。
从大棚中出来,带着一脚泥巴的张明瀚转身来到组培车间,妻子刘增美正在测量温湿度。“带你们看看‘宝贝疙瘩’。”张明瀚换上了白大褂。偌大的组培车间里摆放着一排排钢制架子,上面置放着整齐一致的培养皿,上万株绿色组培苗正茁壮生长。“我就喜欢呆在培育室里,静静感受生命的孕育。”张明瀚随手拿起一瓶培养皿介绍说,这里的组培苗都来自山林深处的优良“母树”,经过脱毒处理后在器皿里培养而成,将来再移栽到温室大棚里。“选育一个品种需要三年以上的连续观察和记录,我们现在主推的品种,选育成功整整用了10年。”张明瀚说,“别小看脱毒技术和工厂化育苗,这是现代农业的核心技术,就像半导体芯片一样金贵。”
如今,龙泉村农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种上了软枣猕猴桃。几乎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能看见猕猴桃藤条爬满墙头,娇嫩的芽苞绽放一抹抹新绿。河北保定商人贺同义慕名而来,在龙泉村租地发展软枣猕猴桃420亩,今年将进入丰产期。“按照1亩地结1000公斤果计算,丰收在望。”贺同义说。
望着一片片勃勃生机的种苗,张明瀚说自己17年付出的艰辛值了。因为他坚信,只要坚持,龙泉村一定能够成为丹东小浆果产业的“领头羊”。
记者 宋琳

浔阳区领导走访慰问龙山小学老教师
科华控股董事长陈洪民:铸造业,在这里脱胎换骨
我市水稻秋收启动,亩产增收200斤以上 “今年是个丰收年!”
五河多部门联合整治小区周边市容环境卫生
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召开 预算审查监督小组成员会议
新农民用知识改变命运
息烽县开展“快递送法”活动 让更多人知法晓法
驻村扶贫队员为孤儿大学生捐款
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暨“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调度会召开
长兴县洪桥商会举办专题培训活动
郸城籍著名青年书法家邢怀章当选河南省政协委员
嫩江县2018年秋季森林防火暨秸秆禁烧工作会议召开
“醉猫”驾车闯派出所
4月25日天气预报:今天最高温再上25℃
绍兴市诸暨赵家香榧王获评“中国最美古树”
朔州市举办“为爱守护 不离不弃”爱心义卖
栏目未更新(2018-09-04)
沪指3100点失守 创业板跌幅居前
太和县56家单位共襄2018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对生活保持“朴质”坚持 青衿科技践行瑞士健康生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