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有时限,而空心李产业的发展却无穷期、无止境,它必将给沿河人民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8月1日《经济日报》以《致富果走出大山》为题,报道了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力发展空心李产业,做实精准扶贫大文章,山旮旯里的农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艰辛创业历程。让人感想颇多,深受启发。
沿河空心李,距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因生长环境独特,果实成熟后,果核与果肉分离而得名。空心李清香浓甜,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开胃,养颜益寿”之功效,因而深得消费者喜爱。沿河空心李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全国果菜百强地标品牌、中国优质李等荣誉称号。
一个极具地方性的特色优质产业的培育需要耐心和毅力,“当事人”甚至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困难。由于受发展资金、果苗培育技术等因素的限制,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整个沿河自治县沙子街道的空心李栽种面积只有500余亩。当初全靠几户人家认死理儿,一年又一年地栽,一棵一棵地养,才有了如今这大片绿树成荫的李子树。
正是有了沿河人民对空心李的留恋和不舍,有了他们对空心李的那份谦让和相伴,才没有导致空心李在沿河绝迹,而是呈“星火燎原”之势蓬勃发展起来。
针对县域石漠化严重的贫困山区实际,近年来沿河自治县抓住贵州省支持深度贫困县发展“一县一业”的机遇,确立了石漠化生态治理与农民脱贫致富、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大规模发展空心李产业,硬是让荒坡地披上绿装,石旮旯里长出了致富果。如今,该县已在石漠化较严重的9个乡镇、75个村发展种植空心李8万亩,带动近21万农民发家致富。
如果因为当初空心李规模小、无人知,就像其他地方不赚钱的产业那样,立即被一毁而光的话,空心李就不会成为今天贵州沿河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对于一个有育苗期、生长期、成熟期的有旺盛生命力的地方特色果树、特色产业,即使当市场价格低迷时,也要适当保留一定的规模和面积,保留其“星星之火”的“种源”,切不能人为地毁了一个独具地方性的特色产业。
一个产业的发展既要做大规模,更要做活市场、做强产业链、做优品牌。空心李能够成为农民的致富果,得益于沿河自治县成立了多家空心李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广大群众以土地入股收租金、入股合作社收股金、入社务工挣薪金等多渠道增加收入,既解决了农村土地闲置问题,又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2015年,沿河空心李“触网”后迅速走红,6家电商企业、61家农村淘宝店、8家物流快递公司和一批微商联袂合作,使其通过电商平台畅销全国30个省市。同时,园区配套先进的冷藏保鲜库,确保全国范围内48小时新鲜到家。每年,近2万件空心李通过互联网“飞”入百姓家。
为了延长空心李产业链,沿河还与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了空心李子果脯、空心李子酒等深加工产品,既解决了空心李销售难题,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此外,沿河还连续多年举办李花节、摘果节等活动,每年数十万游客慕名而来,赏花、尝果、游乌江山峡、听土家山歌……围绕空心李兴起的乡村旅游成了当地群众新的致富产业。
沿河的空心李成为致富果的产业扶贫实践告诉我们,把一种产品做优,做成一个全产业链产业,从一个主导产业中衍生出另一个或多个新的产业、新的业态,才能不断提高和巩固产业扶贫的成效,才能防止农民返贫现象的发生。脱贫攻坚有时限,而空心李产业的发展却无穷期、无止境,它必将给沿河人民带来更多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编辑: 徐倩
统筹: 彭钥嘉
编审: 干江沄
年前厨具会迎来小高峰 但销量也是逐年下滑
嘉兴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党委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刘超:千方百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开学第一天!进入本命年的他们 说出新学期新愿望
关注扫黑除恶:滨州1-6月份全市刑事发案下降 8.6%
贵州日报评论:“空心李”做实大扶贫的启示
中国电信梅县分公司投600万元帮扶32个省定贫困村
高颜值更健康 端午食品微小创新吸引年轻消费者
武陵微小说 创作高峰论坛在常举办
用实干浇开文明之花
2018年一季度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周学熙画作在唐山“现身”
22日起南昌4座跨江大桥限重全天抓拍违者罚200元记3分
【扫黑除恶 中央督导在山西】晋城:扫黑除恶文艺宣传接地气
海鲜高产季 如何健康吃海鲜?
保定市烈士陵园2018年清明祭扫服务接待工作圆满完成
日照第一小学开展师生千人签字活动
上海口岸水果年进口突破百万吨
[金堂县]鼓励引导群众参与 形成多元共治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
新昌县民宗界代表人士参加共建“同心林”义务植树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