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李春启口味日益清淡,肉类吃得越来越少,反倒是杂粮、粗粮、青叶蔬菜成了最爱。“40多年前,顿顿都是棒子面、红芋干,只有过年才能吃上顿肉;20多年前,大家都吃肉,桌上没肉都不好待客;现在吃肉的少了,棒子面又成好东西了。”说起这些年餐桌上的改变,李春启直言是改革开放后农业大发展结出的甜果子。
李春启所在的苗庄村,以前归属虞城,现在属于示范区民安办事处。在改革开放以前,受限于农业发展水平,苗庄村的村民一直徘徊在温饱线上。“不说‘三年自然灾害’,就是75年、76年的时候,想吃饱饭,吃好饭也不容易。”据李春启介绍,在1976年前后,由于化肥使用量少,农民缺乏积极性,当地粮食产量十分低。当时小麦亩产最高只有50公斤左右,普通耕地产量只有三四十公斤,河滩地亩产不会超过30公斤,如果年景不好,小麦产量还会进一步降低。
由于小麦产量低,当时农民每人每年只能分到最多十来公斤白面。平时,大家的主粮是棒子面和红芋干。“也没菜,除了酱豆就是腌萝卜干。棒子面、红芋干吃多了难受,烧心,吐酸水,也没法。棒子面还好捂,捂了也不舍得扔,现在知道棒子面捂了致癌,当时也不管这些,能吃饱就不容易。”李春启的记忆中,当时的村民一个个精瘦,没有一个胖人。
“改革开放实行联产承包制第一年,产量就上去了,差不多快翻一番了。”李春启说,“地分到户,人干劲立马就大增,当年小麦产量普遍到了200斤以上。这以后小麦年年增产,二三百斤、五六百斤、七八百斤,现在都能上千斤。”粮食产量高了,有了余量的村民开始喂养一些家禽、家畜,大家的餐桌也开始丰富起来。据李春启回忆,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白面馒头已经可以随便吃,各种蔬菜、肉类、副食上了餐桌。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村民开启了长达十余年时间的大鱼大肉的餐桌模式。直到近十年左右,吃腻了大鱼大肉的村民又开始怀念起棒子面的好,开始追求吃粗粮、杂粮。
上世纪70年代,李春启所在的生产队只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农民干活全靠人力。“庄稼地里没好活,种、收,都折腾人。那时候收麦要先平场,再打场,得干上二三十天。”回忆起当年的辛苦,李春启至今难忘,“那时候农民天天干苦活,吃得也不好,一个个又黑又瘦,身上没一点肥肉。”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让李春启记忆尤深的收麦过程渐渐简单起来。据他介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农用三轮为代表的农用机械进入普通农民家庭,推动了农业效率的提升。进入新世纪后,以联合收割机为代表的农用机械彻底改变了沿袭了数千年的手工模式。李春启忍不住地感慨:“现在出点工费,播种、打药都有人替你干了。收麦的时候联合收割机一来,最多两天收好了。一包10块钱,有人给送到家。要想干活,就是自己晒晒麦。现在农民也享福了,你看看现在的农民,一个个身上也发福了。”
市水务局召开水务系统警示教育大会
歙县徽城镇爆竹伤人
领得风气先春色倍还人湖州打造农村人居环境综述
太阳升精准施策落实产业扶贫
全省检察机关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
以前天天想吃肉 现在追求吃粗粮
助燃生命 Qing基金携手岭南职院暑期深入连州科普“地贫”防控知识
九江实验中学举行“新时代传习所”揭牌仪式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
八旬老人腿脚不便 热心民警上门办证
党员志愿在行动致敬交警送清凉”
李淑侠吴卫东参加江苏省第一环境保护督查组督查徐州市情况反馈会
共青城市人社局积极开展“缅怀先烈 清明祭扫”主题党日活动
临沂:住户拒绝一次性交半年物业费 物业扣新房钥匙
伊朗总统电视讲话称美国要谈判应拿出诚意
眉山确保用五年时间完成全市土坯房改造
田楼镇借助外力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5G来了!2020年武汉将全面商用 下载速度飞快资费“白菜价”
【最新发布】西宁好小仔美容美发店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的公告
破解“证明难”,市公证处推免费代为调查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