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要喝20瓶矿泉水 你走过的国省干线都是他们修补的……

(通讯员 孙逸飞 记者 黎雨沁)36℃高温的户外,哪怕站着不动,都会一身汗,而在我市的国省干道上的一个个小修保养现场,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昨天,记者来到235国道溧水境内的病害处治现场,这里的养护工们在高温下,经受着烈日、沥青、机械的三重烘烤。
沿着235国道,我们到达现场。车门一开,滚滚热浪立即包裹住记者,几乎无法呼吸,周围的一切都亮得刺眼,与之相伴的是轰鸣的机械作业声。“电话里跟你们说穿长袖呢!”现场负责人,市公路处江南一站养护股长周晓迎上来。
眼睛略微适应强烈的阳光,记者眯着眼打量四周,自己身处235国道左侧车道,标志牌和锥桶隔离出这一股车道,车道内有2辆养护车,一辆自卸车,一辆巡查车,还有一台小型压路机。在靠近车辆来的方向,还停着一辆黄色的防撞缓冲车,巨大的标志灯分外醒目。记者注意到现场的工人都穿着长袖长裤。“养护作业在公路上,前后几十公里无遮无挡,穿短袖可吃不消”,周晓向记者解释。
震耳的轰鸣声来自作业现场,养护工人正手持风镐凿除破损的沥青路面,记者看到工人将沥青面层打碎,形成一个约10厘米深,大约3-4平方米的槽,另一名工人将坑中的碎沥青清除。在坑槽周围的路面上,工人提前用切割机把坑割成规则的长方形。尽管切割机切割时自带喷水,但切割时的热气依然弥漫在四周。周晓告诉记者,开凿坑槽是非常辛苦的活,风镐作业时震动是非常大的,每块骨头都在跟着震动,工人手常常震得开裂。
随着坑槽开凿完毕,拿风镐的工人直起身子,带着风镐退到一旁,用头上的毛巾擦着脸上不断涌出的汗珠,他拿下毛巾拧了一把,毛巾里的汗水竟如小溪一样汇成一股流下,烈日下晶亮耀眼。他告诉记者叫杨礼永,宿迁人,今年39岁,做养护工作已经8年了:“这个处理的是路面鼓包,夏天路面病害多,这是我们今天处理的第3起。”
此时在作业现场,杨礼永的同伴在挖好的坑槽底部刷上一层沥青油,主要是粘结和封水作用,随后自卸车上前,把车斗中170度的沥青倒入坑槽中。随着沥青的倒入,一股浓烈的热气袭来,站在3米外的记者感觉每一根汗毛都在哔哔啵啵的作响,脸上的汗被迅速蒸干。养护队长王家田和4个工人迅速围上去,用手中的铁锹把落在外面的沥青铲入坑槽里。小型压路机随后开上来,缓缓地来回碾压,把沥青压平压实,王家田他们一直跟在旁边,把压得溢出来的沥青铲回到槽里。“别靠近,”王家田回头对记者喊,“鞋底会化的!”摊铺沥青时,脚下温度达到150度以上,必须穿着特制的鞋子。
“一天下来,身上汗湿透了又被蒸干,矿泉水要喝20几瓶,却一点小便都没有,全淌汗淌掉了”。51岁的王家田依旧保留着家乡口音,其实他已经算“老南京”、“老交通”了。1984年,还是个小伙子的王家田来到南京,参加修建当时的雨花台龙西路工程。王家田对南京的大多数公路如数家珍,他扳着手指头算起来,自己参与修建的路有 雨花台到东善桥的老路拓宽、宁六公路改建、绕城公路改建、修宁马高速……可以说,王家田见证了南京公路路网一步步的完善。如今,他在宁高新通道的养护项目部当队长。
“夏天气温高,沥青相对变软,路面容易出现病害,如果不及时处理,病害会很快扩大,造成更大损失和风险。所以我们一旦发现坑洞,24小时内一定处理完毕。”“老交通”王家田说起来头头是道。
南京公路处养护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夏季高温多雨,是公路路面病害高发季节,像这样的病害处理一处大约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全南京国省干线一个夏天大约会处理上千处各类病害,确保南京公路的安全畅通。

南岸区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三条大道”
怀化市被确定为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铜川市将36种国家谈判药品和《国家药品目录》7种特殊药品全部纳入支付范围
什邡山区部分路段小型塌方
省环保督察组督察安居区环保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天要喝20瓶矿泉水 你走过的国省干线都是他们修补的……
[执行看台州]执行之道,贵在刚柔并济
郭永红到部分企业调研
惠城区:重走红军路 庆祝党生日
洞口县多措并举抓好库区重点移民“整村推进”
“活铜人”现身龙沙公园 市民对此看法不一
扬大新技术为土壤“增寿”调节剂让使用年限增加60%
王小东出席南宁市纪委十二届四次全会
家长只顾看热闹,孩子丢了不知道 泽州交警帮走失孩子找到家人
界集———强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
国家宪法日市检察院送法进社区
乐平三年拟斥资25亿元科学系统治水
玉带河流域整治加快推进
高温天不可多吃冰冻食品
预防手足口病专家建议给孩子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