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只有疏通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道”,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广度、深度和力度,建立完善一个集准入、溯源、发现问题、处置问题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健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才能真正形成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合力,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据《北海日报》《北海晚报》报道,日前,针对我市部分农贸市场个别摊档出售的生菜上的蓝色不明残留物,市食药监管局迅速介入调查检测。这一蓝色不明残留物已确认为新型农药“杀螺剂”四聚乙醛。目前,市食药监管局已要求各农贸市场和超市立即将含有蓝色残留物的蔬菜全面下架并停止销售。
我市部分农贸市场个别摊档出售含有新型农药“杀螺剂”四聚乙醛的生菜,究其原因,除了一些生产经营者受利益驱动,见利忘义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我市绝大多数农贸市场尚未建立食品检验检测制度,没有检验室和食品、蔬菜检验检测设备,存在极大的食品消费风险。二是未建立食品经营户实名登记和挂牌经营管理以及不合格食品公示、退市制度。三是市场食品安全实行分段监管体制,质监部门管生产,工商部门管流通,食药监部门管消费。监管部门越多,监管边界模糊地带就越多,既存在重复监管,又存在监管盲点,难以做到无缝衔接,难以落实监管责任,导致食品上市把关不严,给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有可乘之机。
近年来,老百姓餐桌上的食品安全屡屡亮红灯,触动了老百姓敏感神经,如何让农贸市场食品更安全、更令人放心?
笔者认为:一是建立市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每个市场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开展食品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并根据食品种类和风险等级确定抽样检验或快速检测频次,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二是建立市场食品可追溯体系。
建立市场销售者档案,对销售者档案及时更新,保证其准确性、真实性;三是加快机构改革步伐,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职能,破解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分散化、破碎化、相互重复、交叉、执法推诿等问题,避免食品重复监管的盲区,实现食品安全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一站式”管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无小事。一颗菜一块肉,牵动着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只有疏通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道”,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广度、深度和力度,建立完善一个集准入、溯源、发现问题、处置问题于一体的管理体系,健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才能真正形成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合力,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北海日报 作者:欧朝东

三部门联合送关爱 清凉“礼包”送给的哥的姐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推进企业进军资本市场电视电话会议
市科知局集中观看《自上而下的陨落》警示教育片
通宵作业 噪音扰民 一工厂“未验先投”遭重罚
苏州发布首套小初衔接教材
健全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诏安太平:加快环境整治 助力富美乡村建设
吃火锅要注意食品安全
让环卫工“三伏天穿冬装”是失职
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竹编技能
市水利局四个“一线工作法”助力2018年项目攻坚
黄山市林长制改革高效推进
天台:矿山变水田岩宕长水稻
秦淮区建常态环保督查机制
合理施工控噪声!天津三项措施护考生
别人的银行卡落在ATM机上,她顺手取走7500元被抓
清江浦区构建“四严”管控体系力促城乡土地高效利用 
“加彩·三宝”中加艺术交流作品展在景德镇开幕
市局督导组来仙海督导扫黑除恶工作
营口机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雷磊获国家民航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