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抱团走——兴城市以多元化思路与举措开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本网讯 记者 王华报道
数九隆冬,兴城市碱厂乡碱厂村村级集体企业——心连心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红火。来自本村和附近村屯的村民这个冬天彻底告别在家“猫冬”,他们非常“享受”在家门口打工挣钱的日子。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摸着鼓起来的腰包,想着要在这个春节多置办点年货。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喜悦,碱厂村党支部书记李红兴也开始盘算村里的“家底”。自2017年启动“党支部+公司+贫困户”的脱贫新模式以来,村里的变化太大了,有了自己的泳装厂,建起了花生加工厂,实现了集体和群众的双丰收,不仅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为小康路上的排头兵。
在兴城,从村级集体经济为零的“空壳村”,到有了村集体收入,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类似碱厂村的村越来越多了。村级党组织成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一天天增强。
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部署、新要求,兴城市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抓,着力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2017年,兴城市计划完成“空壳村”转化32个,实际完成了93个。截至目前,兴城市237个村中有209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占总量的88.2%。
抓住三大要素 筑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村级集体经济是改善农村发展条件的物质基础,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面对“空壳村”占绝大多数的残酷现实,要想实现村集体收入零的突破,难度很大。
面对困难和挑战,兴城市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剖析原因,积极查找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拿出化解措施,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摸清家底很重要。只有情况清、底数明,才能对症下药,进而取得好的成效。兴城市对全市237个行政村开展了全面清查资产摸家底工作,对村部及村集体厂房、校舍、仓库等进行了集中排查,一一清理所有权关系并建立台账,按照“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要求,对资产加强管理。截至目前,共登记闲置资产总面积17万平方米,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使闲置资产成为村级集体收入来源,年增收约300万元。
掌握了基本情况,兴城市便在盘活资源、释放潜力上做起文章。全市上下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充分利用确权成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南大乡对村内荒山、荒地等闲置资源进行确权收回,新增集体土地800亩,通过承包租赁、有偿转让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
徐大堡镇方安村地处沿海,拥有良好的沙滩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在市、镇两级党委和政府的鼓励支持下,方安村利用特有的海滩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还办起了乡村海会,2017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6.6万元,从集体收入不足万元的贫困村一举变成富裕村。徐大堡镇党委书记王德鑫说:“以前方安村是抱着‘金饭碗’睡大觉,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资源。现在我们因势利导发展旅游,富民强村不再是难事。”
从过去的无家底、家底薄,到209个村有了集体经济收入,不仅要靠一股子干劲,还要靠科学摆布资金增收益。
2016年以来,兴城市投入财政资金1500余万元、扶贫资金500万元,争取扶贫贷款50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高家岭乡汤上村的温泉远近闻名,来此休闲度假的市民、游客逐年增多。但是由于设施陈旧等原因,村集体收入一直上不去。去年,汤上村利用专项资金,对村集体宾馆浴池进行了改造升级,当年就增加收入15万元。
旧门乡刘屯村更是把专项资金用在了刀刃上,对集体果园进行了配套升级,年增加承包费4万元,厚了家底,提高了收益。
探索三种模式 走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当下,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仍是贫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加快扶贫攻坚,实现脱贫致富,项目是关键,要以项目拉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从源头上增强经济薄弱村的造血功能,提高薄弱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更好地吸收带领农民参与经营和就业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扶贫模式的重大转变。2017年,兴城市共发展扶贫项目87个,其中有村级集体参与的项目45个。特别是以碱厂乡碱厂村为代表的泳装下乡项目,在全市已完成61家泳装厂的推广复制,仅泳装下乡一项就可就近安排农民就业万余人,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增加村集体收入70多万元。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兴城市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管理和使用,积极探索资产增值模式。
兴城市城中村、城郊村利用近两年棚改村级集体资产补偿款,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定,以购买门市房出租方式,将资金变成固定资产,实现村级集体的长期稳定可持续收入。城东街道南辛庄村利用动迁补偿款购买门市房5000平方米,村集体租金收入可实现100万元。目前,兴城市6个城中村有固定资产出租,年房租收入就达300余万元,账面余额超千万元。
兴城市还积极探索入股合作模式,把村级集体资产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交给市场经营主体,在降低市场风险的同时获取收益,实现资产保值升值。
目前,兴城市有7个投资超亿元以上设施农业项目,各村采取利用集体土地、荒山荒坡入股的方式,实现稳定收益。红崖子乡红崖子村通过资产运作的方式使村级集体经济壮大较快,该村向花生加工企业注入股金200万元,年保底分红15万元。
2017年,兴城市新增村集体入股分红形式花生加工厂4家,新增村集体收入70万元。
形成三大合力,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速度
村级集体经济从零起步,实现无中生有,实现难中求进,兴城市以合力效应走出了各具特色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
自压担子,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强大合力。兴城市制定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建立了市委联席会议和县级领导包村制度,多次召开工作调度会和现场专题调研会,对集体经济空壳村进行“把脉会诊”,逐一明确破壳路径方法,做到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形成了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的工作合力。
落实责任,形成对口帮扶的强大合力。全市140个单位与50个“空壳村”建立帮扶结对,为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解决生产难题,2017年对口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440余万元。三道沟乡黑沟村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建成百亩桃园基地,进入盛果期将增加收入20余万元。
建强队伍,形成全力攻坚的强大合力。兴城市把提高乡镇和村两级书记发展集体经济、提高带头致富能力作为重要抓手,南大乡利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8个“空壳村”的转化工作,从老大难变成了先进乡。曹庄镇后湖村党支部书记王贵成一心发展村集体经济,先后建起了泳装加工厂、蔬菜大棚,围绕方塘正在打造乡村旅游项目,成为全市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过程,是做实村集体物质基础的过程,也是增进群众集体意识的过程。过去,村民各自发展,集体观念比较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把农民的个体利益与村集体利益有效结合起来,农民在抱团发展中尝到了甜头,村民的集体意识又树立起来了。
兴城市三道沟乡三道沟里村党支部组织建档立卡户成立了希林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成员390户,带动1000余户农民,年产优质水果9000余吨。村民收入增加了,思想境界提升了,集体观念增强了,大家都说:“现在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是村党支部带领大家想办法找项目的结果,以后村集体有啥致富门路,大家都会跟着干。”
兴城市村级集体经济这块“蛋糕”正在做大,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增强了,修路、建桥、改善村容村貌……村党支部书记说话办事有了底气和力量。
对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兴城市委书记赵家鹏不仅有决心,更充满信心。他说,兴城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葫芦岛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扎实深入开展“空壳村”转化工作,努力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不断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

发挥地方志书“资政”功能 省地方志办向29个部门赠志书
“最强大脑”藏在你身边
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公告[2018]103号
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以法慑人 张恩宁:矛盾纠纷调解达人
鼎湖聘请村级廉情监督员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
致富路上抱团走——兴城市以多元化思路与举措开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
芜湖买房者将“毁约”房主告上法庭!法院判对方赔付10万
创新管理放大招 芝麻墩推进双城同创再上新台阶
湖口县第四小学开展2018秋国庆假前安全教育活动
寮步:究竟是什么人光天化日之下在建筑工地焚烧垃圾?
客户大意丢东西 保安捡到还失主
唐山:荷花坑市场价格(2018年7月4日)
老人跌落深水塘,小伙衣服来不及脱跳水救人
宣城全面启动“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集中活动
第九个全国肢残人活动日,在北京地铁体验出行无障“爱”
警方走进大学校园 为大学生免遭经济犯罪侵害筑屏障
宋国权走访市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凝心聚力携手新时代,团结奋斗再创新辉煌
绥安中学举行“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共享清新健康家园”征文比赛
平湖运管召开2018年人才会议
春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