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在乡村 农民有奔头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乡村振兴”一词触动数亿农村群众的神经,“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成为新时代农民的新愿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的必然。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新时代干部群众努力奋斗的方向。
  武陵山区腹地、乌江中流的思南县,沐浴党的温暖春风,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奋力让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我们将科学利用好山地生态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思南县委书记刘云成说。
  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广大党员干部应该怎么干?连日来,记者深入思南各地农村,通过看变化、访群众、话发展,看思南县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
思南许家坝高山草场,牛群肥产业旺。 杨聪 摄
在思南县关中坝街道红石梁村,群众跳花灯感党恩。 杨聪 摄
景美如画、宜居宜游的思南县大河坝黑鹅溪村。  杨聪 摄
绘好蓝图激活力
3月10日,思南县青杠坡镇大唐村,满山的坡耕地里,群众丢弃在地上的玉米秆正在腐烂,新植的油茶苗正在迎风生长。
党的十九大以来,青杠坡镇“闻风而动”,迅速启动产业结构调整计划,山上种茶、山下果蔬,全镇24个村(社区)掀起了一场振兴乡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
“时不待我,实现乡村振兴任务紧迫,而发展好产业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青杠坡镇党委书记刘继勇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一个长远规划,又是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思南县早谋划、早行动,山山岭岭刮起新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强农惠农富农的长远大计和行动纲领。”思南县人民政府县长席龙海表示,该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实际绘制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经过反复调研并征求意见,该县制定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三农”工作全局,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
今年,该县计划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完成整县脱贫摘帽工作总量的80%以上。
到2020年,不仅要让农村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还要基本建成现代农业体系,基础设施、农村改革、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以及基层党建都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施乡村振兴,需要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该县不仅对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新时代美丽乡村打造等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同时也将人力、财力、物力等向农村倾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支持“三农”工作。
仅在此次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中,该县便计划要在100%的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覆盖,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绘制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完善基础走新路
“十九大传天下,三农政策重点划;同志们听我言,土地延包三十年;要苦干更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近日,思南县关中坝街道红石梁村,群众把党的惠民政策编成花灯唱词,表达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
过去的红石梁村,半数村民在外务工。多年前,当地政府和村支两委积极号召引导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发展产业,但因交通不便,村民宁愿“漂泊”也不愿还乡。
“乡村振兴,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红石梁村支书袁子玖告诉笔者,随着该村通村路、通组路、连户路等硬化通车,不仅离乡的人回来了,村里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了。
昔日在外的许多村民纷纷还乡,凭借离县城较近的优势做起水果、蔬菜、建材等生意。“村里在家经商的就有100多人,同时还发展了300多亩蔬菜和水果。”袁子玖说。
思南全县大部分乡镇和乡村均分布在大山深处、坐落在山坡之上,切实解决群众生活生产面临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
思南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实施美丽乡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该县加快推进“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组组通公路、农村路面硬化”工程。计划今年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组组通公路,农村通客运率达100%,农村道路和入户路硬化率达100%。
此外还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农村使用安全饮用水率达100%。结合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加快农村地区电网改造升级,并加快广播通讯设施建设,全面实现农村建制村村村通宽带,自然村(组)村村通电话和广播电视。
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群生产生活环境,为“三农”工作扩宽道路,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富群众
连日来,气温回升,思南县满山遍野的茶园竞吐芬芳,翠绿如玉。记者在思南县常青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茶园基地里看到,50多名茶农正在熟练地采摘茶青。
“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种茶,我也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每年依靠家门口这片茶园就能收入几万元。”许家坝镇杨家山村43岁的肖文桃激动地说,如今她也摘掉了贫困帽,过上了好日子。
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思南作为国家重点贫困县和武陵山片区贫困县叠加的贫困区,近年来积极探索新机制新思路,精准落实新举措新办法,集中精力、加大火力、开足马力主攻贫困。
该县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工作,切切实实让群众摆脱贫困、同步小康。
据统计,近两年思南有上万人通过易地搬迁扶贫搬出大山,还下拨教育资助资金2.142亿元,建成小康房280户。去年该县共出列19个贫困村,减少贫困人口2978户11848人,贫困发生率降至9.39%。
结合乡村振兴,思南制定了长远的精准扶贫政策。该县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综合实施保障性扶贫政策。
同时,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全县59个深度贫困村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
此外,该县还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并改进帮扶方式方法,更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推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解决了群众贫困问题,才能真正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让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的目标。”思南县扶贫办负责人说。
思南县青杠坡镇泷水村,群众在大棚里培育辣椒苗。         梁祖江 摄
在思南县张家寨现代生态茶示范园区,茶农用采茶机采摘茶青。     梁祖江 摄
在思南县青杠坡镇大唐村,驻村干部给群众讲解油茶种植技巧。     梁祖江 摄
做大产业强经济
山顶桃李争春,山腰莲田如画,山脚葡萄遍地……思南县孙家坝镇迎春村,春光正好,景色如画。
记者在该村村委会前的广场上看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幅宣传画格外醒目,而在村委会大楼上,还挂着“迎春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会”“迎春村集体经济分红仪式”两条横幅。
“前几天我们从集体经济拿出3万元给全村群众分红,同时召开产业结构调整大会,号召村民不种玉米种淀粉含量高的红薯,增加亩产产值,增加群众收入。”迎春村村支书赵强说。
思南山多地少,而且坡地多平地少。千百年来,当地群众在有限的土地上种植玉米、红薯等产量低、收益薄的传统农作物,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村产业发展慢,乡村经济活力不足,是制约该县群众脱贫致富、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来一场振兴乡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是重要的途径。”思南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
思南提出“因势利导谋振兴,因地制宜强产业”的思路,通过兴办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培育新的农村经营主体,激活乡村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山旮旯里的迎春村,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引领,引导群众“破旧立新”发展精品水果、莲藕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实现了产业的遍地开花。
据介绍,今年该县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计划完成20万亩耕地产业结构调整,在旱地基本农田区域全部种植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通过引导和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优势产业。
为实现乡村振兴大计,该县还提出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
与此同时,不断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繁荣农村电子商务等,为产业兴旺提供新动能。
文明和谐生态美
2月28日,思南县许家坝镇各村寨组织的20余条祥龙聚集在集镇,开展了一场热闹激烈的土家炸龙闹元宵活动。
“通过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进一步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激发群众团结奋进、战胜贫困的决心。”许家坝镇党委书记廖永生说。
乡村文化是农村的发展动力。长期以来,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激励广大农村群众不断朝着全面小康阔步迈进。
春节以来,思南各地纷纷举办花灯、舞龙舞狮等活动迎新春、过大年,通过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激发群众的文化自信,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在大力倡导新风尚的同时,该县还积极探索建立“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以自治为核心,以法治为保证,以德治为支撑,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过去每年春节后,村民都争着抢着办酒席,而且各村民组之间为争水源也时常产生激烈的冲突,”迎春村支书赵强深有感触地说,“如今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和利用道德讲堂等宣传引导,滥办酒席现象少了,也几乎没有矛盾纠纷。”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思南县着力构建良好的乡村生态环境。“良好的乡村生态,不仅体现在农村的文明、和谐、有序,还体现在自然生态上。”思南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县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农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打造等与良好的山水生态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我们坚持发展生态产业,引导群众维护好青山绿水,建立乡村垃圾收集转运机制,从过去的‘黑恶溪’变为如今红红火火的旅游景区。”大河坝镇的黑鹅溪村支书李文翠得意地说。
在思南,很多村寨也如黑鹅溪一样,山水成趣、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正慢慢变为乡村旅游景区,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引智聚力强支撑
当前正是春耕农忙时,思南各地田间地头党旗飘扬,处处可见党员干部和群众同劳动抓产业的场景。入春以来,该县数千名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帮扶,成为活跃在乡村战场上的新力量。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干部进村帮扶,不仅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也为乡村发展带去了项目资金,与农村党员干部一起组成一支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主力军。
思南着力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还着力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同时,该县“引天下之才而用之”,探索建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新创业制度,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
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以春晖行动等为载体,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此外还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建立自主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等多种方式并举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县城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实现乡村振兴大计,虽任重道远,但更需要只争朝夕。思南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出了一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路径。
编辑:何莹莹
统筹:刘瑾龙
  编审:刘文强

顾集镇发放“移风易俗 文明祭祀”倡议书
网友又立功!广西有人私贩绿孔雀被举报 称不限数量
刘波海村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 6000亩农产品直供美国
怀化城区3年内将新建65座公厕
永州市妇联追授龚彩云为市“三八红旗手”
实干在乡村 农民有奔头
青龙召开规委会2018年第一次会议
贯彻十九大精神 做好审计工作
市住建局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会召开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上下齐动开展除雪铲冰活动
辉县市吴村镇王展学校综合楼项目结果公告
龙文:碧湖街道部署街长制及“两违”工作
城东再生水厂完工试运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水源生态湿地海绵城市提升改造 嘉兴水务永远在“生态治水”路上
上海金融市场年交易额逾1300万亿元
市政府召开第二十一次服务企业周例会 刘尚进到平平食品、银鸽集团等重点企业现场办公
亳州:用“微”力量推动学习常态化
真的来了!南宁至柳州的动车试验时速首次达250公里
青岛市审计局加强境外资产审计
洛南县开展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大轮训
宝清县召开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