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热潮:网络迷信真人化背后是价值观的倒退

  王娇娇
  10月7日,支付宝在微博平台公布系统抽奖结果:微博用户 @信小呆以三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获得支付宝年度大奖(总价值据预计超过300万人民币),成为中国“锦鲤”。事后,网友如潮水般涌向信小呆的微博,并在全国各地掀起了“锦鲤”热。
  “锦鲤”是网民对幸运儿的称呼,转发抽奖是成为“锦鲤”的方式之一。从词源上看,“锦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前程似锦”“吉祥如意”等美好寓意。从半坡部落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到家喻户晓的“鲤鱼跃龙门”,“锦鲤”代表着中国人对“吉祥”“幸运”等美好事物的追求。从心理动机分析:人类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希望用微小的投入获得丰厚的回报,对于风险小、收益高的事件抱有天然的投机和娱乐心理,在社交媒体平台兴起的抽奖转发活动正是瞄准了这一点。
  需要强调的是,“锦鲤”现象由来已久,并且正在从符号向真人“锦鲤”转变。自从网友在微博发文“转发这条锦鲤,愿望一定实现”并配图,这类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尤其以大学生为主体。笔者观察发现,每到重大考试前,各类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qq空间)就会出现一批“转发杨超越,不复习也能考前三”“转发××,心想事成”的消息。这种自我安慰式的转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交圈中的常态化现象。最初,发起者借用“锦鲤”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内涵,而现在人们把“锦鲤”的标签贴在真人身上,还将他们分为“爱情锦鲤”“事业锦鲤”“学业锦鲤”等,受到一致认可和追捧。
  社交媒体平台以其强大的共享性和传播力,为“锦鲤”的出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杨超越、信小呆等人的逆袭经历把“锦鲤”从图腾变成了真实的存在,并拉近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相比那些身家过亿的富豪,人们对于“平民一夜暴富”的新闻具有更强的敏感性。由于平民身份的接近性,虽然参与者很清楚转发行为本身作用不大,属于小概率事件,但他们仍然愿意行举手之劳,希望成为那个“天选之子”。
  支付宝事件打开了人们对“锦鲤”狂热追求的开关,令人忧虑的是:转发背后是价值观的倒退。以考试和抽奖为目的,前者把自己份内的事寄托于“锦鲤”带来的运气;反之,如果事情不尽如人意,我们会产生一种“替罪羊”心理,即“不是我的错,是‘锦鲤’没有保佑我”。对于后者,抽奖活动本质上是一场品牌联动营销,利用社交平台用户的转发量为企业做免费的宣传广告。乱花渐欲迷人眼,“锦鲤”作为社交平台的营销或娱乐手段本身无可非议,但如果把“锦鲤”作为崇拜对象,忽视了现实生活和自身应承担的责任,那么无异于守株待兔,最终会在漩涡中停滞不前。

传承红色基因 牢记初心使命
东营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魅力女性公益班 19日起报名
拉美加勒比政党代表团来珠访问 郭永航出席有关活动
勠力同心精准施策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九江市信用管税再添新办法:纳税信用积分,让纳税信用更有含金量
“锦鲤”热潮:网络迷信真人化背后是价值观的倒退
采摘节上“一炮而红”吉利区韩庄村苹果销路大开
三届“老代表”为“健康中国”奔走呼吁
国内首创 跨径最大 芜湖轨道交通首榀轨道梁浇筑完成
扶沟县掀起义务植树高潮
“希望文博会越办越好!”
武汉非遗汉绣、木雕船模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辉县市交通局环卫联体站设备及工程项目结果公告
打坯(徐朝)
市消防支队“五个紧盯”掀起夏季消防宣传高潮
走进兰考走近中原银行普惠金融服务
宁波大学生情感困惑调查 一半以上人分不清喜欢还是爱情
青秀区政协举行十九大精神宣讲会
汉台区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市文广新局开展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