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华:让花朝戏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


她是传统花朝戏《卖杂货》中美丽端庄的“贤姑”,她是一幕八场古装花朝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才貌双全的“祝英台”,她还是一幕七场古装花朝戏《风流才子》中风流倜傥的“唐伯虎”……当然,让她更为自豪的是,她把花朝戏带上了上海世博会的舞台。
她叫黄丽华,是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副团长,也是紫金县花朝戏剧团的台柱子,出演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花朝戏作品,深受当地广大群众的喜爱。
从小痴迷花朝戏,三次报考剧团终成功
1971年,黄丽华生于紫金县龙窝镇。在少年时期,当时紫金县金山剧团(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前称)经常到龙窝演出。一次偶然的机会,黄丽华在家人的带领下观看了该剧团的表演。没想到,她一下子就被花朝戏表演深深吸引了。从此,只要剧团来镇上演出,黄丽华都央求爷爷奶奶带她去看,并暗下决心,以后也要像剧团的哥哥姐姐一样,要登台演出。
但想要成为一名花朝戏剧团演员并不容易。黄丽华从初中二年级开始报考剧团,前两次都不尽人意,但她一直没有放弃,终于在1989年第三次报考剧团才成功,最终成为紫金县花朝戏剧团的一员,那年她18岁。
考进剧团的黄丽华来不及喜悦,就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她不是科班出身,欠缺舞台表演经验。成功没有捷径,黄丽华只能用笨办法来提升自己,那就是苦练、苦练、再苦练。
对于自己取得的成就,黄丽华说,她要感谢当时的钟石金导演和剧团的前辈钟冠毅老师、黎春花老师。“是他们教我如何做一名演员,如何在舞台上展现角色的喜怒哀乐,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做不对,就要练习上百遍。”
为了提高观察力,黄丽华经常默默地走在街道上,看商贩、车夫,到车站、学校等地观察生活,努力捕捉各种人物的外部特征,揣摩所观察人物的心理。
正在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黄丽华一步步成长起来,成为紫金县花朝戏剧团的当家花旦。
从1990年起,黄丽华开始担任剧团女主角及反串生角,不断积累戏剧表演经验。通过20多年的努力,她在花朝戏导、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紫金县花朝戏剧团不可或缺的业务骨干。
登上海世博会舞台表演紫金花朝戏
2010年7月28日,黄丽华与剧团另外两位演员在上海世博园宝钢大舞台演出花朝戏传统经典剧目《卖杂货》。有着百年历史的花朝戏正式登上了世博会的舞台。
当天上午,上海世博会“广东活动周”隆重开幕。紫金花朝戏是“广东活动周”地方戏曲专场演出《南粤古风》中的一项。包括花朝戏在内的岭南原生态民间艺术瑰宝,吸引了众多游客。《卖杂货》是花朝戏传统剧目,常演不衰。2007年10月入选“第二届中国戏剧奖·小戏小品奖”暨“第二届全国小戏小品大赛”优秀剧目奖。
这些年来,黄丽华最满意的作品也是《卖杂货》。该戏剧讲述的是商人子弟董亚兴因家道中落,离乡别妻外出谋生。十年漂泊,饱经人生炎凉。最后选定以卖杂货为业。有日在山村巧遇流落异乡改名贤姑的妻子,顿觉似曾相识、格外亲切,于是便变着法子打探贤姑的身世。董亚兴巧借送货,千方百计接近贤姑,贤姑此时已认出货郎就是自己离别十年的丈夫,于是曲意周旋,以探明丈夫对自己是否仍存有情意。当珠妹从货郎担内取出一个饰盒时,没想到董亚兴一反常态,坚决不送。追问之下,董亚兴道出这就是他多年积攒为妻子买下的一副珠花。贤姑深受感动,最终和丈夫相认,夫妻双双把家还。
黄丽华饰演的贤姑线眉凤眼,头戴凉帽,腰系长围巾,将活泼聪慧的客家女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舞台上。
20多年共演出50多个花朝戏剧目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剧团演员,不仅要经常到各地去巡演,还要日夜练功,因此黄丽华陪伴家人的时间很少。但庆幸的是,无论是父母还是丈夫,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
除了牺牲陪伴家人的时间外,黄丽华说,有演出时,不管生病还是受伤,都要站在舞台上,把自己扮演的角色表演好。她还记得1997年到五华县中兴镇的一场演出。当晚的演出她是主角,但是白天她不小心扭到了脚,脚踝肿得老高,走路一瘸一瘸的。没办法,剧团只能临时让另一位演员演她的角色,但她要上台演配角。就这样,黄丽华强忍着伤痛,在舞台上硬撑下来了。
进团20多年来,黄丽华共演出花朝戏剧目50多个,导演花朝戏剧目5个,培养专业、业余花朝戏演员60多人,为传承发展花朝戏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黄丽华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河源市首批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对象”;2016年,入选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2017年,被评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戏)代表性传承人。
现在,黄丽华的工作主要是导戏和带新人。不同的工作对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了提高业务能力,她大量阅读戏剧导演等方面的书籍。说起将来的工作计划,她表示,希望多导演几个新戏,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作品,为花朝戏的传承发展尽点绵薄之力。
现在剧团的演出挺多,黄丽华需要经常带着新人送戏下乡、送戏进校园,也时常组织团队到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及县城周边的一些小学,教有兴趣的学生学习花朝戏的形体、台步、表演、唱戏等。
对于花朝戏,黄丽华表演了一辈子,但她仍然不厌倦。她说即使将来退休了,团里需要她,她肯定会回来。 (本报记者 苏勇军)

甘露镇双桂居委会开展“学习贯彻十九大 喜看家乡新变化”主题党日活动
童心欢乐庆六一
沙特首富王子再谈扣押风波:已经原谅并忘记
“来,为海口写首歌”歌曲征集公众投票今起在海口网开启
调整产业结构 拓宽增收渠道 ——天全县老场乡小落村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见闻
黄丽华:让花朝戏精彩亮相上海世博会
从小农户到"大农合" 南昌绘就打造"新型供销社"路线图
市委基层作风巡查第十组深入基层找线索
我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举行“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
【欢度国庆】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央视国庆特别节目《唱响新时代》聚焦两江新区
高明女足夺甲组第一名
乐于奉献创第一 记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何满云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峨眉山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开展会前学法
立秋不是入秋 合肥高温持续
端午期间滁州旅游市场运行概述
镇赉:企业职工献爱心慰问老党员
张湾区方滩乡扎实推进防汛抗旱工作
城市清洁日 社保总动员
陈朝清调研学前教育发展情况
中共西城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