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亳州:让百姓安全感更充实


1月10日夜间,市区花戏楼街道办仙源社区一位醉酒男子不慎掉进柴家沟,所幸被街道办“红袖标”夜间巡逻队发现并及时抢救上岸。
提升群众安全感,不仅要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还要不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花戏楼街道办“红袖标”夜间巡逻队正是基层社区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亳州市社会治安总体形式持续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专群结合,“传统手段+现代科技”等全手段、全方位应用,加快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助推平安亳州建设进入更高水平。
花戏楼街道“红袖标”巡逻队
深夜温暖街巷的“红袖标”
“晚上把门关好,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注意室内通风……”每天晚上7点30分后,市区北关老街各条巷子里,总有一群人戴着红袖章,走街串巷拿着喇叭吆喝。他们是花戏楼街道办“红袖标”夜间巡逻队,也是街道居民的安全守护队。
1月20日晚上,寒风冷冽,穆春林等8人组成的巡逻队激情饱满,成为冬夜下冷清街巷内最温暖的“红”。
穆春林是仙源社区一名工作人员,10多年前“红袖标”巡逻队组建时便加入其中。“北关老街住的老人比较多,安全问题是大事。巡逻遇到出来如厕的老人,大家都会上去搀扶一把。还有些老人忘记关门,我们也会给予提醒。”穆春林介绍说。
数天前,夜救落水醉酒男子的事情也是穆春林带领的巡逻队首先发现的。当晚12点多,他们正在街巷巡逻,突然听到附近柴家沟传出呼救声,闻声赶去,发现一名男子正在水中挣扎。最终,在队员们与民警的共同努力下,男子被救上岸。
帮助迷路老人找到家、搀扶摔倒老人……多年来,“红袖标”夜间巡逻队已经吸引136名社区党员志愿者参加,他们做过的好事数不胜数,而这些小事正是守护居民安全感最温暖的注脚。
花戏楼街道综治办主任蒋召军介绍,近年来,辖区以“红袖标”巡逻队为突破口,创新治安管理方法,建立以群防群治队伍为依托、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案件多发的区域、行业、时段为重点的上下贯通、点线结合、内外联动、专群一体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极大提高了居民生活安全感。
另外,花戏楼街道一直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完善社区网格划分,将9个社区划分为46个网格,每个网格设一名网格员,组织、支持、帮助、参与社区居民自治,积极完善党员领防、民警巡防、社区联防、保安盯防的“四位一体”群防群治体系。
多年连续上升的安全感
花戏楼街道居民安全感的提升,不仅与基层社区综合治理有关,也与平安亳州建设密不可分。
2016年,亳州市社会治安状况“群众评价”位居全省第一。2012年以来,群众安全感连续5年稳步上升。
2017年,公安机关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突出打击主责主业,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了“守护平安——百日攻坚”行动、春季铲毒行动、飓风行动等,剑指各类违法犯罪,全力守护辖区平安。
群众关注的治安问题就是亳州公安集中解决的问题。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依法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突出违法犯罪,及时进行专项整治,坚决防止形成“疮疤式”“标签式”治安突出问题。2017年,全市经侦部门发起多次打假集群战役,缴获假币100多万元,抓获一批涉嫌经济犯罪嫌疑人。对电信网络诈骗新型犯罪,创新打法,通过破案打击、电话拦截、止损追赃、宣传防范,最大限度地挤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空间。截至目前,全市紧急止付银行账户500余个,止付资金100万余元;劝阻拦截疑似被害人500余人次,避免群众财产损失超过120余万元。
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坚持打击与追赃并重的原则,将破案的句号画在追赃返赃之后。2017年9月8日上午,蒙城县公安局举行涉案财物返还会。来自该县及周边地区的60多名群众领回了被盗的空调、电视机、电瓶车、汽车等总价值百万余元的涉案财物。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共举行涉案财物发还活动100余场次,及时将价值上千万元的涉案财物发还给受害群众。
遍布城乡的“天罗地网”
提升群众安全感,不仅要严打各类违法犯罪,还要不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2017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专群结合、“传统手段+现代科技”等全手段、全方位应用,加快推进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亳州。
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将视频监控建设应用作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拳头工程,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作用和价值,着力提升社会治安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水平。市县两级共投入23亿元,布控5.4万个摄像头已经全部上线运行,全市城区及农村自然村实现“全覆盖、无死角”。一年来,全市依托视频数据平台处置各类案(事)件13000余起,视频监控系统破案数占同期破案总数的70%以上。
一年来,全市公安机关围绕视频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完善社会治安动态巡防工作机制,采取网格化动态巡防、定点执勤、视频巡查的模式,倒逼传统警务勤务模式不断创新,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市主城区街面违法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类“两抢一盗”犯罪大幅下降。截至目前,全市侵财类犯罪发案数同比下降近三成。
一年来,全市公安机关不断深化社区警务和“一村一警”包村联系工作,配备社区民警、警务辅助人员365人,选派驻村民警、包村民警1249名,实现社区及农村行政村全覆盖。广大包村民警进农家、到田头,征求意见、化解纠纷、巡逻防范、服务群众,筑牢了维护农村社会治安的阵地,解决了一大批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2016年,全市农村地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8.2%,远高于全省降幅,2017年以来,同比下降27.51%。
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同时,公安机关着力推进“互联网+警务”服务,将出入境、户籍、车驾管等150余项公安业务,搬到市网上办事大厅进行预约或申办,助力民生警务转型。
全力护民安的职责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快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黑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一个“安”字千钧重,是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刘海石说,新时代,亳州公安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新要求,把握平安建设新形势,不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同时,公安机关将紧紧围绕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大力推进科技强警,强化大数据实战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和价值,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确保社会治安持续向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切实履行好公共安全管理责任,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断巩固和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亳州。
在全力提升人民群众平安感的同时,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努力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研究推出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办事创业的新举措,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舒适度。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窗口单位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切实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记者手记 让老百姓过上踏实的好日子
创新社会治理的目标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不仅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还有更安定、踏实的生活。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2017年,亳州安保任务频繁“大考”,全市各警种协作配合,强化风险评估,完善工作预案,最终圆满完成了市旅游文化年79项193场大型活动安保任务。2017年,亳州公安开展了“守护平安——百日攻坚”行动、飓风行动等,剑指各类违法犯罪,全力守护辖区平安,让我市治安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多年来,我市着力社会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治安防控网、乡镇和村治安防控网建设,让城区及农村自然村实现“全覆盖、无死角”,正是给群众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
2012年以来,群众安全感连续5年稳步上升。2016年,亳州市社会治安状况“群众评价”位居全省第一。这说明,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踏实。 (张海涛 王晓东 记者 丁静)

我市取消9类医保证明材料
一周文化活动早知道
北海市召开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暨工作进展通报新闻发布会
山城区利用“互联网+”开展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服务
[外事侨务办]加拿大驻重庆总领事馆新任总领事拜会市外事侨务办
平安亳州:让百姓安全感更充实
九龙坡区走马镇市政大队开展对在建工地进行督促检查行动
厦门力推博饼民俗走向国际:将线上举办“海外十五城博饼”
酒后街头“舞枪弄棒” 男子一棍敲破路边车窗玻璃
未来三天部分时段雨势明显
“低价高标”成潜规则?面值5688元的蟹券实际仅为798元
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森林城市群
市政府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座谈会在阜举行
宁强县精心谋划电商发展各项工作
朱龙带队夜督查高考期间油烟噪音扰民问题及秸秆禁烧工作
漳平:医疗养生养老项目加快推进
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空头招嫖” 行骗作案千余起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城棚改工作
【十一黄金周】武陵源“十一”添快车道 一路风光入画卷
东莞这家食饭不用付钱就能吃饭?秘密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