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传统文化的“主角” !大埔小学汉剧汉乐进校园显成效


大埔小学的学生正在进行广东汉乐演奏练习。(连志城 摄)
  “我要演武生”“我要演小花旦!”6月28日下午,在大埔小学的戏曲戏剧室,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在观看了汉剧院老师的汉剧表演后,争先恐后想要尝试他们的扮相与动作,小小的个子,却颇具腔调,观看下来,他们正为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见习记者 刘润涛
  搭建平台 从小传承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广东汉乐汉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埔县更是汉剧汉乐的重要传承地,素有“无埔不成汉”之称。但小学的孩子尚处启蒙阶段,如何激发他们学习汉剧汉乐,自主传承这一传统艺术呢?
  大埔小学文艺组负责人郭燕平告诉记者,学校除每周安排固定的下午训练项目外,还会联合大埔县汉乐传承中心,让学生们与年长的汉剧汉乐艺术家接触,通过观看他们的演出以及语言的交流,逐渐能够体会老艺术家对于这一传统艺术传承下去的心愿,也会从单纯地学习乐器向传承艺术发展。
  据介绍,参与汉剧表演的孩子往往需要面对长达几个小时的化妆以及戏服穿戴环节,不少孩子对此叫苦不迭。但一到上台的时刻,他们都会自觉调整情绪,以最好的姿态展现给观众。大埔小学的学生在广东省曲艺大赛、广东省少儿花会、小梅花比赛等赛事中,均收获了佳绩。
  “我们让汉剧汉乐进校园,一方面是想让学生传承文化,另一方面则是要让学生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大埔小学校长吴海芳还表示,学生们参加这些活动之后,发挥了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变得更加自信和阳光,越来越喜欢上学了。这不仅没有影响学习,还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坚韧性起到促进作用。
  培养才艺 “小戏痴”如春笋涌现
  锣鼓、唢呐、戏服,以及小小书桌上整齐堆放的乐谱……这样的房间布置,似乎很难将其与一个10岁孩子联系起来,而这正是大埔小学210班何琨涛的房间。
  “爷爷,我要看中央戏曲频道,老师说今晚有《五才子》!”下午6点,放学回到家的何琨涛一推开家门,便跑到电视机前,观看汉剧。晚上7点,是这个“小戏痴”雷打不动的演奏时间,只见他手持唢呐,双腮微鼓,不一会儿,一曲时而呜咽,时而高亢的调子尽入双耳,令人啧啧称奇。
  何琨涛的爷爷何建秋告诉记者,学校开设汉剧汉乐培训班,能够真正给予热爱这项传统艺术的孩子一个训练氛围,让他们对这项传统艺术的热爱程度更上一层楼。系统的训练加上兴趣的引领,2017年,何琨涛参加广东省第八届戏曲小梅花荟萃系列活动比赛,荣获银花奖。
  在大埔小学,痴迷汉剧汉乐的学生,并不止何琨涛一个。来自501班的余菀晴是首批接触汉剧汉乐进校园的学生之一,“我最喜欢的汉乐是《锦上添花》,我觉得用中阮弹奏出来非常动听。”她认真地说道,自己每天回到家后,便会利用完成作业后的时间练习中阮,到目前已经坚持了五年之久。
  热爱汉剧汉乐的孩子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尚未引进汉剧汉乐前,每天放学学生离校后,校园都是一片沉寂。现在,随着放学铃声响起的,却是一首首悠扬动听的汉乐声,校园处处生机勃勃。”学校老师们纷纷表示,现在每逢六一、国庆等节假日,校园内更是一派热闹场景,学生们发挥艺术所长,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节目竞相上演,俨然一场场艺术文化盛宴。

恩施市启动精准扶贫“教育扶智”政策到校宣传活动
网友拍叙永版的《舌尖》 记录家乡美食走红
宿城区召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大会
合江县举行青年人才座谈会
市水利局召开2019年全市水利水务投资计划项目讨论会
学生成传统文化的“主角” !大埔小学汉剧汉乐进校园显成效
武陵源区河道边竖起了河长公示牌
15天大婴儿病重来包求医 交警护送开辟生命通道
本市迎来春运返程客流高峰
央视快评: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
临颍县爱心粥阳光公益组织召开“迎中秋茶话会”
广德地税积极投身全国文明县城创建
抵制网络违法违规行为 共建积极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临沂兰山召开会议 加强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城建匠心”延续泉城历史文脉 古建“新妆”华阳宫迎全国网媒团
市食品药品稽查支队党支部召开庆“七一”座谈会
《丽水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13省份上调最低工资 你的工资不能低于这些钱!
市领导带队检查固废危废处理处置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督察问题整治 抓好固废危废处理和水源保护
合肥11路、166路公交车今起试点支付宝扫码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