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标”。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国标》涵盖了普通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布点。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2013年4月,教育部委托92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启动了《国标》研制工作,前后历时四年多,先后组织了几百场工作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参与《国标》研制工作的专家教授达五千多人,很多知名专家和两院院士参与其中。
吴岩表示,首次颁布的“国标”有三大特点,一是既有“规矩”又有“空间”。可以把它概括为既有规定动作,又有自选动作,所谓“规定动作”就是对各专业类提出统一要求、保障基本质量。所谓 “自选动作”就是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留有足够拓展空间,形象地说就是“保底不封顶”。
二是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对各专业类提出教学基本要求,也就是“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
三是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既对各专业类标准提出定性要求,同时注重量化指标,做到可比较、可核查。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国标》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尽管专业类之间各不相同,但《国标》内容形式基本一致。
《国标》明确该专业类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明确该标准适用的专业,明确该专业类的培养目标,对各高校制定相应专业培养目标提出原则要求,明确该专业类专业的学制、授予学位、参考总学时或学分,提出政治思想道德、业务知识能力等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在师资队伍方面,《国标》对该专业类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教师学科专业背景和水平、教师教学发展条件等提出要求。明确该专业类基本办学条件、基本信息资源、教学经费投入,包括实验室、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践基地、图书信息资源、教材及参考书、教学经费等量化要求。
此外,《国标》还明确了该专业类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专业的持续改进机制等各方面要求。列出该专业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建议,并对有关量化标准进行定义。
教育部要求,《国标》发布后,各地、各相关行业部门要根据《国标》研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各高校要根据《国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多样化、高质量人才。(阚枫)
大冶走在了全省前列
黎作凤实地调研珍珠山公园项目建设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完成2017年房屋安全普查工作
南山区招商街道桃花园人大代表进社区听民意解民忧
我市关闭第6个煤矿
中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标”出炉
宿豫广播剧《爸爸》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28位青年象棋大师下月来泰对局
居民有福了,主打吃鱼的生鲜新零售"俏鲜生"在南山开业
2018余干·中国鄱阳湖开湖民俗文化旅游节举行
中秋假期将至 福州这些地方好玩又优惠
城管进社区 文明入人心
盱眙县加快推进“企业上云”行动
走访形意拳传承人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力争到2020年全市核桃产量突破20万吨
经开区管委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赴获嘉县参观学习
老边区召开全区领导干部大会
云岩区中华社区开展专项整治提升市容市貌
惠州精心安置复员退伍军人
专业牙医解答常见口腔疾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