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女性中穿旗袍成为一种新时尚,而且各种形式的旗袍走秀表演,彰显现代女性的风采。笔者就旗袍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进行一些浅议。
旗袍,是一种内与外和谐统一的典型民族服装,被誉为中华服饰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显露着修养,体现着美德,演化为天地间一道绚丽的彩虹。
对旗袍的起源有很多不同的版本,但基本认为,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发源于北京,兴起在上海。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二十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1929年,当时的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也称为民国旗袍,三四十年代尤其在上海风糜一时。
上世纪50年代后,旗袍渐渐被冷落,甚至被认为是“封、资、修”而遭到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国内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国内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旗袍尽显风采,引导员身穿“青花瓷”系列旗袍惊艳全场,彰显了陶瓷文化与服饰文化的完美结合,也是世界瓷都景德镇的无尚光荣。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2015年8月,在北京成立中国旗袍专业委员会,并吸纳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发展联盟成员单位。旗袍第一次被列入国家非遗战略发展项目,旗袍也有了第一个国家级专业委员会。
旗袍紧扣的高领,给人以雅致而庄重的感觉,微紧的腰身体现出腰臀的曲线;特别是两边的开衩,行走时下角微轻飘动,具有轻快活泼之感。日常穿用可选用花素全棉府绸或涤棉细布制作的旗袍,既朴素又大方。选用小花、素格、细条丝绸制做的旗袍,可表现出温柔、稳重的风格。选用织绵缎、丝绒制作的旗袍,是迎宾、赴宴最华贵的服装,集庄重典雅于一身。近年来,蜡染、扎染、手绘等工艺用于旗袍,更使旗袍步入高档时装的行列。旗袍在袖型上有无袖、短袖、中袖和长袖之分;领型上有传统领和无领之变,经改良的旗袍裙也深受女士们的喜爱。
旗袍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代表,也是最被世人认可和推崇的中国女性服饰代表,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旗袍充分体现了东方女性的风韵优雅,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女性德才兼备、内外双修的美好品质和迷人风采。愿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满人间。(来源:景德镇日报)
重要文件袋遗落停车场 好心泊位管理员物归原主
澳大利亚湖州同乡会举办医疗保险公益讲座
加快推进污染源普查
立足民生 打造特色小镇
打造田园风光休闲旅游,永康有个村大变样!
[评论]旗袍彰显女性风采
东山区抓春防:管控全覆盖筑牢“防火墙”
营口文化会客厅正式启动
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阳新腊米富乡村 特色产业助脱贫
市政协党组机关党员参加 “新时代红色文化讲习所”活动
市领导检查指导斗门区征兵体检工作 吸引更多高素质合格兵员入伍
走进、认识、了解李庄 2018中国·李庄专题推介会举行
开学季“阳光分班”文园中学千名新生抽签定班级
威海贷款增幅连续5个月居全省首位
株洲市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多项荣誉表彰
用问题信息吸引业务主管单位“眼球” 携手把监管责任落到实处
禅城区安监局开展危险化学品公众开放日活动
南昌至吉安三级航道年内打通
“国土卫士”的忠诚担当——记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廖义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