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一小是一所百年老校,目前有47个教学班,学生2831人,教职工184人。学校秉承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底蕴、优秀的办学传统、经典的办学经验、浩然正气的培菁精神,精心打造外圆环境文化、内方制度文化、核心精神文化于一体的书乡校园。以“自主学习,快乐生活”为校训,以“德育为先,基础为重,学生为主,发展为本” 为办学思想,学校管理内涵丰富,办学特色鲜明,是婺源县首届书乡名校,2016年被评为中华百年名校。
文化浸润,谱写校园建设新篇章。学校致力把校园打造成学生幸福成长的书香圣地、学习园地、育人基地、文化净地。形成了以环境文化为表、朱子文化为心、书乡文化为筋、课堂文化为骨的校园文化机体。婺源作为朱熹的故里,朱子文化成了该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学校组织编写了《孝礼学》德育校本教材,开设了《孝礼学》校本队会,开设了晨诵语文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直面中华经典。此外,学校还开辟了推介明星学生、明星班级、明星教师团队的专栏,向全校师生宣传他们中的优秀典型,要求各班基于自己的班级特点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让校园文化建设既“顶天”又“立地”,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隐形的课堂。
六课连环,形成教研工作新局面。学校始终关注建构高效课堂,长期开展“示范课、百人百课、总结课、提高课、比武课、一周追踪听评课”“六课连环”活动,实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赢。学校每年开展“百人百课”群体教研活动,全校一百多位教师都要晒一晒自己成功的一节课,通过“六课连环”的磨课,整体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上半年全面开花晒课的基础上,下半年举行教师教学大比武进行“百人赛课”,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一周跟踪听评课”更是让新入职和新调入教师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了学校的教学文化之中。
五育交融,形成品德教育新格局。在德育工作中,该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五育融合”的概念,即养成教育、体验教育、活动教育、常规教育、家庭教育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讲座向家长们介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学校的重大决策,都会事先在家长委员会的主任委员会中听取意见,从而把学校和家庭扭成一股绳,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学校还特别重视发挥少先队这个平台的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受到教育,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习惯。
四节驱动,打造素质教育新天地。一所好的学校,就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平台,让他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基于这样的思考,该校设立了四大节日,即上半年开展读书节、文化艺术节,下半年举办体育节、科技节。每一个节日,学校都会历时一周以上,让一大批有特长的孩子脱颖而出,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更多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点和素质特长点。
三个平台,构建体育教学新体系。学校通过建立国家级婺源县书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利用江西省少儿体操后备人才婺源训练基地、开展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三个平台载体,整合学校的体育教育。如今,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日益鲜明:落户不到两年的江西省少儿体操后备人才婺源训练基地成效凸显,首批学员就有两名儿童通过选拔,入选江西省少儿体操队参加集训;婺源书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逐步完善,有2000多学生自愿参加2+4项目活动(2个主打集体项目:武术和花样跳绳,4个辅助特长项目: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跆拳道),突出传统武术教学特色。阳光体育活动异彩纷呈,形成两个大课间少儿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韵律操、眼保健操、爱眼体操、手指操齐上的阳光局面。
(记者 陈建)
“搬”来幸福好日子
让更多“寒门学子” 成为“寒门贵子”
双臂双腿均截肢 他苦练成钓鱼达人
2018年中山市“人才之夜”文化沙龙在古镇举行
你的租住地安不安全?
打造素质教育新天地——婺源县紫阳一小办学侧记
市发改委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创建规划现场评审
中建路桥援建上杭县庐丰畲乡脱贫大道
突出精准重实效 激活内力共致富
日照举行第31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桃源县龙潭镇中学举行创办60周年暨重阳节联谊活动
政治建警树忠魂 精准扶贫显担当
用代管护照订千余张卧铺票 旅馆和超市店主被罚70万哈尔滨铁路运输两级法院通报3起倒票案
“生态+”,打造农村品质生活
国家税务总局西宁市税务局挂牌
今年11月1日起工作日均可申报市直公租房
“枯木经济”助畲寨薄弱村“摘帽”
我市出台五项《焦作市北山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配套管理办法有人破坏北山生态?
上街区全面启动政务服务“一次办妥”改革
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文化盛宴陆续开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