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贫困户“倔老周”迎来艾草丰收年

近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走进孟津县小浪底镇下沟村,满眼是绿油油齐腰高的成熟艾草,微风拂过,此起彼伏。
  近日,沿着蜿蜒的山路,记者走进孟津县小浪底镇下沟村,满眼是绿油油齐腰高的成熟艾草,微风拂过,此起彼伏。
  一大早,头发花白的贫困户周赖头拎起镰刀向一块艾草地走去。随着“唰——唰——”的割草声,泛着白光的艾草顺势倒下,黄土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白霜。
  “第一茬就能卖2000元,一年的医药费算是有着落了。”老周喜笑颜开。
  老周今年72岁了,按说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可是去年死活不听家人劝,硬是要种艾草,家人说他是“倔老周”。
  老周患有脑梗塞,老伴患有高血压,儿子去年也因脑出血住了院,至今不能干重活。一年到头的医药费让只有七八亩地的老周家犯了难,拿老周的话说,不干点啥,能行?
  前几年,种了一辈子粮食的老周动了种艾草的心思,可第一关就是“思想关”。“黄土地,那可是顾咱口粮的命根子。”老伴死活不肯用家里的地种艾草,“艾草要是卖不出去,全家喝西北风?”
  几年前,因为经济作物销路没保障,下沟村村民在种地这件事儿上“一根筋”——除了小麦、玉米,其他一概不种。
  3年前,下沟村孟津县硒谷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全县率先实施艾草种植及粗加工科技扶贫项目,38户贫困户106人全部入股,200亩艾草种植实行机械化作业,每户贫困户年分红400元,“孟津艾草第一村”的名声不胫而走。
  在规模化种植项目的示范带动下,艾草不再愁销路,下沟村村民的种地观念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进行艾草种植。
  形势一变,老周心里又直痒痒。 “家里几亩地动不了,咱就包地。”老周认准的事儿,几头牛也拉不回。
  老周看中了家门口的3亩荒地,便找到了包下这块地的种植大户。看70多岁的老周干劲这么足,这位种植大户当场承诺不收租金,免费种!去年入冬,拿着村里免费发的艾草根,老周将3亩地齐齐种下艾草。
  “科技扶贫分红400元,艾草加工厂分红800元,自己种艾草一年就增收5000元。”抱起成捆的艾草叶,老周浑身是劲、满是憧憬,“精准脱贫政策好,自力更生是出路,自己动手奔小康,这日子越过越踏实!”(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张锐鑫 特约通讯员 郑战波)

乘势而上,内江登上“南向开放”快车——内江主动融入南向开放的生动实践
大连市友谊医院新门急诊综合楼全面投用
全力书写好乡村振兴的日照篇章
今年上半年,广东75名厅级干部受处分
文明花开繁似锦南昌6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孟津贫困户“倔老周”迎来艾草丰收年
中方县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暨全省贫困县纪委书记例会精神
稳妥推进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工作——证监会负责人答新华社记者问
《苏州市养犬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征求意见啦!
老船厂·智慧港:船厂记忆 滨江风情
东海:市领导来我县调研经济运行情况
省调研督导组到新罗区调研督导2018年上半年综治平安建设重点工作
【商务局】启动商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
靖江打造河长制样板河道
我市召开全市重点民生实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经济普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全省党校系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召开
中国民企500强汇聚沈阳 他们眼中的辽宁是啥样?
省委第三巡视组巡视南通市工作动员会召开
直升机旅游项目亮相南湖三圈
昭山示范区:“护花使者”成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