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张春汉后裔回梅“认亲” 寻访父辈革命足迹

  ●本报记者 李 跃 钟梅滨
通 讯 员 王继伟
日前,在梅县区桃尧镇桃源村百年老屋庆裕楼里,百名张氏后人齐聚于此,等待着老红军张春汉(1918-1981年)的后裔回梅“认亲”。这是一次迟到了60多年的相聚,为了此次相聚,张春汉后人一行十多人纷纷从美国、安徽、四川等地专程赶回来“赴约”,寻根问祖。
变卖家中土地支持革命
1933年,15岁的张春汉考入梅县区松源梅蕉六甲联中,受到学校革命思潮的熏陶,学生时代就参加了当时由共产党人领导的“赤色学生会”,接受进步思想,开展各种救亡活动。1936年春,张春汉还与王维一同在松源径口上达小学任教,并办起一间宣传进步思想的文化夜校。同年11月,参加了中华抗日救国义勇军。1937年2月,在松源地下党陈仲平同志介绍下,与王维等人一同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松源成立中共区委,张春汉任宣传部长,负责宣传带动全区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此后,张春汉一直辗转于松源、龙岩、永定、延安、热河、安徽等地开展革命工作,曾任皖南干部学校副校长、安徽省革委会政工组长兼安徽日报社党委第一书记、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等。
“我觉得父亲是位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春汉的大儿子张胜利看到庆裕楼如此“气派”后感叹道,以前,一直以为父亲是因为家里穷才去参加革命。看到了庆裕楼后他才发现,参加革命前,父亲生活其实并不差。这让他终于理解了父亲一直坚守的信念。“在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里,父亲没有选择只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而是以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豁出性命去参加革命,这足以说明他当时革命信念非常坚定,非常爱国。”张胜利说。
“这次回来,我们了解当时父亲为了革命,还曾变卖自己家的土地。”老二张胜和告诉记者,父亲生前从来没有刻意去提他的革命故事,子女并不知道,在1942年11月,为营救被土匪绑架的南方工委机关书记方方,他把自己家的田地变卖筹集赎金。
追忆先辈传承红色精神
“父亲自始至终都没有怀疑过自己的信仰,不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他都是想着能为人民多做一些事。”张胜和告诉记者,张春汉生前一直认为,自己能在战争中活着回来已非常幸运,所以,他从不抱怨生活,也经常为别人着想。他还经常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不要害怕困难,不要退却。
在美国一医学院任教授的老五张胜乐说,父亲对他一生影响很大。他从医到现在,一直都在研究攻克肿瘤难题,就是受到父亲的影响。他告诉记者,张春汉生前经常跟他说, 以前世界上有很多疾病都被列为不治之症,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不治之症能被一个个攻克。“父亲患上癌症后,一直希望自己能为医疗事业贡献最后一份力量,所以在临终前主动要求捐献遗体。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张胜乐说,父亲一直坚信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肿瘤是能够被攻克的。因此,自他毕业从医以来,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他都一直致力于攻克肿瘤这一难题,也希望能带给肿瘤患者福音。
“在父亲病重时,他跟我们兄妹说‘我时间不多了,你们不用来看我,去多做一些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事’,并表示不想再消耗社会资源来维持生命。他还向组织提出了要将他的遗体捐献作医学研究用。最后,他自己亲手把氧气管拔掉……”张胜和说,父亲这一举动,让他们很震惊。当时,他们并不理解父亲,在参观了位于父辈革命时隐匿的旧址——松源蛟花堂的红色革命文史馆,拜访了父亲的战友谢毕真老红军,了解到很多父辈的革命故事,便都理解了。
“看到父亲曾走过的路,似乎能感受到一名热血青年,不畏艰难始终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张胜利说,这次回来寻根,除了是对父亲的怀念,也是希望通过寻访父亲革命道路,让自己回归初心。

三季度我市汽摩配行业实现产销出口同步增长
去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超1.17万亿 同比增8.1%
滴滴快车 让市民出行更方便
武陵区检警协作提高司法公信力
巴东政法系统“新时代湖北讲习所”政治轮训班开班
老红军张春汉后裔回梅“认亲” 寻访父辈革命足迹
交警部门发布“五一”出行提示:绕开拥堵段错峰出行
【大家谈】突出“四个表率”肃清流毒影响
成都历史建筑名录 首现“双姓祠堂”
这些春季常见传染病 孩子要小心
泸州市出台《泸州市深化市级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
泰州美术馆未成年人国画公益讲堂开班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主任会议召开
常州养老金上调、失业保险金最低标准提高
无为县“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引领致富路
安徽宣城36家景区对全国劳模实行一周免门票优惠
禁养区843家关停搬迁 非禁养区311家接受治理验收
吃粗粮粉、生蔬菜能减肥吗?
奉节西部新区:86岁老人杨银富高兴搬新房
花季女孩儿患病母亲带她踏上求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