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
——题记
援藏教师王煜在课堂与藏族学生亲切交流。王立民摄
高原的呼唤
七月初,有幸随市教育局援藏支教慰问团奔赴西藏,深入到高高的日喀则,对我市的5名援藏支教老师进行采访。
赴藏前,我认真地做了功课——温习藏地、藏传佛教、藏汉一家亲的自然、历史与人文。藏族人心中有灵性,所有的藏民都信奉藏传佛教。西藏地大物博,神山圣水,幅员辽阔,虽然人口只有三百多万,但却有着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占祖国版图八分之一的面积。不知不觉之中,我对西藏高原的神山圣水有了顶礼膜拜的朝圣感。
回望中国历史,有一个吐蕃王朝,公元618年—842年,就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史料记载的政权。文成公主嫁给西藏的松赞干布(公元641年)才是第一位“援藏人”,也是汉藏“和亲”第一人。公元689年,文成公主逝世后,西藏百姓为了感激她为汉藏和睦所作出的贡献,给她塑了典雅的雕像,并与丈夫松赞干布的雕像并放在大昭寺内,接受藏民绵延不绝的顶礼膜拜……
早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语重心长地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座谈会上又强调:“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践行总书记的指示,松原援藏教师不打半点折扣。
西藏是典型的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除南北极外,被称作“地球第三极”,素有“世界屋脊”之称,而拉萨的海拔,虽然低于西藏的平均海拔,但也在3600米左右。遥远的日喀则,位于拉萨市西南250公里处,蜿蜒于云海之上,海拔3800米,气候干燥,氧气稀薄……
2016年8月,由山东、吉林、黑龙江、上海等4省市的170名教师组成的援藏支教队伍,奔赴祖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世界屋脊”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就在日喀则市境内)。其中,吉林省40名援藏教师组团支教日喀则三中。
应着高原的呼唤,我市5名教师肩负起光荣且神圣的使命来到日喀则三中。他们分别为: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化学教师朱秀颖(女)、语文教师王煜;长岭二中物理教师黄福军;前郭五中英语教师贾珩;扶余一中语文教师文海东。
日喀则,流淌崇高之爱……
心灵的回声
市教育局援藏支教慰问团得到了日喀则市委和市教育局的热烈欢迎。吉林省第六批援藏干部的总领队、日喀则市委副书记王相民同志,日喀则市教育局局长索旺同志、副局长陈钺同志和吉林省“组团式”教育援藏总领队、日喀则三中校长韩作伟同志亲切接见了慰问团。
我们首先采访了韩作伟校长。韩作伟于2017年2月援藏到日喀则三中任校长,此前他是长春市十一高中的副校长。他说:高原反应不可小觑,有一个支教教师刚来,“失踪”了两天后,在宿舍里发现她因高原反应导致脑出血死亡……高原反应危害身体健康,潜在地影响着人的寿命。
韩校长说:“吉林省的40名支教教师,来自8个地、市(州),总体表现都很好,有可圈可点的团队意识,而来自松原的5名教师表现尤为优秀,教育教学,师德师风,无论在哪个方面表现得都尤为突出,在他们身上生动体现出‘大爱无疆、志在四方、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16字援藏精神。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朱秀颖、王煜二位教师高度敬业,二位年轻老师业务能力超强,工作勤勤恳恳、精益求精;长岭县黄福军老师既援藏又支教,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具有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前郭县贾珩老师、扶余市文海东老师非常敬业、工作不讲任何代价。”
接下来,韩校长具体介绍说:朱秀颖老师是最年轻的教师,她参加工作时间短,特别虚心好学,经常听老师们的课,工作热情特别高,教学出类拔萃,她是新时代青年教师援藏的楷模……王煜老师来到西藏就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迅速和藏族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长岭二中黄福军老师到日喀则三中刚好一个月的时间,由于拉孜县高中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日喀则三中需派出一名支教老师。就在学校领导为难之际,黄福军老师自告奋勇地说:“援藏支教,我们的视野不能狭隘。拉孜县高中缺物理教师,说什么海拔更高啊,没关系,我去。”须知,这个更高,整整高出日喀则500米。
日喀则海拔是3800米,可是拉孜县的海拔却是4300米,那种高原反应要超出日喀则很多,就是当地的藏族教师都不愿意去。黄福军一脸阳光地去迎接更大的高原反应,一整年,直到2017年的9月才圆满完成援藏之外的支教任务,得到拉孜县高中的嘉奖。
而韩校长评价贾珩老师,则用了高度凝练的十二个字:“平凡中见伟大,淳朴中见崇高。”还有文海东老师,他那种用真心、动真情的支教行动,不仅让韩校长感动,更使当地所有老师深受鼓舞,激发起前所未有的教学热情。本来,文海东患有滑膜炎,到了日喀则,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明显加重了。可他却从不叫苦不叫累,坚持着,忍受着,没耽误一节课。但是,2017年11月,雪上加霜,他又患了肾结石。开始,他默默地服消炎药坚持着,希望让三年的支教任务圆圆满满。二十几天后,他实在坚持不住了,才不得不说于韩校长。韩校长得知后,既感动又嗔怪,马上安排他到长春进行医治——回内地,起码有家人护理照顾。在长春一家三甲医院做了手术,切除了一段输尿管。更让日喀则所有教师肃然起敬的是,他的身体还没有痊愈,就硬是要求提前出院,重返西藏,又走进日喀则三中,回到藏族孩子们中间,教室里,又传出文海东循循善诱的育人声音……
韩校长信心十足道:“组团式援藏支教,意义深远。以前那种‘单打独斗’的支教方式,其实效性不能与现在组团式支教同日而语。40人抱成团,那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发力,精准扶教。”
流连于日喀则美丽的校园,有一片“融林”尤为惹眼。那是援藏教师到来的当年,共同植下的56棵果树——28棵桃树,28棵李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56棵桃李树,其寓意太深刻了,不仅象征着春风化雨,桃李芬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更昭示着“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拉巴次仁书记在一旁介绍说:“人们都习惯将老师比作园丁,但有时,不是比喻,而是真正的园丁——我经常看见贾珩与文海东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在一丝不苟地修剪果树——那才是辛勤的园丁啊。”
在日喀则三中,我们还采访到了日喀则三中副校长王波、办公室主任高小明、四平市伊通满族中学的教师宋文斌、吉林桦甸横中的教师邹飞、农安县伏龙泉中学教师邢龙、辽源市田家炳中学教师胡浩、通钢一中教师郑冬梅等援藏教师,这些老师生动讲述了朝夕相处的我市援藏教师大量鲜为人知的生活与工作细节,我们被奋斗在高原的英雄援藏教师感动着、震撼着。我们还高兴地采访了众多淳朴可爱的藏族学生,在藏族学生憨实的微笑中,读懂了他们对援藏教师无疆大爱的感动与感恩,在日喀则三中湛蓝湛蓝的天空下,学生们对松原五名援藏教师崇高的师德风范赞扬不已——“扎西德勒”……
圣洁的诗篇
市教育局援藏慰问团与日喀则三中领导和援藏老师召开了一个情深意长的座谈会——
日喀则三中书记拉巴次仁作了中心发言。书记是地道的日喀则人,谈援藏支教,既有发言权,又有说服力。他说:“感谢松原市教育局慰问团带来了内地的深情厚谊,不仅使松原市5名援藏支教教师倍感温暖,也使吉林省所有援藏教师及我校所有的教师深受感动,必将化作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巨大精神动力。”
拉巴次仁书记说:“松原来的5名支教教师非常优秀,工作上务实,不讲条件,都有发展民族教育的担当精神。特别是刚来时,面对巨大的困难——不仅要克服语言沟通的问题,而且更主要的是面对高原反应,他们不叫一声苦,没有一声叹,眉头是舒展的,脸上是阳光的。可以说,整个支教团队的工作量,大大超过内地教学任务——每人每星期上18节课。”
援藏支教,直接受益的是藏族学生。这两年,藏族学生发生最大变化的,是提高了汉语口语表达水平,改变了藏族学生不善于语言表达的羞羞答答的自卑状况。比如说,以前课堂上,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是“集体式”的异口同声,如“是”“不是”“会”等等。经过援藏支教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集体回答”的现象不见了,老师提问,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调动了学生的个体表达,不再是同一种声音了。这一点,援藏老师功不可没!
而且,自援藏支教以来,松原市5位老师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一对一”甚至是“一对几”的结对子帮扶活动,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全面开展的教师大练兵活动中,他们都起到了排头兵作用,极大激发了本校教师的教学热情。
西藏边疆辽阔,日喀则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处于我国重要的地理位置。40名支教教师,不仅是教学上的主力,在西藏维稳、社会和谐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松原援藏教师除了完成好教书育人外,还肩负起昼夜值班的重任。白天,女老师值班,夜里,男老师值班。尤其值得点赞的,支教教师大爱无疆,自发地成立了“爱心基金”,无私援助贫困的藏族学生……
座谈会上,校长韩作伟满怀深情地说:“松原市来日喀则支教的全体教师都不易,个个优秀!我应该做的,就是让他们吃得放心,住得舒心,工作开心,照顾好他们的生活。”
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的发言充满文人情怀,感动高原。她说:“假如我不到这里,就体验不出高原反应是怎样的肆虐,就感受不到支教老师有多不易,就感知不了什么是精神的力量。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校的朱秀颖、王煜是英雄,黄福军、贾珩、文海东也是英雄,吉林省40名支教老师都是英雄。松原市实验高级中学离日喀则三中遥远又遥远,但人与人、心与心又贴得很近很近。不久前的5月2日,我们两所学校建立了‘友好学校’——我现在正式向拉巴次仁书记发出邀请,带着你们的老师去我校指导、带着学生去学习。让我们汉藏融合,内地与边疆融合,手拉手,心贴心,共同打造教育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最后,我要对援藏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真心热爱藏地藏民,珍惜援藏支教工作的分分秒秒,虔诚地做发展西藏教育的朝圣者、奋斗者……”
言毕,她泪眼婆娑,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座谈会上,市教育局慰问团长发言真情涌动,声情并茂,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在讲话中多次激动地语噎喉结、泪流满面。她说,我人生打的第四个吊瓶,是在西藏打的,我通过短短几日的高原反应,深刻体验到了我们援藏支老师在日喀则生活工作的不易,你们是在以牺牲生命健康为代价,你们在用生命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此时此刻,我不是诗人,但我也要为援藏老师作首诗《我多想》:
我多想登上珠穆朗玛峰/采剪一朵碧空上的白云/亲手缝制成洁白的哈达/献给最美援藏教师……
我多想登上珠穆朗玛峰/捧上最圣洁的冰雪/用胸口捂化成甘霖/献给最美的援藏教师……
我多想变成大鹏金翅鸟/当最美援藏教师想父母、妻子和孩子的时候/驮着你们回家看看/以解除你们的思念之情……
慰问团长边抑扬顿挫地吟诵着,泪水边夺眶而出。最后,她深情嘱咐援藏教师:你们在这里住公寓、生活很好,希望你们要严于律己、奋发有为,把思想和工作提到新的高度,为祖国和藏民作贡献,争作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表率、民族团结的表率……
“高原缺氧,不缺的是精神;发展西藏教育,我们责无旁贷、不辱使命!”——这是我市5名援藏教师在“世界屋脊”发出的铿锵誓言……
爱,生命之源,激情涌动,荡气回肠……(王立民)
暑期临近尾声 机票门票住宿全线“跳水”
因琐事与儿媳发生矛盾后将孙女抛窗外致死,六旬老太被判八年
新南街道玉带社区“重温入党誓词 唱响红色主旋律”
市政府市政协联合督办重点提案助推文化三市建设
最美水鸟安家翔安 观鸟协会首次记录到紫水鸡繁殖过程
爱润日喀则——我市援藏支教系列报道之一
鄢陵县:创优环境树形象 助力展会展风采
2018年中国山地自行车联赛总决赛将于6月30日在慈溪举行
全市钢铁行业去产能联席会议作出部署
东莞男幼师的故事:微小力量也有大光芒 期待社会认可
离婚后,他不让我探望女儿
儒商故事|王文本:不忘桑梓情招商屡建功
男子偷鞋次日竟穿着回来探风进鞋店被人一眼认出
建始县检察院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
提高政治站位 坚决整改到位
鄂尔多斯市图书馆组织专人来朔州市图书馆参观交流
湘潭县成功跻身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蛟河市提升第一书记电商创业水平 助力第一书记产业代言
小学生下午放学早没人接,家长头疼港区多所小学实行“免费托管” 踢足球、滑轮滑、打太极拳……可在学校玩耍1小时
“问题”小区物业信用等级将直扣5分道里区4个检查组拉网排查小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