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发言。本报记者欧阳杰摄
人物名片
王玉忠
1961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研究,在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生物降解及循环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发表sci期刊论文500余篇,sci引用1万余次;获授权发明专利110余项,获11项国家和省部科技成果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四川省和教育部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本报记者寇敏芳
上年度轮空的省科技杰出贡献奖,今年有了主人。5月3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王玉忠拿下了这一年度四川科技界最高奖。
一场火灾带来的触动
王玉忠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阻燃材料的研究。
1994年,克拉玛依发生了一场火灾,起火原因是灯光烤燃了幕布。这件事让王玉忠坚定了“阻燃”这个研究方向。“阻燃研究不能仅仅停留于基础研究阶段,必须继续延伸,发展技术进而实现应用,实现产业化。”他开始侧重应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我希望,我做的每一项研究都要有应用背景,可以解决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要解决的一些科学与技术问题,并且这些成果都能得到应用。”
学界公认,王玉忠解决了他从事的领域内多个难以解决的国际难题。
虽然国家有阻燃方面的要求规定,但添加阻燃剂,既破坏材料其他性能,又增加成本。王玉忠提出和发展的阻燃新原理和新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阻燃性导致高分子材料(如塑料、纤维纺织品等)强度降低、熔融滴落导致二次灾害等难题。在解决一次性使用高分子材料制品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也做出了突出成绩。
与企业合作推动成果转化
在实验室做出样品不是很难,要形成工业化大生产就比较难了。
“我选题时会先思考,将来是发表论文,还是获得专利并得到实际应用。”王玉忠和团队已有超过40个专利实现了转化。
“把成果当金娃娃不愿意放手,等着卖高价是不行的。”在王玉忠看来,与其对企业“狮子大开口”,不如从市场兑现价值——与企业一起合作,共同推动产品面世。
王玉忠发明的各种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先后与四川超聚、成都科文等国内外50多个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涉及阻燃塑料、纤维与纺织品、电线电缆、建筑材料等各种高分子材料,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多个阻燃产品上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例如源自于他发明的无卤阻燃聚酯技术生产的阻燃聚酯产品,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80%。
王玉忠的学生都记得老师的一句话——科研不是赶时髦,要甘于坐冷板凳。“要做一项研究,你研究10年、20年或更长时间,总会出成果或有收获,关键是要坚持。”
原标题:做科研要甘于坐冷板凳 有成果不必等着卖高价
乐山整治“三小” 确保群众“舌尖安全”
驱蚊产品选购使用有讲究
怀化市政协到鹤城调研政协提案工作
盐田区成立4个派出监察组 助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
鄢陵积极开发花韵田园小镇项目
王玉忠:做科研要甘于坐冷板凳 有成果不必等着卖高价
市党政领导与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交流
凝聚广泛思想共识 熔铸坚实精神支撑
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和历史启示
高中毕业学费还没用完?家长轻信"教育局退学费"被骗2万
未来三天重庆晴雨相间 最高气温再冲40℃
东莞理工学院中法联合学院电脑441900-201710-0003001001-0010的中标、成交结果公告
大英县举行投资促进领军人物表彰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男子脚后跟卡进搅拌机消防成功救出送医
“大事难事看担当”
赣榆市民在选购传统花灯
更好打造代表履职平台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公告(2018年第1号)
“老沈工作没说的”
产业越来越兴旺 生态环境更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