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6日,新时代江西文学沙龙研讨会在我市举行。记者 王若刚摄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创作出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佳作
刘上洋
现实主义是文艺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当前,现实主义文学正面临严峻挑战,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重视。除了在文学领域内部找原因外,文学领域之外的原因不容忽视,特别是受市场经济趋利性影响,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很大变化,文艺评论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也出现偏差。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
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未来是光明的。立足本土、拥抱时代、追求梦想,已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共识。江西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积极探索现实主义创作的有效路径,努力推出更多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优秀作品。
作品好不好,题材是关键。作为作家,应该多多地关注党和国家的关注点,关注人民群众议论的热点,关注大众生活需要解决的难点,关注基层老百姓心里的痛点,关注历史变化的拐弯点,关注社会矛盾的交织点,从这些角度、高度来挖掘题材,进行创作,用中国的语言讲好中国的故事,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精品力作,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搭建更多平台
激发年轻作家的创作激情
省散文学会副会长 华有良
这次举办的沙龙活动,对江西本土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推动本土文学的更好发展,必须重视对文学新人的发现、扶持和培养。据我所知,80后90后喜爱文学的年轻人生活在最底层,他们孜孜以求甚至发表了一些好作品,高手在民间,我们要及时发掘,给予支持、鼓励,给他们搭建更多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自始至终坚持下去,不能让他们自生自长,以形成江西本土作家群,才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本土现实主义的作品,重振江西文坛。
现实主义必须吮吸历史传统和现代主义的汁液
中国作协会员、省文联办公室主任 李晓君
现实主义是一个概念,但不能概念化;现实主义是一种精神,但不能神化。十九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所描绘的现实与今天差别很大,那种事无巨细的写实方式的书写,对于资讯和文化消费渠道还相对单一的受众来说,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要。但是文化消费渠道的丰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现代文明带来的知识裂变,都给如今的文学处境带来变化。现实主义是开放的,必须吮吸历史传统和现代主义的汁液。现实主义重在价值引领。我们倡导现实主义,但不能拒绝现代主义的手法,如荒诞、意识流、魔幻等,在表现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上有其合理性。
好的现实主义作品要心怀善意
江西日报副刊部副主任、省评协副主席 李滇敏
我认为好的现实主义作品要心怀善意,创作者要内心光明,心底要有阳光。我们既要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又要超拔于现实,要有一种温暖的照耀。
现在我们周边弥漫着一股戾气,它从网络上渗透到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渗透到文艺创作中。今天很多老师都提到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中的那个世界是充满苦难和艰辛的,但是它却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芒,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力量,所以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我想这或许是它成为不朽经典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家的温度比作品的温度更重要
中国作协会员 彭文斌
作家应减少舞台形象,减少个人形象的失真,而还真实于世。作家应具有悲天悯人、心系苍生的胸怀,具有高古之心,以格局赢得魅力。作家应敢于担当,既做文字信使,又做社会园丁,追求正能量,提升综合素养,做一个真善美的践行者。作家要有人格精神,在出世和入世方面善于做一个身心健康者。作家的温度比作品的温度更为重要,必须实现文学追求与社会角色的有机结合,实现人生高地与文学高地的和谐统一。
作家要立足本土,深挖富矿,坚守寂寞和追求,坚守自己的价值观,用文字留住一座村庄的体温,用文字记住一弯道路的名讳,用文字勾勒一条河流的容颜。江西是一方热土,历史文化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值得深情书写。
以本土化的立场紧握时代的脉搏
省社科院文学所 袁 演
新世纪以来,江西散文作家作品群体性崛起,成为当代中国散文领域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的个性化风格和整体性成长在全国散文群体中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不容回避的是,江西散文的创作团队也存在着写作题材的相对狭窄问题。时代仍然需要能够针砭时弊的投枪和匕首式的散文,这个时代呼唤着充满着心跳、浸润着元气的最本真的散文写作,以表达对生命、对人性、对世间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期待着江西散文创作在现有的成绩上继续前行,以本土化的立场紧握住时代性的脉搏,既注重历史和哲思层面的多向度开掘与扩容,又不忘守住自身核心向度的疆界并予以凸显,实现从高原向高峰的挺进。
现实主义滋养下的新余文学
新余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龚 云
地域文化是新余文学发展的动力之源。文学必须植根于现实与历史,从现实与历史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文学观照现实,促进我市一批70后作家的成长。70后作家何立文以本地留守儿童为描写对象的短篇小说集《耳朵里住着一尊神》、喻军华以家乡兴学办校的一段往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青春祭》被省作协评为优秀作品等。现实题材为新余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从明年起,市文联将选拔、扶持一批创作选题,力争打造一批文学精品。
当代现实主义正在出现危机
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陈东有
为什么说当代现实主义正在出现危机呢?从现实主义创作的背景来看,我们物质丰富了,但是不少人的道德下滑了,核心价值观衰微了。现实主义危机的根子在哪里?我认为还是一个本土、时代和追求的问题。当代现实主义的危机就是脱离了现实,脱离了本土,脱离了时代,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作家作品应有的艺术追求。这种创作,不是根源于生活,而是根据观众、读者人性中好奇、好怪、好色、好情、好虚荣、好看人家内斗的本能来写的。
时代在发展,文学创作也要发展,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也要不断创新,但是不能伪现实主义化。我们要加强我们自己的文化修养,要搞好文学创作,要多出精品,多出好的东西,把本土、时代、追求三者结合起来,用现实主义和其他的创作手法来促进当代江西文学的发展。
魂牵梦绕故乡情
南昌大学教授、省政府参事 胡 辛
在经济大潮惊涛拍岸中,文学已然边缘化,但是,文学仍是人间的精神寄托和向往之所在。恰如铁凝所言:城市之夜灯火犹如香槟泡沫般璀璨,其中一定有一盏灯是属于文学的;而有了一盏文学的灯,这座城市就永远具备打不倒的价值。因为文学的灯光即使并不很耀眼,但却能照耀着一种不屈不挠的沉静,照亮生活,照亮心灵,照亮人性,照亮思想。
作为江西的作家,我们当然可以写地球村的无论何处的故事,可总有一些作家,他(她)们会顽强乃至顽固地“写家乡那邮票般大小的地方”(威廉·福克纳语)。因为,家乡毕竟是人的根之所系处,是随着自己身体和灵魂成长的地方。余华、莫言等皆迷恋福克纳,正是乡音乡情乡恋难以割舍之故。
新时代江西文学的三大“现实主义路径”
中国作协会员、省评协副主席 李洪华
新时代江西文学的现实主义路径必须立足本土。本土作家要扎根脚下这片红土地,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吸取营养。
新时代江西文学的现实主义路径,必须拥抱时代。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要拥抱时代、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出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温度的作品。我们要以全部热情拥抱伟大的时代,反映时代的进步潮流,讴歌人民的英雄伟业,书写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篇章。
新时代江西文学的现实主义路径必须追求创新。不能拘泥于狭隘的现实主义,要有新思维、新理念、新见识、新手法,以开放的胸襟和姿态,坚持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融汇现代主义方法。
文学作品不能停留于捕捉世相
中国作协会员 王 芸
身处于社会转型、多元丰富驳杂的时代背景中,似乎遍地是可以被写成小说的素材,但实际上,写作者如何对纷繁复杂的世相进行把握、取舍、提炼,又怎样进入文学书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命题。这就需要我们不仅仅被社会事件、某种世相的强烈诡异表象刺激得拍案惊起,而是要像一个冷静的刑警去寻找,去探究,去严密地推导。文学作品不能停留于捕捉世相,镜像式地映现,考验的是写作者的眼力,具有穿透力的“眼力”;是识见,拨开迷雾看到本质的“识见”;是思考力,深刻的富有洞见的“思考力”。
充分利用好文化资源优势
讲好江西故事
中国作协会员 武向春
新世纪以来,文学的边界和内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文学创作方法、手段、内容都面临着全新的语境,然而,无论社会如何变迁,文学的生命始终来自时代,来自人民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文学创作者们在更广阔的视野里看到江西在现代文明中的飞速发展,在生活的现场聆听改革进程中百姓的心声,并运用新的媒介、载体及途径进行新的创造。
新时代,我们文学创作者更应该注重审美阅读、坚持职业操守,创造出既要入乡随俗又要入情入理的文学精品,充分利用好江西丰厚文化资源优势,讲好江西故事,在继承和创新中让文学更好地融入江西发展脉搏。
在创作中融入和吸收
江西的地域文化
中国作协会员、诗人、江西人民出版社编辑 王彦山
关于现实主义,先贤已为我们留下浩如烟海的经典文本,至今如星空让我们仰望。这么多年的诗歌创作过程中,我也始终坚持着 “空而不虚、灵而不僵、明白如话、意味隽永” 十六字的创作方针,以期写出更多接地气的文本。作为一个在江西这块土地成长起来的诗人,我将自觉担当,融入和吸收江西的地域文化,然后再通过我们积极有效的写作实践,将这块土地上过往的和即将发生的世事变迁恰如其分地呈现给世人。
文学要坚持做好做优自己
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编剧 刘忠诚
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固然有资本运作操纵,网站的平台造势,影视的推波助澜,粉丝的吆喝盲从等外因,网络文学也有其特性所致。网文往好里说,是一种成人童话,但其实质是一种文学的网络围观,甚至是一种网络的文学涂鸦。我觉得纯文学本身能做的事就是坚持做好做优自己,政府也要加大扶持。同时,纯文学作家也可介入网文创作,借船出海,壮大自己,也借此改变提升网文。
在博弈中锤炼作家队伍
江西日报社原总编辑、省散文学会会长 彭春兰
谈到现代文学,心情有些沉重。因为我们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由于文化多元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冲击,文学的命运也处于跌宕起伏中。
当前,文学创作面临两大博弈。从外部环境讲,是资本逐利与价值坚守的博弈;从作家队伍讲,是功利心与精神追求的博弈。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文化始终是火种,是灯塔,是引领时代前进的力量。而作家是燃烧自己去美化人间,给世界带来光明的文化使者。越是处于变革时代,越需要光和热,需要文学如灯塔一样,照耀引领前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两大博弈中锤炼我们的作家队伍,迫在眉睫,正当其时。
时代呼唤现实主义创作
省作协驻会副主席 江 子
江西近些年的创作都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江西作家在现实主义的态度上和江西本土文化的态度上,对于时代精神的展示上做了很多努力,江西本土的作品写我们当代人的命运,江西人的命运,也体现了我们的本土,我们的时代特点。
此外,很多的现实主义是没有先锋传统的现实主义。与十年前相比,现在的文学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传播方式不断在发生变化,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偏差,那么我们要善于利用当下的传媒手段,吸收更多的新方式,让传统文学焕发生机。
少一些名利之心 多一些经典意识
中国作协会员、江西师大教授 陈 离
文学是心灵的事业。作家想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对艺术有敬畏之心。心怀虔敬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鲁迅先生所说的“诚”与“爱”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如果写作者不按照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来写作,如果写作者没有宽阔的胸怀,在写作的时候不想着“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他写下的文字是不可能打动别人的。
今天的写作者面对的是一个无限丰富复杂的世界。这个时代为创作出伟大的文学作品提供了极大可能性。面对急剧变化的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写作者一方面要置身其中,另一方面又要能够沉静下来,少一些名利之心,多一些经典意识。要见贤思齐,要向大师们学习,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这样才有可能写出传之久远的优秀作品。
文学需要现实感,更需要想象力
中国作协会员 杨 帆
作品所需的现实感,既不能局限于对现实的纯模仿,也不能对历史、社会事件进行客观的纪实,否则,很容易会创造出陷入现实不能自拔、无法提炼美学的作品。文学更需要想象力。弗洛伊德说过,文学是作家的白日梦,文学是要创造出一个世界的。这个世界里有什么,是否能表达某种被压制的自由,写作者要通过现实缝隙注入真情实感,注入一点希望之光,呈现我华夏族人质朴、刚健、天然的精神风貌,我想这是至关重要的。
文学应传扬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观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研究员 何 静
江西地域影视剧的创作不仅起步较早,且题材覆盖面较广,主题表达丰富,从历史与现实、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等各个角度展现江西的文化,着眼于历史与现代赣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变化历程。这些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形态的舆论力量。而在影视创作的过程中,作为底蕴与情怀的文学力量从未缺席。
在文化记忆与艺术书写、文学与影视已然形成双向互动、文化产业化生产机制愈来愈走上正轨的当下,文艺创作理应实现对地域文化的纪录与传播,对时代脉搏的触碰与传递,积极传扬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价值观。
文学创作者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省散文学会办公室主任 骆寒蕾
我以为,文学创作者也需要像新闻记者那样,去进行实地采访。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文学创作者要真正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才能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叫得响”的文学作品,而只有这样的文学作品方能历久弥新。文学创作者同样需要“工匠精神”,聚焦党和国家的关注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等,为当代江西文学,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讲出好故事、发出好声音。
第二十四届广州市园林博览会大夫山森林公园分会场昨日开幕
宿迁市质监局8月份挂村包户四项活动 真情满满显担当
钢城区200余名中学生参观反邪教教育展室
秀水社区开展安全生产隐患督察治理攻坚战情况汇报
我市将搭建智慧平台帮市民和游客找厕所
立足本土 拥抱时代 追求梦想——“新时代江西文学沙龙”活动发言摘登
泽州交警护送9名骑行者到达安全地
名山区工商质监局开展有机产品认证专项整治
文字书写把规范挺前头
“物业服务小组”的服务真不赖
浚县扶贫办主任周学超:一条板凳话真情一门心思真扶贫
溧阳发放"苏科贷"2570万元 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宝莲社区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
一晚盗7户,警方接警后90分钟擒贼,缴获手机17部
永州交警全警封闭式培训,怎么训?训什么?
今年女兵征集工作启动
市质监局大力开展三轮车非法生产非法改装拼装专项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德安县矿管局开展10月份主题党日活动
滁州市机关事务局志愿服务走进社区
醉眼看到"前女友"持刀去搭讪 男子挟持陌生女子获刑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