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连平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聚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业发展后劲得到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
今后几年,连平将继续深入开展好“产业大会战”,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机遇、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珠三角产业溢出的“窗口期”,充分发挥连平日益改善的交通区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向好、深圳南山对口帮扶优势,以高端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高”(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重大项目为龙头,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以着力培育公共产业技术平台、物流供应链等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加强与深圳等珠三角产业对接交流与共建,加快构建“珠三角总部+连平基地”“珠三角研发+连平孵化”“珠三角创新+连平产业化”等新模式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打造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地,推动连平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实现与全省同步奔康的宏伟目标。
连平生态工业园一角。作为连平实施产业大会战的主战场,连平生态工业园发展步伐正不断加快,朝着宜商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工业新城迈进。 冯晓铭 摄
抓好“两大战场” 引领振兴发展
2016年底,连平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比较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进一步优化连平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出发,邀请珠江发展规划院精心编制产业新城和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带两大规划。接下来,连平县将把两大规划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大会战的主战场,着力推动规划成果落地,严格土地管控,尽快启动一批项目建设,以此引领连平振兴发展。
突出抓好产业新城建设。依托粤赣和汕昆高速公路,把生态工业园总体规划与忠信、三角、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驻军部队建设结合起来,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构建一个产城人文相促进、三大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格局,着力把产业新城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和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载体、具有山水田园风光的宜居宜业之地。连平将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谋划园区建设、以龙头项目聚集产业、以主导产业带动周边,加快培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未来农业、物流仓储等产业链条。推动园区开发建设与中心城区(城镇)、干线公路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衔接,提升“产城融合”配套发展。强化园区发展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衔接协调,统筹优化产业区、居住区、商贸区等功能布局,在园区内或周边区域适度安排商业、居住用地,建设生活配套区。创新园区服务功能配套新模式,通过引入“邻里中心”或社会商业、资金、力量等形式,加快推进园区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建设,完善员工出行、子女入学、就医、休闲娱乐设施,打造园区生产生活“两优”环境。
突出抓好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带建设。以大广高速公路、105国道沿线为重点,充分发挥连平的森林、山地、河流、田园、村落、民居、习俗、宗教等特色资源优势,围绕构建观光游览、生态科考、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运动、节庆活动六大旅游体系,引进战略投资商,积极打造旅游品牌,全面盘活旅游资源,构建四维旅游空间,建成以各个组团为点、旅游廊道为线、点线成面的全域旅游格局,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目前,连平正按照健康休闲旅游产业带规划,抓好高端项目引进,完善公建设施配套,推进全域景区建设,重点推动内莞客天下组团、忠信犇众森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黄牛石风景区旅游项目开发,尽快实现旅游业“破题”发展,让绿水青山成为连平人民的金山银山。
连平产业新城总体规划示意图。据悉,产业新城将围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和商贸物流、未来农业总部等五大产业链,构建“一心一环、六脉五组团”的特色生态产业体系发展格局,成为产园互促互动、多业态融合发展探索区。
资料图片
实施“两大战略” 推动转型发展
连平县提出,把创新驱动发展和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建设“两大战略”落实到项目中,强化“项目为本、项目为王”理念,做到以项目促创新、聚产业,特别是注重以大项目、好项目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推动连平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效益型”转变。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力。一是推进科技创新。突出园区创新主平台地位,积极培育创新载体,瞄准生物医药、生态科技、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大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强创新创业服务,加快打造产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研机构等一批创新平台,努力实现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孵化器全覆盖。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制订完善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和完善促进科技创新、工业技改、投融资等政策,5年安排5000万元资金扶持企业技改创新,重点用于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创建、科技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进步奖励、专利和知识产权资助奖励等。二是推进机制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推动政府与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建设模式,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和“过桥”资金池,全力支持企业上市、挂牌,发展债券市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研究制订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科技孵化型企业进行融资贴息和税费减免等激励政策,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机制。三是推进人才创新。研究出台人才政策,高薪引进经营管理、资本运作、专业技术等急需人才,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管理、服务等制度,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优先发展环境。
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机遇,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一是坚持高端引进。围绕“两大战场”产业发展规划,改变“捡到篮子就是菜”的做法,实施更加质量、更加精准的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强度高、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高、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坚持书记县长招大商,整合资源成立招商局,配足招商选资的人力、物力、财力,进一步完善招商激励政策,力争招大商、招好商。二是加快产业共建。突出抓好深圳南山·连平共建产业园起步区建设,积极做好土地供应、设施配套、招商监督、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工作,推动产业高水平转移,确保共建区在创新驱动、大项目引进、产业聚集、产出效益等方面发挥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
连平生态工业园一工厂内,工人们正在调试生产设备。实施“四个倍增计划”,将为连平打赢产业大会战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冯晓铭 摄
实施“四个倍增计划” 推动工商业四年倍增
为夯实经济基础,加快实现全面小康与率先振兴,连平县制定了工业发展“四个倍增计划”,决定在2017年至2020年这4年中,出台一系列举措,实现规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商贸企业“四个翻番”。
一是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加强项目引进落地建设,促进企业达产达效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夯实上规企业基础;加强拟上规企业指导服务,建立完善拟上规企业数据库,实行拟上规企业领导挂钩服务责任制;加大对新上规企业要素保障、财税支持和金融服务,充分调动拟上规企业的积极性,对新上规模的每户工业企业奖励5万元。力争2017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9家以上,到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达到72家以上,2020年达到90家以上。
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工程,加强对创新型企业培育指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协助企业完善技改路线图,开展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支持技术支撑单位为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促进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竞争力,改善先进生产线,以达到上规模水平。力争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家以上,到2020年达到5家以上。
三是实施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倍增计划”。着力增强产业创新能力,重点把产业园区打造成区域创新主平台,加快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规上企业产学研合作和孵化器产业园区“全覆盖”。落实好县人才优先发展政策意见,瞄准、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企业开展产学研及借助外脑,为产业创新驱动和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进一步加强与广州、深圳等地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的对接交流和合作,吸引其在连平县设立应用型技术创新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力争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到25%,其中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数量增加到3家以上;到2020年,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高到35%,其中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的数量增加到5家以上。
四是实施限上商贸企业“倍增计划”。实施商贸流通企业“成长工程”,明确目标任务、培育对象、扶持政策,落实培育扶持服务措施,引导企业发挥经营特色、提高经营效益、加快转型升级,鼓励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对从事批发零售业、仓储物流业、住宿餐饮业及其他新型业态的个体工商户,建立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做好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工作。根据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参照划型标准引导其办理法人登记。对批发业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主营收入500万元以上,住宿餐饮业主营收入200万元以上的企业,纳入报表统计范围,做到应统尽统。对新增上限商贸企业每户奖励3万元,力争2018年全县限上商贸企业数量达到84家,到2020年达到105家以上。
抓好项目引进与建设 加快产业聚集
连平县产业大会战提出了未来几年的相关目标: 2017—2018年,全县每年新引进8个以上、新建设6个以上、新投产4个以上超亿元优质项目,到2018年初步形成以生物制药、新材料、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为特色的支柱产业;2019—2021年,全县每年新引进12个以上、新建设9个以上、新投产6个以上超亿元优质项目,主导产业规模和特色支柱产业效应进一步扩大,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地的功能和地位进一步凸显。
在项目引进方面,连平将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功能分区建设,加强与深圳等珠三角产业对接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深圳南山、河源连平两地招商信息共享平台和共同招商项目库,深入开展主导产业链招商,委托行业协会、同乡会、商会和大型经贸活动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活动,引进更多的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矿产资源精深加工等工业优质项目落户,力争每年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合同投资总额递增20%以上。出台实施新引进项目评估指导意见,从源头上、机制上加强对拟引进项目生产工艺、科技含量、投资规模、产出效益、产业关联度等方面的分析比对和合同约束,避免“捡到篮子就是菜”,提升项目引进质量和产业发展水平。
不仅如此,连平县还将突出产业龙头骨干项目引进,大力开展重大投资项目招商和个性化招商,突出“一把手”抓重大项目招商,全程参与项目考察、洽谈、引进及落户建设服务。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着力引进关联度高、互补性强的重大项目,对大型骨干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国民营500强企业、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以及投资实力强、有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大、辐射带动强的投资10亿元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优质项目,给予个性化政策倾斜。力争每年新引进落户1—2个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投资项目。
在项目落地建设方面,连平县委、县政府要求,强化项目落地建设服务责任制,坚决落实“马上办、我来办”工作措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缩短项目审批办理时限,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外部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履约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对签约项目,连平县相关部门将协调好投资方如期履约,加快审批项目立项、规划、用地、用电、环境影响评估、消防预审意见,促进项目加快履约,实现当年签约项目履约开工率70%以上,当年开工项目资金到位率35%以上;对在建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条龙服务”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开工项目当年转投产率40%以上;对新投产的企业,则继续落实专人负责、专人跟踪服务制度,实现新投产项目当年上规率60%以上。
组稿:本报记者 谭绍丁 特约记者 谢鑫
辽宁海警第三支队维护海上作业秩序
暖心扶贫获村民点赞
【平安桂林】桂林一老板被骗17.6万!冒充消防诈骗,要采购、让垫付...
《江门市人民政府公报》2018年1—6期文件目录
支持“双禁”我做起
连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绿色新兴产业集聚地
台风暴雨造成我市逾17万人受灾
见证岁月的芳华 一位摄影师镜头下的宁波改革开放四十年
霍邱县水利薄弱环节治理项目沿岗河防洪治理工程强力推进
唐山路社区宣讲敲警钟|中秋国庆将至 八项规定莫忘
圆老百姓“家门口”看名医梦
我市开展消防安全专项行动 曝光13家火灾隐患单位
装修房子竟破坏承重墙、承重柱,一年过去了仍拒绝整改
诗歌朗诵会弘扬正气清风 渝中区组织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
发展三大产业 打造四大基地 全力建设成渝特色新兴产业聚集的国家高新区——访资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万军
大尺度!女市长用公务车拍22秒热舞短视频
泰山区入选2018年度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黄江镇第一座电动汽车充电站正式投入使用
佳美物业三部曲 奏响“家”美新篇章
济南BRT8、9、10本周试运行!BRT “二环”联通在这些小区设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