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工人们正在栽植葡萄。庞占斌 摄
本网讯 记者 庞占斌报道 “这座大棚实际上是我们的一个生态餐厅。你看,每一个散台我们都用热带植物给隔离开,让每一个进来的游客都像是进入到热带雨林一样。这是包间……”继续在大棚内往前走,在大棚的中间,朱福才指着一处缺口说,“这后边建的是厨房。大棚的另一半用玻璃隔开,就餐的游客隔着玻璃就可以看到另一边种植的蔬菜,他们也可以自己过去采摘,清洗完后拿到餐桌上就吃。”6月26日,在兴城东辛庄镇陈屯村,记者见识到了边建设边生产的“公司+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模式。
从商业转行到农业
“公司+合作社”中的公司就是晨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社是陈屯村农业合作社。晨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朱福才跟记者谈起了他的农业发展之路。今年50出头的朱福才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10多年之前,他就在东辛庄服装批发市场进行服装制作和批发业务,也正是这一段经历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由于经常在外面跑业务,他走南闯北见识到了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的翻天覆地变化。朱福才是农民的儿子,他感受到了国家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视。2012年,他毅然放弃服装生意开始搞起了设施农业。
当年,他在兴城的刘台子乡流转土地100多亩,建起了129座温室大棚,专门生产花卉和果蔬。“这里的一个大棚约有一亩地,每年一个棚纯收入2万元左右。”朱福才介绍说。朱福才是一个硬汉子,而且是个有头脑的硬汉子,他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这几年他一直从事农业,对农业就开始上心了。窝在家里闭门造车不行,还得上外面考察,把外地的经验吸取过来。“我们附近的山东寿光、天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搞得非常好,我们明显被人家落下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最终靠旅游的收入要远远大于农产品的收入……”说这番话时,朱福才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从设施农业转入观光农业
2017年,朱福才成立了自己的晨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与东辛庄镇的陈屯村联合,进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探索之路。这个时候,朱福才明显感到自己一个人力不从心了,他想到了自己的外甥女。外甥女几年前从中央民族大学毕业,并留在了北京工作。朱福才考虑到自己的外甥女有知识,视野开阔,而且有能力,所以他决定将自己的外甥女“挖”到公司来。外甥女实际上也看到生态旅游农业的发展前景,毅然放弃在北京的工作加入到公司来。朱福才指着在办公室忙前忙后的外甥女说:“现在的筹划建设和一些总结材料都是我外甥女在做。”朱福才说。
2017年,晨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从陈屯村流转来217亩土地,开始进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的建设。“你看,这里是种植区,大棚内我们将种植无公害的果蔬和花卉,有葡萄、樱桃等,到时可以让游客前来采摘。我们种植的蔬菜都是水果蔬菜,像青椒含糖量都很高,可以直接鲜食,口感特甜。这是养殖区,里面我们养一些羊、牛、猪、鸡等。前边的水塘,我们也准备放养各种鱼类,游客可以自己钓,自己拿到厨房制作……”在晨曦生态农业园区内,朱福才指着一处处区域给记者看。
朱福才的生态农业园从去年开始边建设边生产。今年有9个大棚的百合花现在已经卖完了,工人们正在收藏种球。19个大棚的西瓜也已经出售一空,现在正在栽葡萄。这些大棚平均每个棚收入5万元。“这种葡萄是美国红提,市场价格在每斤50元,现在我已经与外地客商达成协议,到时出产的葡萄对方可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明年这些葡萄就能挂果了,挂果三年后,为了保证葡萄的品质,我们会将这些葡萄树全部砍掉重新栽植。负责管理这些葡萄的是我从营口特意请来的高工。”在一栋大棚前,朱福才指着正在抽芽的葡萄告诉记者。
“公司+合作社”让村民受益
晨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农业观光园有陈屯村合作社的股份。朱福才介绍,整个农业观光园投资达到2000万元,陈屯村合作社投资50万元。观光园按股份分红,村里面的收益可以使村经济由无变有,村里用这笔资金搞公益事业、扶贫等。另外观光园需要用工,每年需要吸纳村里50人就业。朱福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男工一天工资100元,一个女工工资70元。长期在公司打工的村民一年就能挣3万元。在观光园从事的劳动大多是掐尖打叉的活儿,年龄大的人也可以干。在用工时,都是村里面给推荐,村里也是优先推荐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
陈屯村的村民刘志清已经75岁了,家里面除了老伴儿外,儿子有两个孩子,一家六口人负担很重。他将家里的11亩地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晨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在他还到公司打工,每天收入100元。“没想到我75岁了打工还有人要我,现在我挣钱了,就可以给孩子们减轻负担了。”说这话时,刘志清老汉脸上的皱纹都笑开了。
关于流转土地,朱福才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陈屯村传统的种植作物是大豆、花生、玉米。种玉米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200—300元,种大豆一亩地收入能达到300—400元,种花生一亩地纯收入能达到600元。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我们,一亩地能得到700元,比他们自己耕作收入还高。腾出精力的村民还可以出去打工,不能出去的还可以到我们公司打工,一举多得。
朱福才告诉记者,虽然是边建设边生产,去年公司收入达到300万元,今后每年要达到1000万元。3年之内要把投资全部收回来。每每谈起这些,朱福才不断夸党和国家的政策好。“现在市、县、镇都是我的后盾,有什么难题打个电话马上就帮助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市农委随时来这里指导,有时还把省农科院的专家请来讲课,我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朱福才轻松地说。
采访结束时,朱福才送记者出来,边走边指着旁边的地告诉记者:“今年年末把这里的170亩地流转来,栽成花海。进入园区的600米路打造成紫藤和葡萄长廊。”朱福才还特意告诉记者,等他的观光园成型了,希望记者前来做客。
省政府来县督导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工作
供电公司主动对接虎峪村光伏扶贫项目
泉州竞技体育获更强财政支撑 教练员与运动员享受同等获奖补助
苏州市确立14项市级指导性建设科研项目
怀远县众志成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生态餐厅建在大棚里
中央统战部在渝举办定点扶贫县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班
海南春运天气预报第36期:9日起琼州海峡风力逐渐减小
党委书记上党课
临海老客运中心正式停运原有客运班线全部调整至临时站场发车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落实四项措施全力做好高考期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冰天雪地嫩江岸冬泳表演贺新春
推动执行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和谐劳动关系哪家强?两江新区要打造成劳动关系治理样板区
嘉兴市白蚁防治所应对白蚁分飞高峰战斗号角正式吹响
[创卫知识]“三减三健”之“健康骨骼”行动
芦淞区开展第30个“爱国卫生月”宣传服务活动(图)
只需4步不再摇号!成都摇号剩余房源购买办法
鞠丽马宗慧率队考察学习绵阳市基层教育发展经验
王树勇:80岁的热心“老顽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