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水产品首次呈“减量增收” 渔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日报讯(记者胡琼瑶、通讯员吕金龙)3月7日,蕲春县兴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2000亩基地里,工人们忙着投入泥鳅、翘嘴鲌、鲶鱼等优良种苗。负责人陈爱国介绍,合作社积极调整结构、发展生态养殖,去年实现产值450万元、纯利润120万元,创建社以来最好业绩。
兴发合作社的发展,折射出全省渔业转型升级轨迹。从7日召开的全省水产工作会上获悉,去年全省水产品总量465万吨,比上年减少1.1%,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减产,仍连续22年保持全国第一;渔业产值1088亿元,增长5.63%;渔民人均纯收入18829元,增长9.3%,全省渔业生产首次呈现“减量增收”的态势。
“养殖方式发展的重大变革,倒逼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省水产局局长李水彬介绍。水产业一直是湖北的骄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围网养殖被视为水产增产、渔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却也带来了江河湖库水域环境恶化的忧患。2016年,我省要求全面拆除121万亩围栏围网。截至目前,全省已基本淘汰湖库围栏围网网箱养殖、投肥养殖等环保风险型养殖方式,据省水产局测算,拆围之后,全省水产品产量减少5%左右。
减产不能减收。全省挖掘“水面之下”潜能,不断探索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新模式、新技术,累计改造精养池塘面积200万亩,发展“虾稻共作”模式410万亩。
效益的提升,还来自于品种结构的不断优化。我省小龙虾、鳝鳅、河蟹产值均过百亿元,其中,小龙虾产量63万吨,综合产值达850亿元,增长18%。一二三产业突破性发展,产值突破千亿元,特别是休闲渔业、电子商务成为新的增长点,全省创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9家。“潜江龙虾”“洪湖清水大闸蟹”“武昌鱼”“监利黄鳝”“荆州鱼糕”等品牌逐渐深入人心。
吃得好,更要吃得安全。连续多年,我省水产品质量保持较高水平,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782家、认证产品1020个,总量处于全国内陆省份前列。去年水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99.89%,创历史新高,全省未出现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石马村的“绿色提款机”
发展花卉产业 推进供给侧改革
“五一”假期乘公交出行更便利
50家吉视传媒“宽带电视服务中心”将成立
注意申请细节 提高商标注册成功率——从茅台放弃“国酒”商标申请并致歉事件学商标注册申请
湖北水产品首次呈“减量增收” 渔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住建部来我市督导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 做足战略定位 明确战略路径
福州审计关注黑臭河整治工程
创新驱动 点燃发展新引擎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
杭州推行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
2017湖北中学生足球锦标赛落幕四组别冠军均出炉
长沙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停止采暖供气 全力以赴保障民生用气
共享单车安全吗?权威检测来了:质量不乐观,摩拜也有问题
刘国光到市局帮扶村走访慰问
突出解决问题 以巡察整改促发展
韩立明在海安开展新春走访慰问
通道: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
时空对话·不朽的马克思②:有一种友谊叫“马恩”
德安县蒲亭镇积极开展“大扫除、大清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