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水权改革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通讯员 曹婷)作为全国水权改革试点的唯一县级市,宜都市通过建立权责明晰的农村集体水权制度,管好护好用好一方清水,让水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
眼下正值春耕大忙时节,在松木坪镇观音桥村,村民们正忙着翻土、堆肥、播种。春耕需要大量用水,不过这里的村民对于用水问题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就在田地旁边,一个个堰塘水清塘满。而在以前,春耕用水还是个难题,修建于上世纪的堰塘由于权责不清,导致无人管理,加上年久失修,多数堰塘垮漏、淤泥沉积,蓄水能力不足。
“我们这个堰塘,在没有整修之前,很不蓄水,水一天干就全漏了,一下雨它又漫了。”松木坪镇观音桥村村民郑必会说。
松木坪镇观音桥村党委书记彭晋国表示:“经常还没到天干的时候,堰塘的水就很紧张了,大家为了用水,邻里之间会有一些争执,时不时就会像我们反映一些问题。”
这一状况的改变得益于2014年开始的水权改革,当年,宜都市率先通过先建后补的方式,为每口堰塘平均补贴2万元,发动村民对堰塘清淤、补堤,恢复堰塘的蓄水功能。同时出台了《宜都水权改革登记办法》,对全市8000多个堰塘进行全面摸底,将每个堰塘的地理坐标、面积、蓄水量等一一进行测算登记。然后根据农户对堰塘的使用情况,确定每个堰塘的受益农户和管理责任人,颁发水权证。每个堰塘有哪些受益农户,每个农户的水权份额是多少,管理责任人是谁,有哪些管理职责,都在水权证上有明确记载。
彭晋国说:“水权改革之后,主要是每个堰塘都能保水了,村民不会因为缺水产生一些矛盾,关系都和谐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堰塘的环境卫生会主动搞得干干净净。”
塘满了,水清了,除去灌溉和生活用水,塘里常年有足量蓄水,许多村民在堰塘里放入鱼苗,采取人放天养的方式搞起了“生态养殖”。
“去年放了六千多块钱的鱼苗,年底卖了一万多块钱,我想效益还可以,今年就投了一万多块钱,今年收入可能还要翻番。”郑必会说。
堰塘的修复与合理管护还为村民带来了一些意外惊喜。水质改善了,达到了龙虾的养殖标准,一些村民还引进虾稻共作模式,做起了龙虾生意。环境变美了,来观光的游客也日渐增多,不少村民开办起农家乐,并且收入颇丰。
稻虾养殖户邹永红说:“去年搞了30亩,搞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几乎把整个收益都收回来了,技术我们也都掌握了。现在我们在观音桥搞了120亩这边水也好,水源能够得到保证,水质也好。我们打算今年搞个五十几万没问题。”
一招胜满盘活,如今我市以“水权改革”为抓手,让乡村不仅因水而美,也因水而富。
宜都市水利局副局长张祥艳表示:“水资源是农业农村农民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接下来我们我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水权制度改革,增强群众的水权意识,让他们一起参与到保水、节水、护水、爱水的行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水安全保障。”
同样是这些堰塘,同样是这些村民,改革之前,塘损水污;改革之后,塘满水绿。改革之前,农业生产欠保障;改革之后,新型产业蓬勃发展。在水权改革的推动下,我市乡村面貌焕然一新:环境改善了,乡风文明了、村民生活也更富裕了。这样的经验启示我们,乡村振兴除了需要资源倾斜,也需要机制的改革创新。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T1航站楼将于1月15日正式启用
我市“非遗条例”公开征求意见
临泉县“三社联动”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晋安区岳峰镇二化旧屋区改造项目征收签约率逾96%
市冬季供暖应急电话
[宜都]水权改革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霞浦:医疗保障助力省运会
场上人踢球场下人饕餮 世界杯期间厦门夜宵外卖订单多
千山区英不落建山顶广场 游人免费赏花
县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九次会议
咸宁市质监局关于申报2018年度咸宁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999航空医疗救援机队成立 救援范围覆盖全球
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举行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重视紫之质量回访 维护紫之项目品牌 —紫之指挥部召开质保期质量回访工作专题会
佳木斯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三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论证会议
创新理念 奋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先行区和示范区孙喆到平房区调研
“老赖”占房不搬 宿城法院强制腾空
莱荣高铁威海段确定车站选址
水田肉菜市场、雪象新村农贸市场等菜肉已抽检完毕【数读食安】
上海福寿康居家养老康复护理服务社接受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