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有温度 群众谢党恩——江西吉安青原区民生水利建设纪实


□特约记者 刘茂林
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间,积极作为,快速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水生态综合治理等民生水利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青山清水、碧水蓝天的惬意生活。
中低产田嬗变为高产田
夏日炎炎,青原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内热闹非凡,小孩追逐打闹,大人细品新鲜果蔬,到处洋溢欢乐笑语。“这大热天,每天200多人来这里采摘果实、游农家园、享农家乐。”园区负责人蔡欣告诉记者。
放眼望去,园区内绿意盎然。谁会想到,记者脚下这片土地,曾是一块遇旱则旱、遇洪则涝的贫瘠土地,种啥啥不长。2013年,园区以小农水为撬杠,通过市场化运作,建成标准大棚20多万平方米、连栋大棚4万多平方米,建设喷灌设施2000多亩,成为江西重点扶持的五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之一。
近年来,青原区整合资金1.43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6.99万亩,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8家,家庭农场170家,已有2.3万户农户在产业链上致富,人均年收入增至1.24万元。
垃圾村嬗变为水生态村
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路清清爽爽、整整洁洁、水秀村美的景色,让新圩璋塘村民梁小勇越走越高兴,“这是我的家吗?一两年没回家,变化这么大,太不可思议了!”
三面环水的璋塘,从高处俯瞰起来,就像漂浮在水上的瓢。三年前,璋塘还是个垃圾围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大村庄,苍蝇蚊子乱窜,“尤其到了热天,窗户都不敢开,到处都是臭烘烘的。”梁小勇告诉记者。
在这种环境里生活,群众也着急,希望有人牵头做。璋塘村支书梁昌钧说,近年来,该村大力气抓好环境整治,清理垃圾、淤泥30多吨,对垃圾、污水实行“生态疗法”,处理率达90%以上。2016年,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走遍中国”栏目介绍了璋塘村的变化。该村被誉为“没有垃圾的村庄”。
“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韵乡愁,勾起满满的儿时回忆。如今,这里环境比城市还好。”梁小勇坦言。目前,青原区建成市级以上水生态文明镇村示范点43个,螺滩水库、青原禅溪成功入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一幅“六山醉美城乡,三江秀映百里;库塘天水一色,人水和谐永续”的生态画卷正在青原大地打开。
 供水管网延伸到灶台前
一根黑色管子,从大乌山出来,“开枝散叶”进入山里人家。“水好甜,没想到我这辈子也能喝上自来水,太感谢党和政府。”7月10日,记者来到东固畲族乡峰岭张华东家采访,老人拧开水龙头,吮吸了一口水。
“我们峰岭村地处大乌山深处,虽说山水干净,但遇上雨天也没法喝,得净化后使用。”村支书谢淑怀说,由于群众居住过于分散,基础建设成本大,比如农田灌溉、农村安全饮水、公共服务等设施,群众生产、生活极为不便,脱贫攻坚难度大。
去年以来,青原区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通过延伸供水管网、山涧(水库)引水、一户一泵等途径,投入资金1013万元,让偏远山区、小散村1.6万群众喝上安全水。截至目前,青原区受益群众达12.14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75%以上。
除此之外,青原区还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一揽子水利项目。“十二五”规划以来,青原区争取资金54593万元,实施“智慧防汛”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库49座,整治中小河流、山洪沟100多公里,建设堤防150多公里,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如今,水利民生成为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设施,不断刷新青原人民的幸福指数!  
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8年7月14日

章水港胞旧宅 变身“党员驿站”
蕲春雾云山渐成特色旅游品牌
蓬溪县十届人民政府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
青山区公安分局“三大举措”提升文明执法素养
7月份我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
水利有温度 群众谢党恩——江西吉安青原区民生水利建设纪实
市委书记王明玉深入城区部分社区进行专题调研
尧斯丹主持全省宗教界代表人士2018年迎春座谈会
我市住房公积金28项便民举措让市民更舒心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调研漳浦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
市统计局部署推进全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兜底线 补短板 创特色 树品牌 我市教育工作更上层楼
鞍山下半年门诊慢性病认定报名开始
[武侯区]武侯祠春色满园 百花争艳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伍文兴带队到太平镇洋村西村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调研活动
东莞多镇街部署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政治担当 提高案件破案率
9岁女孩给主播刷礼物 刷走奶奶半年退休金
宁德市设立首个县级市政府质量奖
银川市气象台2018年09月22日15时25分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沙腰村江淮牌商务公车出让中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