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采茶戏团原副团长雍开全将清唱的萍乡春锣进行了配曲,在唱腔上将萍乡采茶戏的反情调融合在萍乡春锣里。
中国江西网萍乡讯记者万炳全报道:2月4日是2018年24节气的立春。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天代表生命与希望,我国各地民间在立春这天,都有很多独特的习俗,表达美好的愿望。而萍乡人心中的立春称作为"交春",有"交春大似年"的说法。“每年的这一天,当地家家户户都会有"接春"的仪式。这是萍乡农村的一种传统习俗,人们通过这种方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广进。”
在我国,立春之日迎春已有3000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萍乡接春仪式按古代“接春”风俗,萍乡城乡居民每家都要把一张方桌放在门前,桌上置放果点、茶叶、米和鸡蛋一枚,全家还要焚香、秉烛,祈祷“春神降临”。当取鸡蛋在地上竖立时,皆大欢喜,鸣爆迎神,谓之“春到福临”,并将书写好的“福”字倒贴于正面墙上,谓“福到家门”
打春锣送春牛图也称为“报春”。报春艺人背着一面鼓,提着一面锣,唱着自编自演的春锣曲,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老人说:春牛降临人间,不仅犁田,且可祈福消灾。家家户户都恭敬地从报春艺人手中接过“春牛图”,并将其张贴在正厅的墙壁上。
春锣在萍乡有近200年的历史。因为当时的农民对季节变化模糊不清,为了不耽误农民播种春耕,朝廷每年春季就派员到乡间地头鸣锣告示,动员农民耕作。随着日历的出现和普及,春锣失去了存在的实际意义。于是,从解放前开始,每年的正月一些略懂说唱艺术的民间艺人就以手里敲着锣鼓、口里用萍乡方言唱赞歌的形式走村串户,以求得主人赏赐的少许钱币。春锣,当时成为了穷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新中国成立后,萍乡一批民间说唱艺术的艺人将萍乡春锣进行艺术加工,在唱腔上作了较大的修改。在50年代,当地著名的乡间艺人荣某将萍乡春锣敲到了北京天安门,唱进了人民大会堂。为了提高萍乡春锣的艺术品味,萍乡市采茶戏团原副团长雍开全将清唱的萍乡春锣进行了配曲,在唱腔上将萍乡采茶戏的反情调融合在萍乡春锣里。克服了该曲种原先唱腔低调,吐字不清等弱点和缺陷,使表演者的唱腔时而低沉、时而高亢;克服了原先乐器单一,一个人独自“作战”的局面,使一些大型的乐器也为这门独特的说唱艺术服务。
萍乡春锣以明快的节奏、诙谐的语言和简便灵活的演唱形式而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演唱者身披一黄色绸或布袋,将一面直径约200公分的小鼓系在左腹部,鼓边挂一同样大小的小铜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敲打出“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咚呛”的节奏,作为曲首的过门和段落之间的间奏音乐。
萍乡春锣曾于1998年代表江西省参加在内蒙古举行的中国第三届曲艺节;2002年萍乡春锣又一次代表江西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第四届曲艺节,进入了著名的长安大剧院表演。几年前,因为市民们对萍乡春锣颇为喜爱,有关部门第一次将萍乡春锣录制成磁带推广,不到几天就被市民抢购一空。当时在萍乡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春锣声,由此可知民众对萍乡春锣的喜爱程度。
2005年,萍乡市启动申报“萍乡春锣”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8年,萍乡春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名录。
萍乡市民间文艺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易国华近日以传统的方式接收了3名弟子。易国华,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江西曲艺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雍开全的弟子。他以嗓音洪亮、吐字清晰为风格,从艺数十年演唱了近百段萍乡春锣曲目,多次获全国奖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萍乡春锣代表性传承人雍开全和他的弟子彭莉萍、易国华着力培养传授了两位说唱春锣的小演员,一位是5岁的李煜阳小朋友,一位是6岁的王馨乐小朋友,曾参加过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
市委市政府明确六项措施 支持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
活力四射“夕阳红” 我市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开幕
心跳越快血管越危险!11种方法让心率降下来
2017年度稳岗补贴开始申报啦,手把手教您网上自助办理!
日照启动2018年劳务派遣单位监督检查
萍乡守护千年民俗“接春” 打春锣成“土特产”
落实中央“公共场合温控通知” 我市守住了26℃温控线
世界健身气功日 铜陵分会场活动举行
王燕文和南通“磨刀老人”共同揭晓6月份“江苏好人榜”
强化政治担当 确保兵员质量
荆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历史的足音1979
周江勇会见重庆市涪陵区考察团
141名文明驾驶员受表彰
观察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社会来临,你准备好了吗?
萧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2018年民生工程食品安全检验室检验员培训班
市领导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s308线改线工程将在年内完成路基施工
澄城县四举措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工作
制造业PMI已经连续26个月高于“荣枯线”
市人社局给返乡农民工送“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