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冷坑谭庙村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新农村


“百香果2.1万斤,卖了37万元;葡萄1.57万斤,卖了23万元;甜玉米4万斤,卖了7万元;蔬菜2.8万斤,卖了13万元。”日前,谈起合作社2017年的收入,怀集县冷坑镇谭庙村村支书黄飞龙笑得合不拢嘴。正如他2017年初设想那样,合作社不仅增加了村民、村集体收入,还夯实了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黄飞龙口中的合作社,是该村2016年12月成立的源自然果蔬种植合作社。2016年,谭庙村党支部多方联系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乡贤,主动邀请他们回乡投资,最终吸引了10多位乡贤回乡成立合作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以前这些田荒着没什么效益,现在合作社发展起来了,全部土地都种上果蔬,有了经济收入。”该合作社成员之一的黄寿辉对记者说。
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土地流转是关键。黄飞龙介绍,为确保合作社用地,谭庙村党支部深入农户宣传土地政策,多方面做工作,打破村民的思想禁锢,与村民形成共识,让更多土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充分发挥土地的资源优势。
如今,仅源自然果蔬种植合作社就吸纳流转土地800多亩。按每亩50元归村集体计算,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4万元;按每亩550元归农民个人计算,村民光从土地流转每年就能增收44万元。“我们还设置了土地租金递增机制,每三年上调租金10%,确保村民收入‘与时俱进’。”黄飞龙说。
黄飞龙表示,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外,村集体还能获得合作社每年效益10%的反哺。“2017年这一项我们村集体就增收6万元。”黄飞龙说,如今,谭庙村果蔬种植业已初现成效,初步形成一个由种植基地支撑、大户带动、农户参与、产供销一体的果蔬种植生产基地;下一步,该村将着力把基地打造成观光旅游采摘景点,进一步提高基地的经济效益。
谭庙村的41户贫困户是合作社成立的直接受益者。“过去种地一年也就一两千元。”正在基地劳作的贫困户谭秀芳眉开眼笑:“现在光收租一年也有2千多元,再加上每月在基地的工资收入,一年增加收入将近3万元,生活比过去好多了。”
果蔬种植基地的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找到了产业支撑点,为本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也使谭庙村的村容村貌慢慢发生变化。“村集体收入都用在民生改善、基础建设、新农村建设方面。”黄飞龙一一道出了收入的用处:“改建村学校广场花了1万元,规划新农村建设花了4万元,三清三拆用了4万元,机耕路修筑花了1万多元。”
“谭庙村不是省定贫困村,但我们仍要按照新农村规划的要求,将产业发展的收益投入到民生和新农村建设。”黄飞龙说。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谭庙村成为怀集县首个非省定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谭庙村抓好基层党建“责任田”,坚持运用“党建+”的理念,把基层党建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机融合,动员村民、理事、乡贤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2016年12月,谭庙村按照“一房(系)一人”的原则,组建理事会,每房(系)人负责收集该房(系)反映的问题,凝聚新农村建设共识。“为了谭庙的未来,为了节约出可供未来的土地,我愿意支持新农村建设。”该村理事成员之一的黎来芳不仅力劝同房(系)的族人支持新农村建设,还带头拆掉了祖屋,起了示范带头作用。
“我几次回来动员自己的兄弟,按照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统一规划、统一布置、统一格式的新农村建设要求配合建设。筹款方面,我们兄弟自筹资金,首期资金有4万多元。”乡贤黎来芳说。
截止目前,谭庙村村民已筹资25万元作为新农村建设资金,群众累计义务投工投劳600多人次,已清拆废旧泥砖房200多间。谭庙村在新农村规划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成为冷坑镇非省定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名片,也影响和助推了冷坑镇5个省定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市迅速启动长春长生不合格百白破疫苗补种服务工作
我市举办干部驻村帮扶示范培训班
衡水市创卫办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
哈市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集中行动成效显著
社区联合产权单位清运垃圾
怀集冷坑谭庙村发展特色产业建设新农村
10个清远人7个答对了这个问题,你能答出来吗?
创新形式,清远推动宪法监察法学习宣传向基层一线延伸
关于三亚市教育局网站启用新域名的通知
上门送健康!浙大一院健康管理中心专家 带来满堂健康知识
银行员工机智配合 民警顺利抓获逃犯
阳山“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宣讲活动走进校园
宝宝出生的必备清单
县领导开展“七一”走访慰问活动
精品西瓜深受消费者青睐
东海岛文丹上村外出乡贤捐资修路美化村庄
雅安市农业农村工作现场会到名山区调研
滨江东路项目建设情况
“晋江经验”系列报道之五:探索非公企业治理样本
【中国梦·践行者】“土气”无人机 农业“航空兵”——80后创办企业引领新一轮农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