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在线讯 “杨阿姨,来看你啦。”带着早上买的菜,湖城新华苑社区居民诸发珍熟门熟路地走进塔下街小区90岁高龄杨阿姨的家,和她唠唠家常,顺手帮她做些家务。 55岁的诸发珍家住湖城计家桥小区,今年是她退休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她加入公益团队的第五年。她和杨阿姨之间的情缘要从一个公益项目说起。
作为骑游队的骨干分子,几年前诸发珍和几名队员参加了一场公益讲座,听完回到家中,诸发珍陷入了思考,她觉得做公益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只要有心,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说出这一想法后,大家一拍即合,从此,骑游队正式开启了公益之旅。
2016年骑游队筹备发起了“公益助老,爱在身边”项目,旨在为高龄、困难老人提供房屋清扫、买菜做饭、心理疏导以及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制定详细服务计划之后,诸发珍和队员们迅速行动起来,每日东奔西跑,与飞英街道辖区内各个社区对接,了解情况,最终确定了两位行动不便、无法自理的困难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其中一位就是杨阿姨,另一位是77岁的冯老伯。
杨阿姨的老伴多年前就去世了,两个儿子都在外工作,留在身边的只剩下智力残疾的女儿。诸发珍每周都上门看望杨阿姨,帮她打扫屋子,买菜做饭,坐在床边陪她聊天。逢年过节,诸发珍和骑行队的同伴筹钱给老人送上小惊喜:甜蜜蜜的糖果、香喷喷的点心、自家包的饺子之类,抑或是给老人拍照,用镜头记录下老人的欢乐时光。考虑到杨阿姨行动不便,今年春节时,骑行队队员们众筹给杨阿姨买了一辆轮椅小推车。杨阿姨乐开了花:“礼物很实用,承载了大家的真切关怀,这样,我就能下床看看外面的风景了。”
除了和同伴们一起上门,因为住得近,诸发珍一个人也时常会去看杨阿姨。“都是顺道,我反正也没事情,早上买菜给杨阿姨带点过去,她喜欢吃我烧的鱼。”诸发珍微笑着说。朝夕相处之中,诸发珍默默记下了杨阿姨的饮食偏好、生活习惯,想着法子给老人准备营养又可口的饭菜,带去收音机调到戏曲频道,陪老人聊聊家长里短。到如今,虽然服务期已经结束,诸发珍和杨阿姨的情谊还在继续。在诸发珍的心里,杨阿姨也早已成了自己的家人,她答应老人一定会常来看看。
同样是在2016年,在吴兴区民政局的牵头下,诸发珍还参与并负责了另一个名为“帮扶困难现役军人家属”的公益项目。从写策划书、会议商讨,到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再到报告总结,每一个环节诸发珍都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许是多年来从事财务工作的缘故,诸发珍形成了认真严谨的办事风格,甚至有些追求完美,用她的话说:要么不做,要做就得踏踏实实地来。
这一项目从2016年9月一直持续到2017年4月,服务范围覆盖吴兴区和南浔区,主要面向农村家庭。诸发珍带领着团队成员每月进行两次走访慰问,给困难现役军人家属送蔬菜种子,送种鸡、种鸭,联系专家入户指导,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改善家中经济状况。“做公益不仅仅是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做了多年公益服务的诸发珍从心底感叹道。
除了创办公益项目,多年来,诸发珍积极参与各类生态环保、文明劝导、慈善帮扶等志愿服务。她还是一名交通文明劝导员,每周四的早晚上下班高峰,诸发珍都会准时出现在人民路与苕溪路口,穿上红马夹,挥起手中的小红旗。去年,诸发珍被聘为湖州市“文明使者”。
如今,公益已经成了诸发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退休后的一项“新事业”。眼下,她正在着手准备“公益助老,爱在身边”第三期项目,希望尽自己所能,把这个项目一直做下去,给更多的老人送去关爱与温暖。对于诸发珍来说,做公益,永远在路上。
全市纪检监察系统推进巡视整改工作会议召开
湖北经济学院一院长被指学术不端 院方:存在不规范问题
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次会议
首期“走进前海”工程档案专题培训班圆满结束
宜春公路:“小驿站”做出“大文章”
做公益,永远在路上——记湖州市“文明使者”诸发珍
我市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 深入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
“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发布会暨“全球免费游衢州”政策推介会在武汉举行
清镇市红新社区三措贯彻落实“禁酒令”
2018年全国科普日启动
首批宫颈癌疫苗在我市供应到位
关于对阜阳市HD10单元02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公示
黄圃流管办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积极做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活动
青神县开展“竹编”“机械”劳务品牌培训
十堰打好“五重拳”改善空气质量
潜山市(天柱山)文化旅游协会会员大会召开
千年绝技“打铁花”
天气预报“千里眼” 上线 新一代雷达竟然能辨雨滴大小
“工银融安e信”:为钱包加把“锁”
我市将用三年时间强力推进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