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建立完善河长制助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纪实

    河长“上岗” 碧水汤汤
本网讯(记者 武海波 关秋实)编者按
日前,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的全省防汛抗旱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承德有关建立完善河长制的做法在这次会议上进行了经验交流。为了更好地落实全市生态环境大会精神,打赢“碧水保卫战”,促进我市水环境改善,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快推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本报对我市建立完善河长制的做法进行报道。
河道名称、河道长度、河长姓名、治理目标、监督电话……在滦河滦平县西沟乡段,杨柳轻拂,水清见底,群鸭戏水,河岸边立着一块“承德市市级河长信息公示牌”,将各项信息一目了然地公示出来。
“滦河穿过了西沟乡的9 个行政村,每一块公示牌都提醒着我——‘河长’职责时刻不能忘——每天上班前、下班后,我都要来河边转转,不看看,就不能安心。”滦平县西沟乡乡长佟海峰说。
像这样的信息公示牌,全市共有4369 块。它们树立在全市各条河流岸边,如同沉默的卫士,日日夜夜守护着河流。
承德,地处滦河、潮河、辽河、大凌河“四河之源”,共有河流1500 条,全长12818 公里,是全省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我市担负着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重任,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摆到“生命线”的高度,全力抓落实,促成效。
去年以来,我市把建立完善河长制作为改善和提升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创新机制,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全力筑牢承德永续发展的根基命脉。
“严格落实河长制,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抢抓机遇、强化管理,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环境。”在全市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会上,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周仲明的要求掷地有声。
突出落实责任,由“九龙管水”转向“河长治水”
人们常用“九龙管水”一词,形容一件事由多个人或多个部门管,造成监管责任不明、管理效果不佳。
在安排部署全市河长制工作时,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丽虹指出:“要准确把握严格河长责任制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的目标要求,加快由‘九龙管水’向‘河长治水’转变。”
采用“河长治水”的方式,才能将责任细化到每一条河流、每一段河道,将改善水环境工作真正做细、做实、做到位。
——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深改会、市政府常务会等专题会议,坚持高位推动河长制工作,层层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在全省率先批复成立市县两级河长办,落实编制,牵头抓总,形成纵向贯通、横向连接、全覆盖的治河责任链。
——完善河长制落实工作体系。制定《关于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的实施意见》“1+10”专项实施方案,围绕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等十个方面,明确目标时限,做到党政同责、一抓到底。
——构建责任清单制度。制定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责任清单,切实把各项责任细化分解到各县(市、区)、各部门和每个岗位,依据清单交账,形成“河长主抓、部门联动、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目前,承德已全面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域内1132 条河流设立各级河长4838 人,现已全部上岗履职。他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的嘱托,把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作为必须履行好的重大政治之责、民生之责、发展之责。
突出机制建设,由“重点河流整治”转向“全流域防治”
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承德的水环境质量不仅关乎自身福祉,还影响着京津区域的用水安全。早在2017 年7 月份,我市四级河长陆续上岗履职,河长巡河、护河工作全面展开,在不断强化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推动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据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张宝生介绍,为保障河长制的全面实施,我市制定出台《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工作督查制度,
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实施河湖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
——建立河湖巡查机制。制定了河湖巡查工作实施方案,推进河湖巡查制度化、常态化建设,确保各类问题早发现、早处理。市县两级河长累计巡查交办278 件问题,已全部整改销号。
——建立河长提示调度机制。市县河长办对发现的问题以专报、提示单形式直报总河长、河长,及时下达督办函、河长令加强督导调度,全程跟踪问效,形成闭环管理。今年市县两级河长办共发提示单专报154 次,累计下达督办函81 次、河长令24 次,保证各级河长有效履职尽责。
——建立市场主体培育机制。制定实施河湖环境治理、维养保洁市场主体培育工作办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河湖治理,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全市5857 名河湖保洁员、巡查员、专管员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建立长效治理机制。深入实施水环境质量改善“三年攻坚”,全力开展河湖清理专项行动,共清理河道3000 多公里,整治非法排污口51 个,清除违建违障400 余处,全市非法采砂全部清零,“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突出督考问责,由“突击性执法”转向“常态化监管”
河长制的全面建立,为我市改善水环境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2017 年以来,承德在伊逊河、柳河、瀑河、滦河开展了大规模的整治行动和国省断面水质提升行动,及时排除各类河流安全隐患1059 个,彻底消除了劣v 类水体。
经常抓、抓经常,形成常态化监管,才能持之以恒地提高全市水环境质量。在监管中,我市采取了三个“最严”:
——实行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严格执行水资源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严格禁止高耗水和破坏水生态的项目,一年多来,禁上项目232 个,实施稻改旱1.3 万亩,坝上地区退耕还林还草3.68 万亩。
——实行最严厉的执法监督。成立由环保、公安、水务等部门组成的5 个市级和22 个县级执法巡查组,对辖区内所有河流实施联合交叉执法,今年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69 起。
——实行最严肃的督考问责。制定《河长制工作督查制度》,实行分级考核验收,将考核结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并出台了《严格落实河长制责任追究办法》,先后对1名县级河长、2名乡级河长实施问责,达到了教育和震慑作用。
推行“河长制”带来了“河长治”。目前,全市出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以上标准,合格率100%,19个国省考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9.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将围绕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完善提升河长制工作水平,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让承德的山更清水更绿。

王永康在市发改委调研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强调 学以致用推动十九大精神在大西安落地生根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上街区公安局出入境大厅用心服务践行“就跑一次”承诺
“诚信单位(品牌、服务)”评选活动15日举行现场宣传活动
中兴环能科技产品吸引清华同方目光
岳阳市港口建设大会战半年工作讲评会召开
承德市建立完善河长制助力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建设纪实
大同二期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2017年项目报名情况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修正)》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
厦门两学霸获8所世界名校邀请 揭秘其成才之路
成都市客流峰值将出现在30日和国庆节
“1+4”协议关爱空巢独居老人
全省信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召开
郭姜燕阅读讲座周六在烟台新华书店南大街购书中心举行
端午首日川74个4A级以上景区门票收入超1446万元
蒙城县文明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现场推进会
哈尔滨新区举行招聘会 71家企业提供1500个岗位
内江市公路局迅速学习贯彻落实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
爱心如潮涌向患病女幼师,热心市民送上救助款、提供救助信息
快递员无证驾驶酿惨剧 他的主管也被刑事拘留了
投资8.8亿元打造“石林谷”景区 赵辉出席签约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