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准扶贫户靠挥汗耕耘奔小康


整理李树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龙华镇金沙村石室的刘啟梅家中。一见到记者,刘啟梅就掩饰不住心头的喜悦,向记者和该村村主任阮玉飞晒出了收支账单。
  这份手写的账单上记录着:刘啟梅去年每个月出工收入2000多元,依靠村里的公益性岗位每月收入1200多元;两个孩子每月收入6000元;种植的4亩土地中,薏米和李子共卖了11000元。
一家四口,人均纯收入3万元,刘啟梅这户2015年的省级精准扶贫户不到两年就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坐在宽敞的新居里,谈起两年前的生活,刘啟梅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种变化。今年49岁的刘啟梅,两年前为了照顾患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只能在家靠打零工来勉强糊口,因为没钱盖新房,一家四口蜗居在16平方米左右的土坯房里,日子过得十分艰难。“老婆每个月医药费要600多块,两个孩子学费,还有我们的生活费,一年的支出远远大于收入。”刘啟梅说。
  2015年12月,刘啟梅被确定为省级精准扶贫户,并由县委书记郑亚木挂钩帮扶。原指望可以依靠政府救济过日子,但在了解精准扶贫有关政策后,才知道“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要不得。“郑书记每次来都说,要自己努力才会有收获,鼓励我要依靠发展产业来脱贫致富,并进行具体脱贫指导。”
  结合该村的地理环境和他的实际情况,镇村干部建议他尝试种植薏米和果树,这样,他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加收入和照顾妻儿。(下转02版)
(上接01版)2016年,刘启梅用扶贫贴息贷款在村里承包了4亩土地,用来种植薏米和200多棵果树,半年后,收获到来,他不仅获得了1万多元的收入,也学到了种植技术。后来,再加上村里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刘启梅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收入明显提高后,2016年下半年,在多方帮助下,刘启梅又申请到了造福工程危房改造资金,加上自己的资金投入,盖起了一间80多平米、2层半的新房,还添置了不少新家具,生活状况大为改观。当年底,他主动找到了村主任阮玉飞,申报脱贫。
   “郑书记的鼓励和帮扶,镇、村干部的出谋划策和倾力帮扶,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出路,接下来,我要抓住机遇,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闯一番!”刘启梅满怀信心地说道。(今报记者 郑丽 文/图)

市建委提振精气神,水系联排联调强化专业队伍建设
WDCQ-2018-006同发码头两侧临时海岸线1年租赁权处置公告
俄罗斯比罗比詹市文艺代表团到我市慰问演出
广元局党组理论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
关于召开政协衡水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决定
省级精准扶贫户靠挥汗耕耘奔小康
首对经残疾人相亲会相识的新人,刚刚结婚啦!
中学生暑假打工应谨慎
冰城物企“集体”触网 借力科技打造智慧物业
恩施州政府常务会议强调用高水平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
武夷山推出“全域旅游大数据”平台,助力“旅游+”发展
[其他] 我市2018年春季开学收费标准公布
中国洞穴救援专家为营救受困泰国少年足球队员做准备
绍兴市经信委等2部门关于开展第六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温国辉市长主持召开全市登革热暨学校传染病等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惠达陶瓷:打造一流企业争创世界名牌
王玉峰到阜阳师范学院协调解决创建阜阳师范大学相关事宜
郭永红:决战决胜四季度 攻坚克难保目标
423位市民徒步“寻访红色记忆”
【市水利局】市水利局机关二支部组织开展“学报告,谈体会,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